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邻里关系的文章 爱问知识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是黄梅戏《六尺巷》中宰相写给老管家的家书。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吴府和宰相府相毗邻,吴府男主人和成是个反清忠明者,而邻家就是当朝(清朝)宰相,吴府对宰相府始终心存抵触,矛盾自然而然产生了。 恰逢吴府南墙坍塌,吴府决定将南墙外延五寸重砌,这样做势必殃及邻家宰相府的利益,宰相府老管家自然不答应,两家争执不下,吴府请出做知县的哥哥帮忙,宰相府老管家也不示弱,随即给在京做官的宰相修书一封,书中详述吴府之恶行,老管家想,宰相看到家书后,定然不饶吴府,谁知家书传来,令老管家大失所望,家书只一首诗,但旨意明确,准许吴府将南墙外延五寸而砌,无奈,老管家只得按宰相旨意办事,在老管家看来,宰相府是输给吴府了。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吴府却把南墙推倒了。吴府感动于宰相的宽厚仁德,决定将南墙推倒永不重砌,而和成也被宰相的仁德感化,最终心服口服的认可清朝统治。而宰相的这封家书也享誉千里。 《六尺巷》中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有一点却令鄙人深深感触,那就是宰相解决矛盾的方法。 一首诗,一封简单的家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宰相的宽厚仁德,睿智明理。宰相身居要职,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可谓权势显赫,可宰相并没有以权势压人,而是采取了包容、退让的态度,结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吴府被宰相的仁德感化,最终将南墙推倒永不重砌,这也预示了吴府和宰相府的矛盾不复存在。 试想,如果宰相采取强硬态度来处理和吴府的矛盾,其结果会怎样呢?不难想象,硬碰硬只能将矛盾激化,让矛盾升级,最终可能会促使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宰相用权势压制达到制服吴府的目的恐怕难以实现,吴府也许会做困兽之斗,最终弄个鱼死网破也为未可知,宰相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了退让的态度,最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说到这儿,无疑我们看到了一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绝好办法,那就是“让”。一个简单的“让”字,做起来却有些困难,因为在有些人的心目中,“让”就意味着退缩,就意味着无能,就意味着没面子,其实不然,最先做到“让”的人往往是有胸襟的人,是大义凛然的人,是宽厚仁德的人,是睿智明理的人,更是无人能敌的人,本人以为,狭路相逢,智(仁)者胜,而不是勇者胜。 吴府将南强推倒永不重砌。吴府推倒的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南墙,而更多的意旨了吴府心中的那堵心墙,吴府本就对宰相府心存抵触,实际上,在吴府的心中始终有一堵无法逾越的心墙,有了这堵心墙,吴府和宰相府的关系永远也不可能融洽,而宰相却用仁德之心将这堵心墙击溃的形消影散,这就是“让”的力量,这就是“让”所起到的效果,一个“让”字让一堵心墙不复存在,而做出“让”的这个人也从心底里彻底征服了对手,而且赢得了人心,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为什么有很多人却不愿意做呢?其实就是那争强好胜的心绪使然,就如一些人所言,争不是为别的,只是为了一口气,仔细想想,你在争一口气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争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无非是双方明争暗斗,你一枪,我一剑,摩擦不断,怨气也越积越深,最终可能会弄得双方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时下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而要构建社会的和谐,那首当其冲的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要达到和谐,那么关键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横亘不可逾越的心墙,而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墙,那么凡事要讲求个“让”字,还是《六尺巷》中的几句戏文说的好,“天能量,地能量,难量一个'让’,敬一尺,还一丈,你也让,我也让,天更宽,地更广”。 摘自------ 。
收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