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小青都是龙,区别主要是这两点

大青龙汤治外寒里热,小青龙汤治外寒里寒,这两剂都是表里双解的汤药。

外解的寒邪是一样的,差别就在于内里的寒热,所以两剂药是外之解表则同,内之温清大异,正如柯琴老师说的:“两青龙俱治表里证,皆用两解法。大青龙是里热,小青龙是里寒,故发表之药相同,而治里之药则殊也。”

大青龙、小青龙,这俩名字起得挺有意思。大家别看仲景是堂堂的医圣,他给药方取名的思路并没有什么特别,跟我们小时候给别人取花名是同样的套路。

仲景在给药方取名的大多数时候也是这样子。两个药方性味、作用几乎一模一样,只有功效大小不同,那么仲景就会以“大小”来区分。比如后边我们会学到的“小承气汤”与“大承气汤”,这两方都是寒下攻积之方,一个攻下力大,一个力小;还有“小陷胸汤”与“大陷胸汤”也是一样,这两方都是治疗结胸的,一个轻点儿,一个重点儿……

不过这里的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偏偏不是这样。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两个汤药的功效并不相同,就连药性寒热都不一样,所以这就挺奇怪的,仲景老师为什么会取这么两个名字呢?这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这里的“大小”不是指功效的大小,而是指龙的大小。

龙的大小?嗯,在中国传统龙文化里,龙是有大有小的。小龙一般只是在地上,如田野河流中活动,就像《易经》乾卦里九二小龙便是“见龙在田”。

只有大龙才能在天上飞,所以《易经》乾卦里九五大龙才是“飞龙在天”。因此古代一些医者认为,小青龙汤之所以叫“小”,是说它为一条在人体的田河里(脾土肾水)暖土温水的小龙;而大青龙汤则是一条直接飞天(上焦)、兴云致雨的大龙。

就像汪琥老师说的:“小青龙汤散水寒,犹龙之翻波逐浪而归海,不比大青龙汤之发汗,犹龙之兴云致雨而升天。曰大曰小,古人命名之义,截然晓畅。”

还有另一种解释,就说这里的大小是指“麻黄”用量的大小。

这种解释来自柯琴老师,他在《伤寒来苏集》里是这么说的:“夫青龙以发汗名,其方分大小,在麻黄之多寡。”柯琴老师一直是这么严肃认真的老头,这解释相比大龙、小龙的解释就太过认真了,一点儿也不浪漫。不过柯老师是对的,这是做学问,又不是谈恋爱,整天整那么浪漫干什么。

不管这解释是否为仲景原来的意思,大青龙汤中麻黄用了六两,小青龙汤中麻黄只下了三两,这确实是有多寡之别。问题来了,我们说同样是外寒内伤,同样是为了治疗体表的寒邪,为什么大青龙汤用这么多麻黄,小青龙汤却用这么少呢?

原因很简单。关于大青龙汤为什么下这么多麻黄,我们上一论说过了,那是因为同行的石膏寒凉重浊,会阻碍麻黄的升散伟业,所以我们不得不下多一些麻黄来对抗石膏。

小青龙汤不用下这么多麻黄的原因,跟这正好相反。小青龙汤里并没有寒浊的石膏,反而是一众充满阳热的药物。阳性皆散,像干姜、细辛这些温热阳药非但不会制约麻黄的发散,还有助于其解表,所以小青龙汤中并不需要那么多麻黄,下多了反而容易过度发汗而伤正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