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点开了一个公众号,看了题为“中年人最怕问:你有什么本事?罗永浩带货满月,数据直线下降,你怎么看?”的文章,深受刺激。
然后就来了一句“本文不想过多评价罗永浩,只是通过这个案例来说明“专业性”的重要。任何忽悠、投机、追风、说大话——都不可持续!”
看到这里,突然感觉到很悲哀。
罗永浩的直播我是没有看的,但是在我的记忆中,老罗的的确确是当年无可非议的“网红”。老罗语录好像都是当年大家拿来当娱乐段子来听的。之后老罗的种种也都有关注过。前段时间也看了一篇“罗永浩直播首秀被群嘲后,狂赚千万:不要瞧不起那个跪着挣钱的中年人”,也曾为之唏嘘不已。
老罗语录中耳熟能详的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后来也曾写过:创业维艰,过程难免窘迫狼狈,但不管身上是血是汗是屎是尿,只要战士不下场,一切就都有可能。
他首播带货的成绩,我看到后也曾为之欣喜。这样的一个中年男人,能够放下脸面,继续努力的人,值得我们给与尊敬。
老罗现在的境遇让我感同身受。离开了我们熟悉的环境,我们还能不能再站起来。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国际油价暴跌,企业生存艰难。我们突然发现,面对困境,我们如此脆弱。窘迫形势下,我们的组织无力应对。作为个体,我们所擅长的,我们所熟悉的,曾经给我们带来收入和效益的一切,都失效了。
我们去尝试了防疫物资出口,也试图做做熔喷布,却发现很多生意并不是我们擅长的,我们曾不断的宣称自己是专业的,但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以前只是某种程度的运气好。
我们看着各种直播带货的消息甚嚣尘上,听着广播中各种励志、跨界的宣传,心里却更加焦虑和悲凉。
忍不住也自问一句: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我们有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自认总结了经验或吸取了教训。炒股票的要么是追涨杀跌,要么是认为底已经来了,抄底抄在地板上,股价确跌到地下室去了。讲商务案例的,总是在事后总结出成功的企业是怎么成功的,失败的企业是如何倒掉的,总结出历史,并试图演绎未来。2019年年末,我们都在说,2019年太难了,赶快过去吧,2020年形势会非常好的。2020年的预算都非常乐观,相比2019年不会更差的。我们在计划拓展市场,在规划投资。而事实总是不断的证明,我们并没有足够的预测和判断能力。人到中年,我们曾经拥有的还有那么一点自傲的经历或者经验,并不一定能够让我们真正清楚现在和未来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为什么我看到批评老罗的那句所谓专业性的话会感觉到悲凉?曾经的大量纸媒从业人员不专业吗?在新媒体的大势面前,曾经的报纸和相关从业人员无力改变,只能顺应。柯达、诺基亚曾经营的从业人员不专业吗?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发展,将曾经的行业巨头一击而溃。我们在学校和组织里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各种技能不专业吗?大量外贸人员极为专业,对行业非常熟悉,尤其是工业品,但封国封城、上下游产业链停滞的大环境之下,专业能力还能发挥吗?在全球化和社会分工导致各种组织和个人日益依赖的情况下,越是在某一领域专业,越是形成了某种职业桎梏,让我们无法越来越难以摆脱,也让我们认为自己很重要。朝阳行业的从业者,专业能够让其享受行业福利,同时在从业过程中能够随着经验和行业发展变得更专业,相对的从业时间更长;夕阳行业的从业者,专业也让其职业受限,转型困难。顺应时势,不断调整思路和方向,不固守、不抱残,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我看到很多财务人员,非常“专业”,但实际在公司里做事未必能够创造相应的价值。原因无他,过于执着于财务本职工作,忽视环境和组织的要求,不知道变化和调整。我们的教育教了太多知识。知识是死的,如何根据环境使用,根据组织要求调整,需要综合能力。很多管理知识是万金油,但如何根据行业、企业特点灵活应用,才是组织真正需要的。我们每天接触的外界信息太多,严重影响我们的判断,也影响我们的独立思考。疫情让我们静了下来,也开始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的人生,思考一下我们的未来。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思维。即使已身为大叔,亦无须气馁。
——不要自大。经历是财富,但不要让它成为负担。要有敬畏之心,适度控制风险。
——顺应时势。关注变化,不断调整,顺应发展。
——适应环境。专业是必须的,但综合能力更重要,要懂得变化。
——独立思考。关注目标,寻找本心。
财会思维,打破财务惯性思维僵局
回归理性,探讨灵活务实财务思维
欢迎大家共同交流
团队建设、税收筹划、预算管理、财务共享、创业和中小企业管理
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