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考(12.3日)前夕新冠疫情急剧反弹,确诊人数再次回升至500+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导语:

继11月29日韩国将社会距离调至“2+a”之后,韩国疫情截至12月2日零点确诊患者数量再次回升到500名以上(511)。
值得注意的是:据연합뉴스报道,明日(12月3日)韩国将举行全国高考,49万考生、12万监考和防疫工作人员将聚集…...

01

韩国疫情速报

(12月1日零点~12月2日零点疫情图)

02

韩国高考前夕新冠疫情急剧反弹

最近四天(11.29 ~ 12.2):450名→438名→451名→511名。
疫情增长人数从400名左右重新上升到500名左右,因此很难断定疫情扩散趋势是否有所减弱。从目前主流的集体感染事件中来看,首尔九老区一所高中新增确诊8名学生,大峙洞一所高考补习班确诊14名学生......
全国高考将至,高中生群体又集中出现了多例感染,对此防疫当局高度紧张。
[插图:안병현]
虽然自1994年来今年韩国高考人数首次跌破50万,但是有疫情加持,此次高考也是不同于往日的难度系数。对此,韩国政府为了3日上午8点40分的高考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图为联合新闻(연합뉴스)画面资料]

03

政府应对韩国高考制定了那些对策?

1

一周前(11月26日)开始全国高中和被设为考场的学校的课程转为线上授课。同时,中央防疫对策本部表示,对学生聚集的餐厅、咖啡厅以及1800多所高考补习班进行严查,以减少考生面对面接触

[1日下午,防疫组正在对庆北浦项(경북 포항)地区的考场——长城高中的考场进行消毒。图源:NEWS1]

2

往年考生可以在考试前一天提前熟悉考场,今年为了防疫工作,在预备召集日(高考前一天)禁止人们出入高考考场所在的建筑物。

另外,今年不同与往常的是,禁止高考当天家人朋友到考场周围进行祈愿活动。为了减少感染,今年多是举行“线上助威”活动。

[湖南大学高考应援MV来源YouTube:호남대TV]

3

高考当天,一般考生以及无症状考生在正常考场进行考试,每个教室由以往的28人改为24人。(考场变化:少安排了四名考生

体温三次测量在37.5℃以上的考生,和疑似、或者已经诊断为新冠肺炎的考生,会安排隔离考场进行考试。隔离考场每个教室会安排4名考生,每名考生之间间距达2米

[图为教育部副部长表示,为共计3775名确诊高考生患者准备205个专用考场。图源:联合新闻]

4

考场内部设定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考场内部密度最小化的同时,每张桌子都会安装长60厘米、宽45厘米的透明隔板。

[图源:乌山市(오산시)博客]

5

为了预防大规模感染,疾控防疫中心表示:截止到今晚(12月2日)10点,有疑似症状的考生必须要去保健所进行检查

中央防疫对策总部(중앙방역대책본부 제2부본부장)第2副本部长权埈郁(권준욱)对此表示将会用最准确最短的时间,对疑似的高考考生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出来的时间大概为3—4小时

04

冬天来了,病毒传播有多快?

[图源:手机公共安全警告截图]
看完这些对策,老王想起了来自中央日报(종앙일보)的报道:
12月1日从全北大学(전북대학교)医学院预防医学科李柱亨(이주형)教授研究小组得到消息,今年6月17日全北全州市确诊但感染源不明的患者A某,现在确定了感染源:6月份,A某在一家餐厅内和确诊者B某隔着6.5米远,在同一空间下待了大约5分钟
李教授说:“当风不吹的时候,病毒在1-2秒内能下沉,但是风一吹,病毒就会远距离传播。并且,风一吹病毒就能飞出5米。”实际上,当时餐厅内停留了20分钟的C某也被传染了。
此外,李教授还表示A某和C某坐的方向与确诊者B某为面对面,而与B某背靠背的人并没有受到感染。
[图为六月12日本全州餐厅相关的新冠(코로나19)感染途径。图源:中央日报]
因此,有些专家提出,八月份坡州(파주)星巴克出现大量确诊者时,也有可能是空调扩散的原因。眼下,高考虽然强调要做好通风工作,但人数庞大、流动性强的特点还是着实让人为之捏一把汗呀~

05

老王说

所以在老王看来,做好通风工作,才是预防疫情大规模传染的重中之重!!!
快快和老王一起来get我们生活中通风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1. 保证通风次数,每天至少通风三次哦~另外还要选好通风时间,最好在每天的早中晚开始通风,8:00—11:00、13:00—16:00是最佳通风换气时间。

2. 每次通风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以80平方米的屋子为例,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开窗,11分钟能把室内空气换一遍,20分钟能使室内微生物减少60%。所以建议开窗通风以20~30分钟为宜。如果只是开条小缝,开窗时长以30~60分钟为宜。

3. 最后最后最后!!!减少去商场、机场、候车厅以及医院急诊大厅等空间较大的场所,这种类型的场所多为带有回风的集中式中央空调。如果同一空间下存在感染者,回风系统使病毒流窜的可能性增大,也使交叉感染风险变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