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去摆摊,“小资”亦不再
初中那会,语文老师总练粉笔字似的写:“圣上一出言,天下倾听;圣上一做事,天下瞩目。”多少次都是这十八个字,雷打不动。他因了什么要写,不得而知;但我为什么要看,因为他是我的老师,他所练的字里,有重复了一遍的主语:“圣上。”
中国凡事“统一”,从秦皇便开始了。从思想到文字,到钱币,这“特色文化文明”,一度引领世界潮流而无之一。一度让世界刮目相看,也是自然而然,预料中的事情。
如今,这“统一”的文化仍在发酵,仍在引领。庚子年的新冠防控,便可窥见一斑。一切“倍科学”,民众“倍懂行”。但在这样的环境里,经济不认这个理。我在前面《裤腰带,该是勒紧的时候了》一文中告诉大家:
同村几个孩子,疫情过后去了广州打工。结果,国外订单取消,工厂大门关闭,出外打工的孩子们只能流落街头,想着谋份快递小哥的差事。如今怎么样,我这无下文。
举例意在告诫大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也离不开谁,我们总以为我们好、别人糟,糟的别人很有可能握着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有“看别人笑话”的心理,那极有可能赐予别人一个机会,来把气撒,来把仇报。
打一个形象但未必正确的比喻。去年的经济已让人们走过来摇摇晃晃,两腿辫蒜;疫情来后,给本来走路摇摇晃晃的人的喉咙,捅把不亚于致命的一刀。是死是活,全在过往积淀的造化了。
生活里总有不可预见的“黑天鹅”,或“灰犀牛”,一切过后,生活仍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生活怎么过,还得看上边,看自身。总理发话了(非原话,但意忠):“城市管理降格次,防僵尸化,防千篇一律,更要防缺失烟火气,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
听了这话,我打心里高兴。生活里的阳光还是多。那些“地摊族”,不用再“打游击”似的跑东跑西了,城市里多起几处相对固化的“跳蚤市场”,那些市井里的小吃货、补鞋匠、轱辘锅、爆米花、卖醋酱油摊,雨后春笋般,长起来,生活的烟火气一下子多了很多。城市的温度,也开始腾腾上升。
市场很领情,有卖的,便有买的;摊主敢摆,顾客自来。
“小资”的年龄,姑且暂不界定,但说身份。要么在家待业,要么在外打工,要么刚离学校跻身城里工作;且局限于未恋、已恋但未成家之间,出手大方,拥有“美式消费理念”——“今日超前理单明天”。这是顾客中的大多数,“小资”。
而顾客的行情是,过去要进商场、进超市、进店铺解决的,现在就可在路边解决了;过去用贷充脸面,现在让疫情撕破脸:钱开始难挣,挣到手的又不值钱;过去可以拆东补西,现在都是一脸“姚明囧”:“哥们不是不帮你,哥们实在对不住啊……”仿佛,他还有诸多委屈窝在心里没诉。
一来二去,大伙儿都躺在“恨不得把一分掰两半花”的时代,眼睛一闭一睁,悟出道理来:脸再要面,也是生活的脸面。
得,这下生意好了。摆摊的有胆了,原来的“小资”也自降身段了,你赚你的吆喝钱,我图我的实惠面;彼此,似乎历史性地拉近了“阶级距离”,临别互道一声:同志,保重!
反观中国的文明,在世界史上为何能从“先行领先”到后来的“落后被动”,其原因就在于,自己始终陶醉在自己足不出户的洋洋自得里。国与家,只有大小之分,但无道辙之异。还是那句话,裤腰带,该是勒紧的时候了。俭省节约是我们的本色,但不是我们的姿色;我们今天这样,明天还这样。
界世的你
我从未走远
xiaoguchenai
摄影|文学|思想|旅行|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