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造假!造假!是谁让日本汽车业如此肆无忌惮

上月,日本丰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数据造假被曝光,车讯网及时做了报道。

造假对日系汽车行业来说,人们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了。仅仅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日系车企或零部件企业造假丑闻频发:

2016年,三菱、日产、铃木被曝燃油效率造假;

2017年,斯巴鲁被指新车安全检查造假;

2018年,日产汽车尾气排放和油耗造假……

与此同时,日系零部件供应商的一系列造假行为,如曙光制动器造假、高田安全带造假、神户制钢造假等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更是引起人神共愤。

日系车企接二连三被曝造假

2016年4月,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表示,自1991年起的大约25年间,一直使用与法律法规不同的违规实验方法,测算燃油效率数据。另外,为使从2013年开始生产的四种车型达到燃油效率目标,还对数据进行了篡改。

紧接着,有媒体报道,韩国环境部将对日本日产汽车处以3.30亿韩元(合28万美元)罚款,并以涉嫌操纵尾气检测为由对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韩国业务主管提出刑事指控。

继三菱、日产之后,日本铃木汽车也于同年5月被曝燃油效率造假。自2010年起,铃木公司对在日本本土销售的全部16种车型,都没有按照日本规定的方法获取燃油效率数据,一直进行违规测试,累计已经超过210万辆。

2017年10月,日本斯巴鲁汽车声明称,公司下属两家工厂使用无资质检验员“糊弄”新车出厂前的整车检查,此行为已成“常态化”,持续约30年。

2018年7月,日产汽车又被曝出,其日本国内5家工厂生产的19款车型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量造假问题。所谓“技术日产”的制造神话几近崩盘。

零部件供应商有过之无不及

2017年10月,日本神户制钢承认:2016--2017年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涉及产品包括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事件不但波及了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和铃木在内的多家日系车企,甚至还影响到了日本国防领域的产品。事件影响之大,被当地媒体形容为“动摇了日本制造”。

2020年,日本最大的汽车安全带供应商——均胜旗下前高田子公司篡改了一部分安全带数据,而这些在强度测试中没有达标的产品已流入了市场,其中问题产品还包括儿童安全座椅中使用的安全带。此事件波及到丰田、日产和本田等10家日系车企。仅日本国内约有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涉及大约200万辆汽车。

2020年12月,日本三菱电机表示,该公司曾向欧洲车企出口大量不合规产品达3年之久,为了掩人耳目,三菱电机还在出口这些产品时伪造了大量虚假文件。

2021年2月,日本曙光制动被曝:在日本国内工厂生产的刹车及零部件产品中,有11.4万多项质检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更令人震惊的是,曙光制动的造假行为至少可以追溯到2001年,时间跨度长达20年左右。

从丰田、日产、三菱等整车企业,到神户制钢、曙光制动等零件供应商,造假之风弥漫至日本整个汽车制造行业。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日本汽车行业接连出现的“塌方式”造假丑闻,与日本本土制造业的市场份额遭到挤压和利润缩水有关,直接导致其更注重短期利益。

知名质量专家、山东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温德成教授曾指出,“从近几年曝出丑闻的三菱汽车、丰田汽车、高田气囊、日产汽车、神户制钢等企业情况来看,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出现问题,偏离了顾客导向的基本原则;二是企业管理方式方法无法适应当前的全球化竞争形势。管理者经营理念出现偏差往往是孤立的、偶然的情况,但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的问题确是带有普遍性的,需要认真反思与应对。”

日本制造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经济产业研究部副教授张玉来也认为,“日本制造”出现问题最大原因当然还是来自整体根源问题,那就是曾经支撑日本制造业不断改善、技术进步的社会根基已经瓦解。对于“日本制造”的整体根源问题,张玉来说出了4个方面:企业家精神的颓靡;日本生产方式遭遇挫折;日本的整体基础研究水平也在不断下降以及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这也是问题的直接根源所在。首先,近年大批日本企业纷纷转向欧美经营模式——突出强调股东利益而不是长期经营。过去,企业经营层主要精力在于构筑长期经营体制,为此而不断强调质量管理,特别是执着于日企普遍盛行的一点一滴式的质量改善活动(QC)。但如今,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各种短期财务报表,千方百计地追求利润上升。正如小松原会长坂根正弘所指出,'质量问题已经很少能提交董事会层面讨论’,更多'交给了基层质量负责人处理’。其次,近年来日本企业用工体制彻底转型,瓦解了其质量体系的进步动力和源泉。1995年经团联提出'新日本式经营’之后,以派遣员工为主的非正式员工人数迅速增加,目前已逼近全部就业者40%规模。这些员工不再对企业具有强烈归属感,对于企业技术进步、产品质量体系以及改善等更是毫无兴趣可言。而原来号称'团块’一代的熟练技术人员早已大量退休,所以,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出现普遍滑坡。最后,经营者傲慢态度也是问题涌现的原因之一。自恃拥有传统的质量优势,日本企业经营者过于自信导致经营战略以及应对策略失误。” 张玉来说。(于飞 北京报道)

本文来源于 汽车之家车家号-车讯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