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优雅地读完一个博士
本文转载自【金欲洋言】(ID:jinyuyangyan)
【钱江摸鱼】说
这学期初我应邀写某博士奖学金获奖者自述,写完发给他们作为推送。大约是担心我能否顺利毕业,三个月过去了还迟迟不见他们发布。上周过了答辩后再自我介绍说是PhD Student时,老板矫正我说该叫Doctor了。有了老板这句话,感觉顺利毕业的不确定性已经小了很多,因此把这篇自述发布,作为对自己读博历程的纪念。
众所周知,我除了聪明、坚强、自信和美丽以外,还是一个强调优雅的人。五年前我听闻读博的种种艰辛,感觉这条路优雅地走完并不容易,但还是念了两句诗做了读博的决定。五年后我经历了读博的种种悲喜,想来虽然坎坷种种,却并不妨碍优雅地走完这条路的可能性。以下就读博期间三个常见的困扰提出了一些优雅的解决方案,以飨后来者。
1
如何应对(单身)读博的孤独感
没有什么比读博更加孤独,如果有的话,就是单身读博。开始读博的时候,你会猛然发觉自己的社交圈突然变得非常狭窄。你经常一天到晚不需要说一句话,一整个月搭过话的唯一异性就是食堂大妈。你每天被数据怼,被文献怼,这些被怼的心绪却因为孤独而无处宣泄;偶尔学到了新知识有了新发现,这些成功的喜悦同样因为孤独而无处分享。因此,读博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这种孤独感。
第一种思路是脱离单身。作为一个北大博士生你当然首选鹊桥征友。但是你大概率会失败,因为如果你不放照片,你不会受到多大关注;你放了照片,你终将意识到你的颜值并不足以支撑你的才华。而如果你是像我一样身高不到175的男生,那么你甚至无需考虑放不放照片:按照鹊桥的传统你根本没有脱单的权利。
在脱单无望下,只能考虑第二种思路:发现孤独的好处并接受孤独。这个世界对情侣的诱惑太多,他们女生节要费心买礼物,情人节要出去开房,难得有个小长假还要出去旅游;而单身的你,哪个节日都跟你没有关系。你因为单身而有幸远离了这个时代消费主义的陷阱。你因为单身而有充分的时间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科学的真谛。你瞧那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而真理永恒。所以客观地讲,你因为单身更接近真理。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豁达了,然后你就成功度过了读博的入门阶段,将有限的精力放到对星辰大海的追寻上去,说服自己能脱离个人的小情绪,为这个世界的进步贡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2
如何应对研究过程中的愧疚感
科学研究的发现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博士生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研究的不确定性无法满足日益临近的论文提交Deadline的确定性。Deadline压迫之下,你不得不暂时放下恢弘的远大研究计划,硬着头皮生产一些学术垃圾。这与你读博的初衷肯定背道而驰,你会产生一种对这个世界的愧疚感。你会觉得你的努力劳动没有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是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些负面的东西。
如何应对这种付出没有价值感带来的愧疚感?我的一点经验是,当你意识到你在生产学术垃圾的时候,就努力同时为这个世界减少一点垃圾,比如收拾一下寝室。只要收拾之前你的寝室足够乱,那么一天下来你对这个世界总垃圾的净贡献仍然可以是负的,你仍然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了,你就能维持内心秩序的平衡。至于你在室友心中的地位会得到显著提升,则是不值一提的额外收益。
在赶过了一个Deadline之后,你不忘初心,皓首穷经,终于——像牛顿被苹果砸昏,阿基米德蹦出了浴缸,你有了伟大的发现。你难以抑制激动地迅速写完投稿,顶级期刊与光明的未来仿佛唾手可得。然后你虚怀若谷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默默等待自己的新闻刷爆头条。又不知道收拾了多少遍寝室,终于有一天你刷出了一封邮件:你会发现你含辛茹苦等来的不是命运的转折,而是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你的审稿人把你的伟大成果批得一无是处。你满腔愤懑差点吐出一口老血,发誓再也不搞学术了:这个愚蠢的学术界容不下你的天赋与才能。但冷静下来之后,看在科学与人类进步的面子上,你仍然只能卑躬屈膝地表达对审稿人中肯意见的十分和万分感激,然后乖乖地照着修改或者谄媚地与之商榷。写完对审稿人肉麻的回复之后,你会油然而生一种对自己的愧疚感。你怀抱着对为人类进步的崇高理想,却被不知道是谁的恶语相加还不能还口,为谁辛苦为谁甜?
如何应对这种对自己的愧疚感?根据我的经验,只需要一点想象力就可以。匿名审稿制度的好处在于你不知道审稿人长什么样,所以你觉得他是什么样就能是什么样。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颗球,然后一场球打下来,什么都能一笑泯恩仇。北大内部有丰富的球类运动,最适合单身博士打的是壁球。我曾通过打壁球完成了对好几个审稿人的谅解,甚至常常因为打过了而对他们产生了一点愧疚。当然如果你不爱运动,也有斯文的实现方式。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你衬衫上的褶皱,然后你可以通过熨衣服实现对审稿人的谅解。我常常怀疑北大寝室限电就是为了鼓励你只能使用低功率的挂烫机,然后一件普普通通的衬衫你能熨很久,久到时间抚平了所有心中的不平,然后你又有信心开启新的研究。
3
如何应对读博期间来自同龄人的压力
当你完成了与审稿人的和解,发表了一些还过得去的成果,你会开始产生自己生活还不错的错觉。可是过年回家你就会发现老家邻里的子女都会打酱油了,每逢国庆你会收到一堆中学朋友的结婚请柬,本科同学聚会你还会听说谁谁谁又在哪里买了多大的房子。而你,顶着名校博士生的光环,还一无所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博士生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来自同龄人的压力。
压力源于对比,一种简单的解压之道就是换一下对比的对象。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多跟你一样在读博的人身上,你就很容易重新产生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同样是在北大,人文博士生可以嘲笑理工博士生读书太少没文化;理工博士生可以质疑社科博士生发表这么少是不是能力不行;社科博士生则可以跟人文博士生探讨一下未来的预期收入:生活就是这么奇妙,所有的压力无非源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当,调整了参考系你就会重新发现自己生活的美好。
当然,如果你身边没有能让你重新发现生活美好的参照对象,那么还可以看看一些丧气博士生的公众号。比如这个叫金欲洋言的微信公众号,上面记录了一个博士生五年来的心路历程。你会发现他虽然英俊潇洒,聪明美丽,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比你还丧:他一个人吃饭跑步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看电影与自己对话谈心;他不能吃辣讨厌雾霾,却一边吐槽一边在北京呆了整整九年;他时常怀疑自己所学的意义,吐槽自己遇到的奇奇怪怪的研究,还反复纠结自己选择的道路,几次想着要放弃;他历尽艰辛好不容易做出了一点成果却还碰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甚至一度理了光头考虑过去灵隐寺出家为业。但即便如此,他也跌跌撞撞接近走过了一个博士生完整的五年历程。
看到这样的人你就会好受很多,重拾对于读博的信念。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读博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读博。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