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国家音像资料馆|我们三分之一的影像童年都在那里
“国家音像资料馆”周日游记
加入收藏
2010-4-12 13:10:37
由于最近正在加紧撰写《童话往事:中国译制动画片回眸(1979-1992)》一书,为了查清一些当年引进作品的播出情况,在经过了种种努力后,昨天终于得以进入国家音像资料馆。由于目前时间有限,只能简单的向大家通报一下情况。
在北京,以音像资料馆命名的有两处,一处是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一处是北京音像资料馆(北京音像资料馆之前已经打过招呼,它并不是北京电视台的资料库,时任馆长的郑女士特别热情,还帮我们去查找相关资料,但除了《大白鲸》外,就没有什么留存了,特别的遗憾)。我周日去的是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也就是俗称的国家音像资料馆。这一次之所以能得以进入,是因为时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李唯梁先生有友人在央视工作。
周五得到的通知,周日可以前往。说实在的,当时知道这个消息,是又激动又惶恐,因为央视的朋友也只是说带我们去,她自己也从未去过。所以,对于是否能达成此行的目的,仍然抱持怀疑态度。因为此前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与挫折。
周日一大早六点半就起来了,推窗一看细雨濛濛,心里就禁不住一阵的窃喜,看来是个好兆头。大周末的又赶上雨天,但愿去音像资料馆的人是越少越好。国家音像资料馆的位置非常好找。坐地铁是最便捷的,乘一号线南礼士路下车D2出口出来后,向西约500米,可见光大银行,绕过银行后拐弯向南行进100米,就到达了目的地。
国家音像资料馆的位置很醒目(真武庙路二条),是一幢二十层以上的高楼,但样式很零乱,名称倒是很醒目,“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中英双排的大字赫然在列。小广场有门卫把守,但只相当于保安,只管车辆出入,不管人员进出,也不用出示证件。
进了馆内,大厅有询问处,前台直接把我、出版社同事、央视友人径直领到视频资料查询室,没想到视频资料查询室就在一楼。这个视频查询室比想像中要普通得多。约摸一个二百平米的大厅,里面和110热线电话的接线室差不多,一个座位挨着一个座位,有若干排,都是半封闭的,用隔断隔开,类似现在最常态的办公室格局,每台座位配有一台含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一幅头戴耳机,每个座位上都标有{CCTV 检索位XX号),每个座位可以坐一个人以便进行视频检索与浏览。
接待的小姐姐貌美如花,且很热情,我们说明来意后,她让我们先做了登记,然后问央视友人是否有预约,央视友人说上周五有约过,随后被要求报央视员工的工号,报了以后,音像馆小姐姐便帮我找了一个检索座位,然后在显示器的检索主页上输入员工工号和密码,很快就联上了内网。
我们和音像馆小姐姐实话实说了来意,没想到人家很通情达理,允许我们可以马上开始查询,时间不限。真是太棒了!!!!!!!!
检索就不多说了,和国家图书馆的差不多,只不过变成视频的了,检索出来的节目页面,左边是一个播放器窗口,右边是该作品的详细版权资料。界面做得非常一般,检索速度奇慢无比,非常急人,最让人郁闷的是,输入法连五笔字型都没有,急得我一头汗,播放还算流畅。画质也还不错。因为我查的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东西,图像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这个检索系统做得非常不好,竟然不能按年代检索,分类也很不明晰,虽然二级子目录分为“影视剧类”“节目类”等,但其实没什么用,你要真按这些类型进行分类检索,必然会漏掉许多检出条目,甚至会出现“查无结果”的情况,因此最保险的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全部检索。但全部检索的话,如果你检索的关键词是“老王是个大好人”,恐怕还比较省心,但如果你检索“老王”这样的普通字词,检索结果出来个上百条上千线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哪怕央视曾播出的一条新闻中有“老王”这两个字,这则条目也要列出,把人搞得要崩溃,汗。。。看来这个检索系统还得进行优化升级啊。
下面说说昨天的收获,我昨天的目标主要是查找从1979年至1992年间,中央台播出过的主要译制动画片的译制配音情况,结果还比较满意,1980年央视播出版的《铁臂阿童木》全52集全部都能查到并可正常播放,我详细记录了这些动画片的译制人员名单,并搞清了一些此前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从早上九点开始查的,中午出去吃了个饭,查到下午五点。主要的资料全部查完了。音像资料馆下午五点半下班。周六也照开。
坦率的说,音像资料馆的软硬件都很一般,检索系统做得不是很科学,估计主机的配置也不高(头戴式耳机的插头都是弯的,接触非常不好),所以检索效率非常低。说是叫国家音像资料馆,但应该就是个央视内部资料检索网,由于时间所限,我现在也不能断定说,凡是央视没播过的节目那里面就一定没有,但是,我试查了地方台播过的若干部动画片,结果没查出任何一部。
央视播出过的译制动画片,绝大部分都能查到,但是也还是有不齐全的,其中,八六年播出的央视版《米老鼠和唐老鸭》,九零年播出的央视版《猫和老鼠》,九一年播出的央视版《机器猫》全部没查到,是我的检索方式有问题,还是因为这几部片子太大众化了,央视另行处理了,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些片子的大体情况,查不查的,大家也基本都比较清楚了,倒也无大碍。
比较意外的,有两部主流片子没有查到,一部是《庞姬布鲁斯特》,一部是《丹佛,最后的恐龙》,而且巧的是这两部片子都是1990年播出的,而且是连着播出版的,年初播的丹佛,秋天播的《庞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在《丹佛》,央视已经出过VCD,虽然效果不怎么样,但毕竟是出过当年的配音版本了,只是可惜了《庞姬》。
另外,一些国产的科普动画片也没查到,如《小熊买瓜》《好呱呱》《小小机器人》,加上刚才提到查不到但央视却又出过的〈丹佛,最后的恐龙〉,我只能推测,这个馆的数字化工程可能还在进行之中,央视的所有音像带估计还没有全部转制成数字格式,我只能这么推测了。(注:前后去了三年,最后几次,以上的内容,除了央视86版《米老鼠和唐老鸭》,其他的都可以查到了,应该是相关内容全部都在此期间上传了)
昨天查的过程就像是在打仗,因为想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检索中,我多次看到了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正大剧场》之类的条目,但我实在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查了,但据我的判断,这些八十年代播出的影视剧和译制片,应该在这里都能查得到。
说了半天,估计有些朋友会说,那如何能得到这些东西,我之所以放在最后说,也就是不想在这个事情上给大家泼冷水。下载与拷贝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在检索页面上的确是有“下载复制申请”之类的选项,但那是需要更高权限和密钥的,而且得经过批准,如果不是央视自己做节目,恐怕是万万不可能允许你下载或复制的,即使是央视的员工也不行,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正当理由”,嘿嘿。
虽然国家音像资料馆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管怎么说,许多三十年没见过的东西恐怕也只能是在这里才能见得到了。另外,音像馆的小姐姐非常热情,而且有什么操作上的问题,她都不厌其烦的予以解答,让人非常感动。出于对人家的尊重,我连查询的文字资料都是手抄写的,而没有使用U盘进行拷贝,我本想把馆内的情况拍几张照片下来,回来给大家看看,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别找事了。
昨天一天都像是在打仗,因为系统太慢,检索又不省心,输入法还没有五笔,加上大量的资料要手抄,所以效率也不是特别快,很多时候都已经看到了一些久违的影视剧,但限于时间关系,只能是忍痛割爱,没有点入,只能留待以后了。音像资料馆的小姐姐说她们是五点半下班,我一想还是知趣点儿比较好, 所以看电脑屏幕上显示五点十五,我就离开了。走时向人家道了谢,希望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去查查。
等我出门步行,又下地铁站,再乘上地铁,又找到座位坐下来,才有时间掏出手机,一看时间,几乎要昏厥过去,居然时间才五点十八(馆里的系统计时时间居然比实际时间快了半个多小时啊),也就是说国家音像资料馆的电脑系统时间也是错的,真的无语啊,,,,,
不管怎么说,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把一些冷门的小片的情况都搞清楚了,而且音像馆的小姐姐的服务没得说,赞一下。
(以上内容为2010年4月中旬所作,此次刊登时略作修改)
+++++
总结一下:
1、首先需要感谢的是当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社领导和编辑部同仁,特别是李唯梁编辑,没有社里的公函介绍信,没有社里出面,去国家音像资料馆调阅视频资料,凭我个人的能力完全没戏;
2、国家音像资料馆作为央视的影音视频资料库,强大无比,它已经完成了自1958年建台以来几乎所有该台播过的影音资料的数字化。注意,是所有它播过,也就是说哪怕不是央视自己引进或制作的,只要是它播过的,基本上它都有留存!!光留存还不算,它都一视同仁,进行了数字化处理!!!
3、很遗憾,不是央视播过的东西,国家音像资料馆应该都没有保留。也就是说地方台中,无论是省区台,还是城市台的东西,它几乎都没有!!!!===所以,我只能说,我们童年的三分之一的珍贵影像记忆都在这里了,而省区台的三分之一、城市台的三分之一,共计三分之二的内容并不在这里。但这已经实属难得了。因为地方台,说实在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没没有这个能力和心气,保存自己播过的东西!!!!(这已经被无数次的调查研究所证实的铁的事实,让人不得不叹息)
4、除非公对公,私人恐怕很难去馆内自由查询相关的视频资料,至于下载COPY之类的恐怕更是绝无可能。这与国家图书馆的情况完全不同。国家图书馆能允许私人免费查询大部分的老旧书藉报刊、甚至离馆借阅。央视内部、兄弟电视台,以及有正当理由的相关影视机构,是可以申请这些资源的,但程序也会非常严格,且并不是完全无偿的。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七八年前了解到的信息了,现在社会这么进步,是不是有些新的变化,只能是趁着这次创作《正大剧场30年》的契机,再去探寻了。
+++++++
很怀念十年前,当时作为光杆司令,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所以每个周末都是安排的满满当当。周六,去国家图书馆查各种电视报、日报、晚报以及相关杂志(国图周日不开放过期书刊阅览室,只能周六去);周日,去国家音像资料馆查央视播过的各种节目,当然主要是各种怀旧译制动画片。
因为每周就两天时间,一天就只能去一个地方,一周只能一次,所以时间格外的紧张,有时候连中午饭也顾不上吃,否则太耽误时间了。但回想起来,都是特别的惬意,现在去两馆再查资料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关于国家图书馆查资料的趣闻轶事更多,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
广而告之
1
END
1
【童话往事:中国译制动画片(1979-1992)丛书介绍】
“童话往事”创作团队花费8年多的时间,采访了130余位当年的电视工作者和配音艺术家,期间还前往中国国家音像资料馆、上海音像资料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等全国十多家图书馆,调阅和查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珍贵视频。书中对1979年至1992年间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热播过的主要外国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片进行梳理与回顾。内容包括这些动画片在原出品国的制作播出情况,以及引进中国后的译制、播出情况和社会反响、观众回忆等。丛书涉及作品粗略统计约150部。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各省市两级电视台首播的时间顺序为序,每篇介绍一部片子,两卷总计约67万字、500余幅图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中国大陆引进播出外国动画片的时间路线图。
1、对全书回顾的约150部外国动画片当年的引进人、译制者、配音员等历史亲历者,在每一篇撰文时均以不同方式进行了相应的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生动鲜活的采访内容定会令读者感触良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2、在梳理和回顾每部外国动画片之余,做适当的延伸,通过大量的图表、注释、附章等形式,以及章节概述等,对当时与作品制作、引进、播出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事件、政策法规加以盘点介绍。信息丰富,史料翔实,是从业人员及研究学者理想的参考资料;
3、早年引进的一些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经典之作,由于部分作品较为冷门,作品情况及所属公司情况曾长期为国人或动画业界所忽视,国内鲜有介绍,此次,丛书就其制作发展史、作品特色、品牌营销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均属国内首次。
“影像 情感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