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人》谭成·读后启发
总的来说,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34年金融崩溃,这近40年里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1934年,中国工业的年均增长率高达9.4%,其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或是像张謇这样的儒家士大夫出身,或是像荣氏兄弟这样的传统商人出身,或是像穆藕初、范旭东那样的海归出身。他们怀着实业救国的抱负,努力克服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税赋过高、时局动荡等不利因素,共同铸就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
但是,由于资本结构的内在不足和大萧条的冲击,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后来深陷困局。南京国民政府在1935年底进行法币改革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货紧缩问题,民族工业企业在1936年出现了短暂复苏。但没多久,七七事变的枪声响起,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工业化进程被彻底打断。民国一代企业家毕生追求的工业化梦想,要等到多年以后才会实现。
i 启发了我:在那个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时代,这批企业家的成功开启了近代中国进入工业化的一线希望,令国人振奋;而他们的失败又是那个时代注定无法逃脱的宿命,让我们今天读来唏嘘不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