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学习笔记26
十五难(第二段,四时之病脉)
【原文】如有变奈何?然:
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生死之要会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喙,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
“若有变如何?”- 前边(第一段)说的都是正常的脉,如果发生变化应该怎么处置呢?
“变",就是加重了,加重了是有什么情况大家知道吗?太过、不及,记住就这么简单,一阴一阳。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就是一实一虚。记住这都是口诀。到外面去说,你能发现外人只说病,不说证,不说阴阳,不说虚实,你能听出来。你还跟人家论,这病怎么弄,人家一说,我那儿一沉脉,或者这咳嗽病人怎么治?你就开始挠头,琢磨怎么治?你就还是一个笨蛋。
他说咳嗽,问他,还有什么症状啊?再问,脉象是什么呀? 他说不清过来看看,不能根据他说的那个,他说什么,你就琢磨没用的。对方一伸手,伸出拳头,你就去抓那个拳头。伸出一把刀你就去抓那把刀去?你还不躲不闪。上来什么你接什么,杠头。
再往下说,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 春脉应该弦,反者为病。
“何谓反?”-什么叫反呢?就告诉你,太过与不及。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 记住啊,“来实强”为太过。始终要记住这个原则,太过,不管是什么病都要去疏导,太过不能去消实,清热去火,千万不能那么做。
它实证是什么?因为不通。
而实那么有劲是什么?是正气在那堵着,要去邪气,你千万不能清热去火,把正气去给消了。记住了!如果你老是为了消症状而去消正气,这病人一定XXX。
那我现在,他那么急,急我就应该先治标后治本,扯淡,不是那么说的。就是实证急症是什么呀?阳明实热证,大承气汤,半付或者一副就能让他好,对不对。那也是标本都治啊,哪有先治标后治本的。
就是说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本,你要说先治标后治本,急了先治标这话,听着是对,但是就能知道你这个人啊,标本不懂,或者X那儿不灵。
比如说,这药不行了,这儿只有清热去火药,真正治本的药没有,怎么办?我放血,我用针灸的方法行不行,照样治。所以告诉大家,学习中医必须学全活,或者拔罐子,或者推拿,或者掐那儿,都行,就是别清热去火,记住。
所以我出门到外面去,或者谁打电话说,我这儿不行了,怎么怎么着。他说不行了,我还问什么脉象,什么,那病人那里知道啊。好等着你家住那里,我马上就到,带上一包针,带上一根艾条,就去了。到了那儿用针解急,也不用清热解毒。只要你辨别的准,到那取穴为主,一定能缓急,不能说当时消解,把那个急症都消了。一定能缓急。
有时间大家还应把针灸、推拿、内科、外科,你愿意学的,感觉有用的都学学,尤其是西医的外科真棒。到时候能扎针灸、动手术嘿。现在你们这么大,过三十年就是中医泰斗。
千万别小看西医,它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有这个环境就要适应,适者生存,起码要学习,原理学到。
别的不说,我还干过这件事。这病人尿憋在这(老师用手比划在小腹部),憋的都胀,为什么呀?他就是特虚。病人和他老婆在一块,住在我们医院里边(老师比划,仰着头,张着嘴,就剩喘气了)人特虚躺在那都起不来,他老婆照顾他。(同病房的)病人都走了,就人特别少,没有人说话,躺在那没事干,又不爱读书看报XXXX。我那里也找不到药,怎么办啊?扎针。
你怎么扎针,他尿不出来啊,拿导尿管插进去到里面捅不动,把我急成什么样子呢?拿一个大针管针头,(老师比划在小腹部)照着膀胱这唰扎进去,(老师比划往外抽)嗞吸出一管儿来,喯一拔针,把这尿排出。再一扎再抽,唉,等到尿不憋了,你在针灸,慢慢到下午那尿哗哗(排)出来了。
因为这(老师手指小部腹)越憋着(尿),这儿越挤(老师比划小腹两侧),越挤,阳气越要来通它,火越旺越不通,那你先把尿给抽出去,起码XXXX。我这只是雕虫小技,但是用了西医的方法。
(笔记者附:
《黄帝八十一难篡图句解》"春乃少阳用事之时,其豚微弦,是有胃气。今脉气之来实强,是为太过。实强者,阳太盛也。其病在外,外证善洁、面青、善怒。")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笔记者附:
《黄帝八十一难篡图句解》:“厥阴之气表.於筋,其脉弦。今更虚微,故日不及。阴处中,故在内。证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
“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
“厌厌聂聂”是什么呢?轻浮泛泛一点滞碍都没有。XXXXX。
“如循榆叶”,榆叶,脉学上是榆荚。……叶挺小的那个。
(《黄帝八十一难篡图句解》:"春少阳、厥阴俱合,其脉之来,如春风吹榆叶,濡弱而调")
“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
“如循长竿”,不是“如揭长杆”,有病。滑是如循长杆。
“急而劲”,这是更加实,更加有劲但是滑。只要是滑,脉学中第一句话,“滑脉为阳元气衰。”
(《频湖脉学》:“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元气衰就有寒,记住啊,寒邪时由元精停止不动而变现的。元气衰了,那么能变成寒邪的东西也少了,所以寒也少了。不是说这人气特别虚,寒就特别重,没有那么一说。
如果说少阴证寒邪就特别重,到厥阴证寒就更应该重是吧?不是的,那个时候是风。为什么时风啊?因为寒已经不足了,精不足寒就不足,就有风,风在经脉里头到处窜,没有什么遮盖了,在那个时候就用乌梅丸,XXX,这是厥阴证。
(关于厥阴证、乌梅丸可参见本图书馆:
《方剂学》学习笔记314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35
《伤寒论》学习笔记189)
如果说是寒更重,厥阴证应该用附子,它为什么不用附子,因为寒不重,但是有寒,记住有寒。如果没寒了,元气也就没了。它还有那点元气,还有那点寒。但是不能祛寒,一祛寒,剩下那点元气就不足以收敛,往上飘,XXXX。吃点饭都吐出去,何况你用附子,所以厥阴证XXXXXXXX,特别的有一个方子。
“如新张弓弦,曰死”,这是什么呀?老本调出来了,已经没有根了。
“新张弓弦”,一定要好好琢磨这个字,新的弓弦,新的弓弦比较涩,比较硬,不柔和,不光滑。
你们学过《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 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有的同学一看,有热,就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对啊。记住,是由太阴证,刚入少阴的时候,是始得之,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参见本图书馆:
《伤寒论》学习笔记180
《方剂学》学习笔记55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46)
如果是少阴往厥阴走,气往上托,往上散那种发热,白通汤。
(关于白通汤,可参见本图书馆:
《伤寒论》学习笔记172
《方剂学》学习笔记130)
不是说,一看脉沉,发热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定是始得之,是太阴往少阴走的时候发热。
如果要是厥阴到少阴,少阴往太阴走,那时候也不发热,因为很虚了。
只有太阴往少阴走的时候才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别一看少阴,一发烧,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定记住,始得之,这是新张弓弦。新张弓弦是什么呢?这个没法讲,到那个体育用品商店,去看,那里卖的那个弓弦都是新的,你去摸一摸。
到那练太极拳的那个地方,小孩子在那里练,动作很好看,但实际上不对。为什么呢?腰先动然后传到肩传到手,多好看啊,实际上不对,我就问他,骑马抽马屁股的那个鞭子见过吗?(他说)没见过。问他,赶大车的那个鞭子见过吗?(他说)没见过。你说我跟这个人怎么讲啊。实际上太极拳练,这个腰和手,是抽马屁股那鞭子,而他练成赶大车那个鞭子了。但是这两个我跟他举例子,他都不懂,没办法了。
你说这个“新张弓弦”我怎么说,说半天你们也不懂,等这个脉你摸着了,摸着了,你一下就明白了,你只要把它背下来,今后经过临床实践,去琢磨就明白了。过去的弓弦是用动物的筋制作的。
“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春脉微弦曰平”,“微弦”是什么? 前边说的那个弦。
“弦多胃气少曰病”,弦多是木克土,而且这个胃气少,又生发不起来。
怎么来恢复胃气呀?不得靠少阳生发吗,那弦脉多,少阳就生发不起来,胃气就更少,咱们治病要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个弦多去掉,胃气少就能够解决了。
“弦多胃气少”,弦多是什么呢?脉弦。
“胃气少”,胃脉是宽而洪大,弦就是窄不宽。
(《难经》解密:“春天的正常脉象是微微的感到弦象。如果弦象明显和缓不足,就是正气不足邪气有余,那就是病脉。”)
“但弦无胃气曰死”,这是什么呀?只是循刀责责,七怪脉,跟按在刀刃上似的,不是琴弦,弓弦。没有胃气了。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春以胃气为本”,什么意思呢?你要想治春天得这个病,要以恢复胃气为本。胃气是什么呢?靠少阳火,靠通经脉,来恢复胃气。你就想着如何通经脉,如何恢复少阳火。
* * *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夏季应该出现相应的四时之脉,钩脉。反之出现了其它的脉象,则为病脉。病脉是怎样的呢?)
“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 外为阳为实证,实证都属阳。既然是实证,那么阳气就是通的,至少局部属阳,记住了啊。
比如说,这个局部(老师用手比划左腹部)长一个瘤子,全身都是虚没劲,但这瘤子在长大,这瘤子是不是实证啊?它在慢慢长大,是不是阳啊?局部实证,局部为阳。不能说这人一长瘤子就精神,不是那样。但是往往就是这个瘤子存在那儿,一般人没有感觉,有了感觉的时候,这瘤子迅速扩大,为什么呢?因为平常它慢慢长,但是你总是去干活,消损啊,去长的气不足,突然一下把老本调上来去长,老本一出来,人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大的症状显出来,突然感觉不舒服了,这时候去检查,发现已经晚了,为什么?把老本调出来了。
记住!先天、后天,人一般用的都是后天,脏腑的气机,如果把老本一调出来就是一个大的阴阳过度,那个时候就是会有大的变化。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就是更年期,到了更年期了,这不行,那不行,其实不是,是以前他胡作胡造,丧尽天良,到那个时候,该收敛的时候,一收,没有可收的。用老本来补充,一下身体大的波动就出来了。这是更年期的意思。
还有就是突然发病,也是突然把老本调出来。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这都是一个太过,一个不足,一个在外,一个在内。
在内是什么呀?
寸口陷入于人迎,寸陷入于尺。由上而下。记住与前面的那个联系起来,由上而下。
(关于“陷入”这个提法本人不理解,网上也没有查到相关的解释。)
(《黄帝八十一难篡图句解》:“夏心少阴盛王,今反虚微,是为不及。内证烦心、心痛、掌中热而死。”)
“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 这个滑脉,是四季之脉,别想成病脉。
“累累如环”,都连着,这是积累的连续的,而且连接的比较密。
连接比较密是什么意思呀?
那个滑脉如珠,如珠是什么呀?
(老师画图,一个一个的珠子排成一列)一下接着一下的搏动。
这不叫累累,因为没有积累,没有连接上。
如环是如图,(珠与珠)都连接起来了,滑动过去,没有(如珠)这么明显的 坑洼。突突突的过去了。
“如循琅玕曰平”,“琅玕[láng gān]”是雕刻很圆滑的玉石。
你看泥塑,可以啪啪往上摔那个泥,就拿刀子使劲抹几下,显得特别虎虎有生气。而(雕刻)玉石,几乎就没有那些个尖角,都是圆润的。因为它那个线条圆润才能衬这个玉石的质地,玉很润,你造型很夸张,就不好了。或者刻那个皱纹多的白菜,但是白菜本身质地就润。
“如循琅玕”,特别圆滑,而不像珠子那样,突突突那么弹手,摸人皮肤上那个疙瘩,不是那个感觉。
“来而益数,如鸡举足曰病,”- 来,慢慢慢慢变数,变快。
吃过鸡,见过鸡,见过鸡走、跑吗?
鸡跑有什么特点?
还真有特点。鸡举足,那鸡爪子(老师用手比划,鸡爪子落地时候是展开的,如图:)
(向前走,鸡爪子抬起来时,是蜷起来的,如图)
鸡举足是什么呢?
鸡走路时,爪子一抬,头往前一探,夸夸的往前走,越走越快。
“如鸡举足”,鸡举足时,(爪子)还钩一下。
钩一下时什么呢?
是元气还有,虽然稍微虚了点,但是还有,还能钩。
“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 这是滑,滑动以后,后边找不着了。(老师黑白上画图,前面顶一下,后面是一直线)。前边一个钩,这个钩往前一顶后边没了。
你们上故宫去(看),有这么一个东西,(老师画图,截图)
一端连着一根皮带,另一侧是个钩。“带钩”就是这个东西。
笔记者附:实物图。
一端钩着带子,绕过腰部以后,另一端的扣子,插入带子上的孔中。(类似于现在的皮带扣的作用。)
“如带钩”,前面是个钩,后面没了。(形容脉的形态,是病脉。)
“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这是什么呢?
比如说,肾寒造成的虚火上炎,关脉、寸脉都滑,用四逆汤,甘草多,把它引回来,引到中焦,引到中焦干嘛?恢复胃气。
元气出来第一步到的都是胃气,因为肾寒收敛不住就到了肺。加上甘草、干姜,干姜运化,甘草敛回来,就到了中焦恢复胃气。
只要是药都以恢复胃气为本,那春夏秋冬都是这样,那你用的所有的药都是以恢复胃气为本。
那你要是说就是一脾胃论,不全面啊。脾胃论里边应该有春夏秋冬,有阴阳五行,六气,都应该有,光一个《脾胃论》,就几个方子打天下,不行,记住啊。你去看《脾胃论》,就那么一个小玩意儿,仔细看最后一个方子,就那几味药。XXX气汤,就那几味药而且那个药绝对不要用,中气下陷不能用,中气下陷那肯定肾气衰弱,你一提把肾气弄的更虚了,没法用,怎么都不行。所以他的理论做的那个药,结果是一无是处。理论是不错。
(笔记者附:
XXX气汤,由于听不清,不知说的是补中益气汤,还是,神圣复气汤。
1.《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2.《脾胃论》最后一个方子是“神圣复气汤”
组成:黑附子 、干姜、防风、郁李仁、人参、当归身、半夏、升麻、 甘草、柴胡、羌活、白葵花。
功用:治复气乘冬,足太阳寒气,足少阴肾水之旺。
3. 中气下陷,又名脾气下陷。
中医病证名,亦指中医病机。中气下陷,属气陷证的一种,多由气虚发展而来,是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下陷,降多升少,对脏腑维系升举之力减弱,内脏器官位置相对下移,脾气虚陷,可导致清浊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故可并见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之症,可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
我们休一会儿。
* * *
(笔记者注:关于“秋脉毛,反者为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这一段课程的视频部分缺失。)
…… ……。以前都讲过三四遍了,秋天是燥,是收敛,用燥气来收敛。它是水果或者什么,它用干燥的方法,水汽都给燥干了,凝结成一个干货,它用燥的方法去凝聚。
燥是什么呢?
燥就是浮(老师画图)
这是一个容器,上面一个盖子,酿酒的最经典的一个装置。中间容器中是酒酿,下面用火来烧这个容器,蒸汽上升,到了上边是个罩子,蒸汽在罩子内冷却凝结成液体,滴下来这不就往下降了。这就是浮,然后开始从这往下降,这就是个原理,实际不是这个体现。
燥,秋天主收敛,收敛是把多余的东西去掉,凝敛精华,虽然说是收敛但是它要去掉不必要的东西,就像,买的柿子都是水,把它往那里一放,晾干成柿饼,晾晒的过程不就得在太阳底下晒吗,晒就是燥,就得热,就是浮吗,多余的水汽散出去。所以脉就是浮。
* * *
(老师在后面第十六难的课中,补充了关于秋,这段内容的讲解,现将这部分内容移动到这里。)
"秋脉毛,反者为病。“ -(秋脉应轻虚以浮,反常的为病脉。)
“何谓反?”-(什么样的脉是反常的呢?)
“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脉来实而有力,为太过,主病在外。)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虚微,为不及,主病在内。)
"其脉来蔼蔼如车盖,"- 像刚才我画的(酿酒装置上面那个盖子),在上面运化,向外、向上运化。这个“蔼蔼”,和蔼,就是布的那个盖子,不是铁盖子。
(本人理解:“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是形容诊脉:轻按时,浮就像按在轻浮飘动的,车的布制伞盖上。再往下按,似伞盖的布被绷紧后,柔韧有力。)
(《汉典》霭 云气:~~(云雾密集的样子)。云~。烟~。暮~。
《说文解字》霭 雲皃。从雨,藹省聲。於蓋切文五 新附。 )
“按之益大曰平”,就是什么呢,你按着它,浮脉一按,有浮脉,轻轻往下一按,比这个浮脉刚取的时候,还有劲,这是正经的浮脉。如果一按,是空的,是芤脉。虚脉,那个不是好脉,是病脉。这都得背下来,光背那个浮脉是不行的。
“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你按着这鸡毛有什么感觉呀?鸡毛有点硬,带梗。(老师表演,双臂并在体侧)它(鸡)的翅膀平常老是这么收着,毛都贴着,趴着,尤其是翅膀上的毛,后背上的毛。
(插图:
本人理解:脉诊,如手按在鸡毛的梗上,细且硬,搏动甚微,这是病脉。)
“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 风吹毛,不是那个风吹鸟背上那毛,是一堆毛搁在这,风一吹就散了,不结实一吹就散。脉一按就没有了。
(《汉典》萧索 衰败;冷落。例:“家道萧索,衣食不足”。“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秋脉微毛曰平,”- 秋脉是四时之脉,四时之脉是病刚愈的脉。
“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轻虚以浮太过而胃气少,为病脉。只有轻虚以浮而无胃气者,死。)
(附:
胃气就是正常人脉象,是常气,常规之气,常有之气,必有之气。缓而和匀。
《医宗金鉴》 "四时平脉,缓而和匀,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秋以胃气为本。”-(秋脉也是以胃气为本的。)
* * *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这四段全有这个话,要背下来。
《经脉篇》十二经脉,最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那一段话,每段都有,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啊,就是让你记住。起码你把这段话记住了,把脉的时候,老有这根弦在这绷着,你就不会犯大错误。
“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
“上大下兑”是什么呀?
“兑”为泽,泽为沼泽。(老师画图,上面两短线,下面两长线,见截图)
这是兑卦,上边一个阴爻,下边两个阳爻,是吧。
上阴下阳,上边这个脉特大,下边是兑,好象这特别软,其实下边坚实。“上大下兑”。
上大,是特别有力,下兑是有根,又有一泽,沼泽,沼泽不像大江大河,那么流动,停在那儿,但是慢慢在那运化。
“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就是鸟那个嘴,小圆嘴,(老师画图,鸟的喙)
老师比划,用手摸鸟嘴圆滑的上方,感觉,特软,你摸它的时候,它头还跟着你动,不是说,欸这摸着怎么这么硬啊,不是那样啊,你一摸它的嘴,它脑袋也跟着动,感觉硬,脑袋一动还是软。你胡噜它这个嘴,把脉的时候呢,你手指头不动,它在动。到鸟市上找一只鸽子或鹦鹉摸摸,哦,鹦鹉就别摸了,它咬你。
(笔记者注:“胡噜”,天津、北京话。“胡噜胡噜毛,吓不着”意思是抚摸抚摸小儿的头,他就不会被吓到了。这是老人在孩子受到惊吓的时候,安慰孩子的话。)
“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
“啄啄连属”,鸡啄米似的,比较生硬,不是那么柔和,不是那么滑利。
“微曲”,是像蛇似的,弯曲。(老四比划,把脉)这么一把,他这个脉不是一条直线,而是随指动拐一下弯,这叫曲。《金匮要略》“其脉如蛇”,这是微曲。这种脉有时候能占四分之一的人,你一把这个脉感觉脉在指下横向往两边走。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
“紧如转索”,真是转索吗,也不太是,但是往两边走,是转索的初步。
(《金匮要略》辩脉法第一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紧如转索,”紧脉是什么?(紧脉是)里边有瘀血。这是凝滞,血脉凝滞,再过一些日子就会产生瘀血。
“来如解索”,“解索”是什么呀?是那个绳子扣,你一解,哗一下绳子扣就开了。(老师比划把脉),感觉有劲,哗一下去了,就没劲了。
“去如弹石曰死。”是“啄啄连属”强化的意思。这是七怪脉之一。
(附:
1.七怪脉:雀啄脉、屋漏脉、釜沸脉、虾游脉、解索脉、鱼翔脉、弹石脉。
怪脉的提法首见于《内经》如“屋漏、弹石、夺索“脉,《世医得效方》中整理为十怪脉。后世流传多见七怪脉。
2.解索脉:
脉象:乍密乍疏,乱如解索,散乱不齐,节律紊乱,如解绳索之状。
主证:为精血枯绝。
3.弹石脉:
脉象:弹石沉弦,按之指搏,来迟去疾,脉象沉实,坚硬如指弹石,劈劈而至。
主证:肾绝。亦见于动脉血管硬化的病人。
笔记者摘自网络)
“弹石”是什么呀?
你拿一个石头往地上一扔,当当当当,(石子在地上弹跳的)那种感觉,没法想象,到时候你碰上这个脉就知道了。碰上这个脉,你别急着出方子,把脉学拿来看看,欸,屋漏脉是什么?釜沸脉是什么?这个是什么?对应着,我这个病人的脉,像那个,当时对应就知道了。我这里就这么一说。七怪脉我也没怎么遇到过那么全,也就摸过四种吧。
“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总结一下,都是以胃气为本。
那么胃是什么呢?
“胃者,水谷之海,”- 胃为水谷之海。是水和谷,不能光说一个谷,水和谷都有,没有水是没法新陈代谢的。水谷之海如鼎,是承受,有个词叫鼎盛。什么东西都要鼎盛于它,才能够生长化收藏,才能发挥作用。
“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生死之要会也。”-
“四时之变病”- 四时,本来挺好的,要么太过,要么不及,就会变现出病,变现出两类的病。这些病的盛衰都从没病的时候开始的。
“生死之要会”,死生的枢纽。你就记住这个元气,只要一起来,恢复元气起来干什么,一定时恢复胃气。而平常咱们到外边,看他们治病,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滋阴去火,你们看这些个药,你去翻看那个药物词典,基本上这里边都有伤胃的药。所以那些医生权衡一下,这些药比较滋腻,我为了补肾,又怕伤胃,我再加一些焦三仙、陈皮、麦芽,是吧。这肯定是不对的,这不是以胃为本,还是以伤胃为主,然后给补偿补偿,就那点破玩意儿能养胃吗,是不是。
真正的胃气什么来养?
是元气来养,少阳火来养,精来养,而绝不是那几味药来养。药都要经过胃,来变现。经过消化水谷,水谷精微来变现成人体需要的各种物质,包括胃气,胃的这一些东西,都要由精来变现。不是说你这一个白术,一个茯苓,四君子汤就能补的,要记住这一条。
所以那些人也说以胃为本。什么叫以胃为本,必须知道,四时五运六气,相互关系,太过与不及,都能说的清楚,才能证明他,他知道胃气为本。那些说不清楚的,就说胃怎么着,用那个药来治那个,来调那个,这些浮皮潦草,或者是胡说八道,似忽有理,实际上狗屁不通。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 记住这句话。
平时这个胃气是什么呢?
缓,沉缓有力,这就是脾,平时不容易见着。一见着,就出几个王脉,王脉必然牵连到脾,牵连到中焦。
弦脉一出来,王脉就牵连到脾,因为木克土。其它的自己慢慢去琢磨。
“来如雀之喙,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这是什么呀?七怪脉之一,快死啦。
这个回去看《脉要精微论》十七。第十七归到第十六难里。
十五难,十六难与(《脉要精微论》)第十七有什么关系呢?
就是《脉要精微论》里“是故持脉有道,”回去查,这一段就是连接十五难,十六难。 十五难,十六难,为什么这么连,是《难经》里边这么连的。
《脉要精微论》第十七“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曰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继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附:
【译文】
所以诊脉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必须虚心静气,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
春天的脉应该浮而在外,好象鱼浮游于水波之中;
夏天的脉在肤,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满于 指下,就象夏天万物生长的茂盛状态;
秋天的脉处于皮肤之下,就象蛰虫将要伏藏;
冬天的脉沉在骨,就象冬眠之虫闭藏不出,人们也都深居简出一样。
因此说:
要 知道内脏的情况,可以从脉象上区别出来;
要 知道外部经气的情况,可从经脉循行的经络上诊察而知其终始。
春、夏、秋、冬、内、外这六个方面,乃是诊脉的大法。
笔记者摘自《道教之音》)
“蛰虫”冬眠的虫子,藏,但这个虫子不是昆虫,表面的那个东西要藏。
“君子居室”,的意思是什么呀?就是开始养,养德。
德是什么?德就是精,所以以前我讲杂谈的时候,说那个功德或德,德是在精的基础上显现的,光有德没有精修不了道。所以你看这里边“君子居室”。
君子是什么呀?就是有德之人啊。《周易》里边乾坤或其它卦里边,所说的君子都是指真阳,有德行还得有精,没有一点寒邪的,这么一个合体的X。还有XX都是这个意思。
“故曰:知内者按而继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知内者”,就是知其脏腑者,脏腑为内。
“按而继之”,按照五脏、五方、生长收藏,去运行运化。
“知外者”,他这个是经脉病,那就按照终始去治。终始是什么呀?井荥腧经合。合为终,井为始。
一个是脏腑,一个是经脉。
井荥腧经合,也是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中都有,原理是一个,但是一个深一个浅。XXXXXX。
(附:
与五脏六腑相连属的各经脉,都有井荥俞经合的特定穴位。
# 脉气所出,如流水的源头出自井中那样,称为井穴。井主心下满。
# 脉气所流,如刚出源泉的小水,称为荥穴。荥主身热。
# 脉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处输注到深处,称为腧穴。腧主体重节痛。
# 脉气所行,象通渠中迅速经过的水流,称为经穴。经主喘咳寒热。
# 脉气所入,像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合主逆气而泄。
合为经,井为始。
笔记者摘自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