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者vs理想主义者| 茜的《哈姆雷特》“作业”

茜:高校教师,国际中学兼职。文学带给了我双重的温暖,首先是在开卷阅读时,然后是在教学中,酷爱教学的我,喜欢和青春期的孩子们在一起,专注整本书阅读,希望和孩子们一起细读中外文学经典,见证文学的力量,希望通过文学帮助渴望灵魂滋养的青少年在探寻自我的旅程中拓宽视野、建构力量。

作业:
兔子老师今天的导读反复谈到波洛涅斯和哈姆雷特的差异性,认为他俩思维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思维缜密之人、极其细心之人。但两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又是完全相背的,波洛涅斯的嗜好是窥探真相,从真相中获取自己的利益,哈姆雷塔追求从表象中探寻真理,讲究获得真相的过程是否具有正义性。
(如果对导读的有理解有不当之处,还请兔子老师纠正!)
首先,让我们顺着兔子老师的提示来梳理一下两人的相似之处。
哈姆雷塔的啰嗦和谨慎与波洛涅斯有得一比,他遇到鬼魂后让朋友反复发誓高达七次之多,还得配合各种动作,看得人喷饭。哈对于两个老同学的到来,也是反复审问对方“是不是奉命而来?”对此,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其次,思维如此相似的两人,哈姆雷特为何如此讨厌波洛涅斯,我认为两人的分歧不仅仅是年轻人与成年人的代沟问题,更本质的是两人代表着不同的意识:新与旧。
l  波洛涅斯有窥探癖。这点特别表现在他对儿子和女儿隐私、甚至心灵的严格管控之中,对女儿更是,他要求女儿恋爱的每一步都要“老实告诉我。”这样的嗜好很难为现代年轻人接受吧?可见,哈姆雷塔比较叛逆,更具有现代独立意识。
l  波洛涅斯好为人师,喜欢掌控一切,这表现在他与儿子、与女儿、与派去法国了解儿子的年轻人的对话中 。他对儿子说:“还有几句教训,希望你铭刻在记忆之中。”注意,这些教训的关键词全是“不要---”我数了一下有6个,天!他对女儿说话,则是“让我来教你” “你应该这样想” “我知道”,然后告诉女儿4个不能做!
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青春期的你,应该知道这种感觉多么不好了吧,身边有这样一个成人,基本上你的青春就毁了,你的自我根本就无法生长出来!我天天和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知道这种父母基本上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和灾难。所以,我认为奥菲利亚的悲剧在于她的原生家庭,也就是这个鸡公+鸡婆老爸。
l  导致哈姆雷特厌恶波洛涅斯最根本的原因是,两人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波代表着旧的意识,哈代表着新的意识:
哈姆雷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虽然他身处16世纪末,却具有了17、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的人的特点,难怪评论家把他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第一人。如果读过《鲁滨逊漂流记》的朋友,会对启蒙时期的人--鲁滨逊的行事思维深有感触,那就是,富有冒险精神,同时又非常理性,做事一定要论证其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参见鲁滨逊想杀死吃人土著的内心独白)哈姆雷特在行事的时候,特别要论证、要追求过程的合理性,虽然本能驱使他要报复害死父王的凶手,而他身上全新萌生的现代意识却时时敦促他用理性思考其行为的合理性。这也是他痛苦、内心戏居多和言语纠缠的根本原因。
例如,他安排戏中戏的根本原因是要证实鬼魂不是蛊惑自己和证明自己的直觉是否可靠。“我要先得到一些比这更切实的证据;凭着这一本戏,我可以发掘国王内心的隐秘。”,并且,他为了避免自己的主观,还请霍拉旭帮助观察,然后“再把个人观察的结果综合起来,给他下一个判断。”
他去母亲寝宫的路上本可以一刀结果正在祷告的波洛涅斯,为什么他不下手,也是因为他在意的并不是杀死仇人的肉身,而是实现真正意义的复仇,更重要的是仇人的灵魂要下地狱,他寻求的是复仇的本质。
波洛涅斯却相反,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是功利主义者,重结果,不重过程,所以他为了掌控儿子,了解儿子在法国的行为,会建议去法国给儿子送钱的人“用说谎的钓饵,就可以把事实的真相诱上你的钓钩;”而且还恬不知耻地说这是“有智慧、有胆识的人”的办法。他为了女儿的未来,会让女儿压抑和哈姆雷塔的交往,抬高自己的身价,从而更快达到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