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上)

(一)两口子都姓李

不管你看着谁活的光鲜亮丽、活的潇洒悠闲,其实每个家庭都会有各自的烦恼与幸福。就像我认识的某个女的,看起来生活条件很好,单凭男人挣钱养家也过得丰衣足食。
有一次,她问为什么就我浑身都是毛病?看到别人甚至比我岁数大的人,身体都很精神!我说你错了,不然你问问能说的上话的人。
后来,她反馈来的信息是人原来都这样啊!只是没遇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不能交流而已。
一个家庭中兄弟姐妹和睦则父母少忧,看起来就有充满正能量的朝气。反之,家庭就会变成勾心斗角甚至一团乱麻。
每一个子女都是麻团中的一段线,都有想要挣脱的想法。可是越挣扎就越束缚,以至于谁都是满腹委屈,而处于麻团中央的主线段其实就是父母,儿女们给父母就会叠加成复合委屈,令父母难以释怀,难以偏袒也难以调和。
老李夫妇两口子都姓李,这样就连生出来的孩子即可以说随着父姓,也可以说随着母姓。所以,李老太也在心理上有沾光的优势。
老李比老婆大了足足七岁,他老婆今年都七十九岁,两口子身体还算尚好。老李除了耳朵特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按他老婆的说法就是这个人从年轻至今都一直严守规则,上班只知道干活,回家只知道吃饭睡觉。
由于老李很小的时候就没有父母,所以工资总是一分不少地交给老婆。一辈子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和别的爱好。
老婆说,如果说他一辈子没花过钱那是假话,但是这辈子仅有的花钱也就是几块钱而已,加上上岁数后耳朵特别背,差不多退休后很少下过楼,完完全全的好男人形象。
李老太是从农村嫁到市里的,在当时的条件下,男方大她几岁很正常。那时候还是小李的老李一个人上班,老婆没节制的一连生了四个儿女,看到狭窄的土炕上一溜并排着的小脑袋,做父母的也会产生欣慰的成就感。
四个孩子跟别的孩子一样,过着天真无邪的童年,狭小的家庭并没有缺少欢快的笑声。
那时候也还是小李的李老太熬到了孩子相继上学,没有文化的她,最后被当做家属工招到老头的单位,看了十年自行车,好歹也办了个退休手续,如今的生活也算有了基本的保障。
在外人看来,老两口两儿两女,有孙子也不缺外甥,手里虽然没有多少钱但至少还有退休金,生活该是幸福的。
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尤其觉得六楼是一个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障碍。
老太太把三个孙子看大,其中有两个还结了婚,然而到了需要孩子反哺的年龄,家庭的很多风暴却接踵而至。
(二)母子隔阂 
老李两口子住的单元是回迁的房改房,当时要六楼主要还是因为孩子多经济条件不好,说图清净只是好听的借口罢了。可是没想到,随着年岁的增长,上楼就变成了一件很吃力的差事。
子女都住得较远,单是每天的买菜也得上下楼好几趟,于是老两口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附近找一个底层的房子,来安度晚年。
两个儿子可是答应得信誓旦旦,告诉父母只要你遇到合适的咱就换,六楼的小单元卖掉后多少添点钱就够了。
老太太满心高兴,感叹儿子懂事的时候,也时常跟我唠叨,她说自己的房子差不多能卖20万左右,自己手里还有几万块老本。
这样就算换房子,两个儿子最多每人拿出五万元就足够,反正以后房子也是他兄弟俩的,也可以趁这个机会把房子分清楚,谁要房子谁出钱也很合乎规则。
想着想着这样的机会就来了,对过楼上有个一楼出售,相比较李老太的房子更大些,人家还有集中供暖。
她们这几年是受够了往楼上掂煤球的烦恼了,老太听到此消息后,赶紧委托认识房主的邻居打探一番,结果双方一拍即合,特别满意。
老太太想到很快就能搬到下面宽敞的房子,看到熟人就忍不住分享这个好消息。
当老太太满怀希望把电话打给两个儿子后,剩下的就是等待。第一天,孩子都没回来,也没人说这事。老太心里嘀咕孩子们太忙了;
第二天,还是没人主动询问此事,也没人回家,老太还是自我安慰孩子或许在准备钱呢;直到三天、五天后,委托的邻居开始来催,说如果你不交定金,对方就卖给别人了。
老太才开始着急,但此时还是把两个儿子想的好好的。她给大儿子打电话,大儿子支支吾吾不提正事,甚至说这房子不好的各种理由。
老太又给二儿子打电话,二儿子倒是精明,他说大哥说咋办就咋办吧。老太跟邻居回话,再给我三天时间,届时如果商量不出结果,就让人家随便出售吧!
最终导致这次换房流产的理由竟然是不了了之。先前再多的承诺,瞬间变成现实中的谎言。
老两口不辞辛劳地把两个儿子的三个孩子照顾到上大学之后,唯一一次寄予希望的幻想,被金钱打回原型。
由于老头是个聋子,老太太要是不宣泄出来就特别委屈,很多的时候,我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倾诉者的听众。看,做医生多累。
此事过后,老太算是想明白了,看到大儿子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毫不犹豫的一下子买了两套房子,你能说人家没钱吗?
五万元对于新买的两套房子而言,简直不值一提?小儿子买个厢货车跑运输,也是没怎么眨眼。
都说养儿防老,真正到老了,需要儿子了,竟是这样无言的结局。自此以后,老两口再也不提换房子的事了,但通过这件事,总算收获了这辈子对儿子的最大感触。
(三)姐弟反目
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体就免不了出现状况,届时就该是儿女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根据现实的调查发现,多儿多女的老人,更容易因为子女相互之间的攀比而被推上墙头,从河北农民频道的“帮大哥”栏目可见一斑。
独生子女,事情结局的好坏必须自己承担,没有各抒己见的分歧,也没有推卸的理由。
李老太的大女儿在四个孩子中排行最大,这几年她为这个家庭付出的也最多。她提前退休,加上自己的独生女儿出嫁,不管在时间上还是经济上相对都宽裕,来家照料老人的次数也比其余子女要多。
都说乖女儿是父母的贴心棉袄,即使是二百五女儿还可以充当父母的冲锋枪。这话说得的确不错,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转变观念,感叹女儿是福气的事实。
李老太的大女儿隔三差五地回娘家,买点吃的还顺便帮忙搞一番卫生。但是大女儿可能处在更年期的性情时段中,她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嘟囔,甚至埋怨老人,该让儿子分担照顾。
她的话也是一番好意,很多时候反而换来了老太太的不高兴。老太太就说,你要是愿意干你就干,不愿干也别攀扯别人。孝顺老人是自愿的,你这样一边做一边抱怨分明是费力不讨好。
也许记住了母亲的话,也许从心里平添了几分应该儿子管好老人的传统观念。女儿逐渐减少了来家的次数,老两口也落得耳根子清净。
直到前年老李的胆囊炎发作,由于平时家里的事还是大女儿张罗的多,老太首先通知了大女儿,大女儿也是最先赶到家里的。
李老太的大儿子两口子老早就因为单位不景气而离职,丢下一双儿子留给当时体格还很健壮的父母,去郊区租地办起了养猪场。
由于养的是活物,所以不管任何节日,两口子这许多年从没有同时出现过,包括春节乃至老人极为看重的生日,就算出现最多也是夫妻俩人来一个。
这次是商议老李胆囊炎的问题,大女儿觉得应该兄弟姐妹都在场,共同商议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果这次老大两口子,又因为有事派了自己的儿子来代替。大女儿面对侄子就开始不高兴了,心里想着啥就顺着嘴说了出来,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不来承担这个责任,要一个毛头小子能做得了主吗?
忍不住给弟弟把电话拨了过去,本来就在气头上,三言两语就在电话里起了争执,为后来的彻底反目埋下了根。
真正姐弟反目还是在去年,这次是李老太的膝关节严重变形引起的疼痛。住在六楼的她,每一次下楼都是很大的考验,医院的医生建议直接膝关节置换。这可是个大手术,就算手术成功,起码也得有三个月的时间不能正常生活自理,更别说下楼买菜了。
也是由于在伺候老人的这件事上,各自都觉得吃了亏,老太出院回家之后,这时候四个孩子不得不同聚一堂商量后续的照料问题。
这一次代替老大出面的是媳妇,四个子女商议得差不多的时候,二儿子与二女儿有事提前离场,留下了大女儿跟老大媳妇在家吃饭。
事情就这样像是天时地利人和似的就发生了,本来大女儿对大儿子就有很大的意见,平时又很少有机会当面对质。
大女儿趁机把这些年的陈谷子烂芝麻,一股脑倒给了弟媳妇。期间老大媳妇时不时的回敬几句,再说了你凭什么对我这个弟媳妇要求那么高?
几句不投机的话下来,大女儿忍不住拿起旁边的马扎子对着弟媳投了过去,眼看着一场大仗就要起势。老李是耳朵聋,客厅里乱成这样,自己在里屋愣是不知道。
老太太在沙发上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无奈双腿不听使唤,最后总算老大媳妇没有还手。事后老太太一直感叹,大媳妇不管以前咋样,但是这次真是顾忌了老人的感受而没有还击。
大女儿在老太太的训斥声中夺门而出,剩下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老太太无奈又无奈。
注:图片与文字无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