赫崇明||【散文】千古诗魂

千  古  诗 魂
作者/ 赫崇明
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诗人就是屈原,他所创立的《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一不是从他的诗辞歌赋中汲取营养,有所发展,有所前进的。唐代诗人李白称颂“屈原辞赋悬日月”,近代文人鲁迅赞美《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可以肯定地说,屈原是战国迄今二千多年里中国文坛上最伟大的诗人。一九五三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这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42年至前278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分化,大改组,大动荡时期。胸怀大志的屈原刚刚过了弱冠之年,便离开家乡秭归来到楚国都城郢,梦想着在革新变法的政治大舞台上一展身手。这一点在他早年的诗作《桔颂》中已有流露:“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史记》上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此,很得到楚怀王赏识,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年仅24岁的屈原就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他效法先贤吴起的变法,一上任便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变法活动。在外交上他推行“联齐抗秦”的政治路线,主张“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政治格局。在内政方面他提出“明法度”,“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推行“举贤能,反雍蔽,禁朋党,明赏罚”的政治革新。但是他的政治主张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政治利益大相径庭,因此遭到形式上看似腐朽,但骨子里仍具有一定能量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疯狂打击。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屈原起草“宪令”,“上官大夫夺稿未逞,遂馋言怀王,王怒而疏屈原”(《史记》)仅仅五年时间,屈原的政治理想就化作泡影,雄雄勃勃的变法运动被顽固“党人”扼杀在摇篮之中。后来在回顾这一短暂而辉煌的政治活动时,他曾感慨道:“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悲回风》)
比较先贤吴起变法失败遭乱箭穿身,屈原还算幸运。他被罢免左徒一职后,楚怀王仍然给了他一定的政治活动空间,改任三闾大夫,掌管贵族子弟的教育,“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离骚》)但是这些人后来大都背叛了他的初衷,他痛心疾首:“虽萎绝其亦何伤兮,衣众芳芜秽。”(《离骚》)。在长期的失意痛苦折磨中和屡遭打击的忧愤挣扎中,屈原用心血和着泪水写出了中国上古时期最辉煌的史诗《离骚》。有史学家说他写了几十年,也有说他写了几年,总之这是他生命的倾注,是他思想的结晶。《离骚》首先从他的身世说起,历述了他的品质才能,思想抱负,受人迫害的遭遇,他想要逃遁到南方去见舜帝,又想要上天求女神,都不能如愿。他两次向灵巫求卜,都说他远行大吉,于是他决定直奔昆仑西海,正步步升向天堂,忽然向下望见楚国,于是仆夫流涕,马也悲鸣,他又不想离去了。“已矣哉,国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长诗流露出他报国无门又时刻心系苍生的悲愤,也混杂着一种重新幻想峰回路转被楚王启用的矛盾彷徨心态,当然也预言了最坏的结局——“从彭咸之所居”。《离骚》常常用回环反复的诗意来描述人生,前后诗句间有重复的矛盾,这正是他感情矛盾的反映,也是诗人矛盾的思维和悲剧人生的轨迹。
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在丹浙大败于秦国,秦军斩将士八万,举国震惊,朝野反思,楚怀王又想到了被冷落的屈原,重新启用他出使齐国,以至于后来楚怀王被骗入秦之时,屈原仍苦苦相谏“无行”,但是在馋臣当道,大厦将倾的楚国政局中,正义被邪恶奸污,真理被谬语毁谤,屈原一切的政治努力都是徒劳的。当楚怀王客死于秦,楚国上下一片哗然,令尹子兰看到自己的处境危险,“卒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史记》)。这一道驱逐令,彻底结束了屈原的政治生命,距离他登上楚国政治舞台整整二十年,这一年是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屈原怀着满腔的悲愤和末路穷途的绝望离开了郢都。这个他曾经寄希望施展政治抱负,实现“纵则楚王”的地方,这个他曾经惨遭谗臣打击,直曲难辩而又空怀一腔热血报国无门的地方,他热泪横流,仰天长啸:“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子之慷慨。众躞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信非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屈原沿长江而下来到江西陵阳,在这里住了九年。九年里他目睹了国势日非,民族衰败,战事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残时局,他“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于是大声疾呼:“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陵阳是战时的大后方,形势相对的稳定些。如果屈原要想在流放期间平静地度过一生,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了。但是,他不是苟且偷生之辈,他生就一付忧国忧民的衷肠,他的骨子里蕴含着与祖国共存亡的坚定意志,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社稷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是时,秦国在秦楚西部边境一带陈兵百万,亡楚之心昭然。屈原思念废都丹阳,关注边关将士命运,他毅然离开了生活九年的陵阳,溯长江北上丹浙前线。秋风潇瑟,落叶飘零,江水悠悠,长夜凄凄,勾起了他忧伤的哀思,他看见孤鸟飞栖树上“愁叹苦神,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自喻:“有鸟自南兮,来栖汉北”,于是:“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抽思》)
当屈原来到废都丹阳拜谒楚先王宗庙时,看到墙壁上绘画的山川地理和历代圣贤,于是引发联想,向天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于是感慨道:“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天问》)道出了他无可奈何而又不甘寂寞的凄凉心境。终于来到了前线,站在丹浙战场被烧焦的土地上,面对楚军将士的累累白骨,屈原悲愤交加,挥笔写下《国殇》一诗,悼念为国捐躯的八万英灵。“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离开汉北,屈原沿汉水而下来到楚国西南边防重镇溆浦 ,边关吃紧,秦兵磨刀霍霍。想到谗臣当道,楚王昏庸,自己“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江山岌岌可危,悲从心生。凄凄然:“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宅傺,忽乎吾将行兮!”(《涉江》)此时的屈原已经看到国势倾颓,社稷垂危,意识里与祖国共存亡的信息,促使他再次下决心“愿依彭咸之遗训”(《离骚》)为国殉节了。在屈原的作品里有数十处提到彭咸,(彭咸乃殷之大夫,谏其君不成投水而死),可见在屈原的意识里,他早已将彭咸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终于在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下郢都,昏王谗臣怆惶逃往陈去,大厦倾,江山破碎,屈原无力回天而又不愿做亡国之臣虏,他用尽毕生的最后一滴热血,写下了绝命诗《怀沙》:“知己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遂抱石沉入汩罗江中。
屈原死后有楚人作《渔父》诗,假托有渔父在汩罗江畔不期而遇屈原,通过二人对话,表达了屈原至死不与谗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屈原金玉之言掷地有声:“宁赴湘流,葬于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听罢,莞尔一笑,荡浆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了楚国人民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有史学家说:屈原作为政治家是失败者,但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此话有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屈原被谗臣毁谤,被昏王放逐,结束了他的政治家生涯,但另一方面恰恰造就了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文化巨人。两千多年来人民缅怀他、纪念他、歌颂他,每年端午节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划龙舟、丢棕子……这就说明,人民的诗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作者简介

赫崇明,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城桥》《崇明岛之绿》《拾之穗》等小说、散文、译文集。

(0)

相关推荐

  • 晴雯:宁愿死去,也不愿意改变自己

    文/归途如虹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感人肺腑.在<离骚>里他将自己的忠诚和正直,以及因为被那些嫉贤妒能的谄媚小人所陷害之后内心的委屈不平 ...

  • 文学欣赏•《​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作者 陈全喜

    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作者 陈全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离骚>篇名的意义,司马迁引淮南王说 ...

  • 多情诗人李商隐的传奇人生(四):以情入诗,千古诗魂

    导语: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贞元.元和之际的两个高潮后,面临难以为继的形势.笔补造化的李贺频频觅诗于荒郊古墓,苦吟成癖的贾岛常常流连于幽寺古刹,恢弘阔大的诗国变得促狭.而李商隐以自己的生命绝响为唐诗 ...

  • 赫崇明||散文小议

            散文小议                 文/赫崇明 散文是一种最自由的文学载体,即不像诗歌那样受到格律的限制,亦不像小说那样受到情节的约束.散文可以随意泼墨,恣意挥毫,天马行空,一泻 ...

  • 赫崇明||【散文】 易水河边寻荆轲

         易水河边寻荆轲                  文/赫崇明 易水河只剩下一条裸沙的河床了,断断续续的溪流,在大片枯黄的衰草下涓涓流淌,时隐时现,告诉人们易水河曾经怎样的辉煌.许是正逢枯水期 ...

  • 赫崇明||【散文】悠扬的笛声

          悠 扬 的 笛 声            作者:赫崇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夏日里, ...

  • 赫崇明||【散文】 悲情五国城

            悲情五国城                  作者/赫崇明 五国城是辽代五国部之首--越里吉国的治所,是五国会盟的头城,亦称五国头城.这座周长只有2600米的塞北边陲小城堡,由于800 ...

  • 赫崇明||【散文】柳条通

    柳 条 通                        文/赫崇明   我的故乡在运粮河畔,相传这运粮河是当年金兀术运送兵马粮草的地方,宽"矢不可及",深"钩亦浮耳&q ...

  • 赫崇明||【散文】边关冷月

         边关冷月                          文/赫崇明 道路依旧那般狭窄,房屋依然那般老旧,唯老树发些新芽,生出些新意. 人们依样的渡着方步,把小城人闲散的时光消磨在青石板路 ...

  • 赫崇明||【散文】 邂 逅

             邂   逅                         文/赫崇明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北京西直门外上园村北方交通大学学习. 有一个星期天,我借辅导员的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驮着同学 ...

  • 赫崇明||【散文】珍藏记忆 ——写在《红果园日记》再版时

          珍 藏 记 忆     --写在<红果园日记>再版时                       文/赫崇明   2004年4月,经在北京和河北工作的几位同学提议,北方交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