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我搞恼火了!

文:里海(公众号:fengkuanglihai)

比较长时间没有写文,是因为最近把我搞恼火了,恼火不是因为收益率不行,我从来都不担心投资赚不赚钱的问题。

恼火是因为我们这里郊县出了几例新冠病例,所以外面的涉及到小孩的课程全部暂停了,不仅是学科类的停止了,而且连游泳等体育辅导班也没了,所以小孩就只能呆在家里了。以前外面有课程,我就趁孩子上课的时候来搞一下自己的事情,现在确实没办法了。

目前孩子自律性还不够,并且非常的粘我,所以我基本上就没办法搞自己的事情啦。而剩下不多的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我则奉献给了分析公司,人的精力有限,一段时间只能聚焦少数事情,更何况我这种目前几乎没有自主时间的呢?因此,建立自己受益N年的跟踪标的数据库工作和写篇公众号文章挣几十百多块的打赏,这就是长期和短期的取舍吧,我毫不犹豫地决定降低写公众号文章的频率,哈哈哈!

我陪娃一年了,我发现,孩子低龄的时候,也就是10岁之前,真需要父母用心陪伴,就算是孩子天生自律,我觉得也需要陪伴,而一旦过了10岁,你想陪也没得陪了。

还好,我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还是把公司分析的工作很高质量的推着在走,目前已经完成了80%左右了,一旦完成这个事情,我将会有接近200家公司的长期跟踪数据库,那对我未来抉择的可选择面就广多啦!

有些读者都很惊叹我判断抉择的能力,因为基本上我把一家公司的基本面的关键点看完之后,就大概明白这家公司的斤两了,接着就可以做出分类的抉择了。

我每看一家公司,我就把一家公司的核心的东西给它提出来。不用去深入行业产品等等这些把握不住的东西去研究,我就把它的核心因素提出来,决定这家公司可不可以跟,现在的赔率和概率怎么样,其实80%大概就有数了。剩下的20%其实是把它列为一个“严重跟踪……”,有了80%后,再决定是不是继续投入精力去研究这20%。而这个20%,其实耗费的精力,是之前80%的不知道多少倍。

在投资的三大能力中,这种能力属于基本面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是投资的底层能力,如果这关不过,后面的驾驭自己的内心的能力及与市场先生交朋友的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锚之船,根本无从谈起了。

这种判断能力,我觉得通过努力还是能达到的,并不是说一定是天生的,但前提条件还是两个字:勤奋!

你只有看得多,各种各样的企业看得多,然后再把企业的各种共性和差异提炼出来,结合自己的理解,成为自己的东西,慢慢的你也就有了准确率很高的商业模式判断能力了。

要获得世界冠军,固然要有天赋,然而,就算有天赋,没有勤奋,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靠量堆起来的经验,谁也拿不了世界冠军。

下面略举两例,而这两例,是我之前作为案例在专栏里讲解商业模式的。

第一家公司是新大正。

新大正是做物业管理的,很简单。我们来看它2020年的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6.7个亿,然后我们再看它的应收账款2亿,去年同期是1.39亿,其它就没什么大的科目了,这是第一点。

再看看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啥都没有,其它非流动金融资产3000多万,投资性房地产4000多万。固定资产1.2个亿,去年也是1.2个亿,今年也是1.2个亿,商誉有3000多万,总共2.5个亿的一个非流动资产。

因此,一家12个亿总资产的公司,钱占一半,6.7个亿,一半还不止。固定资产1.2个亿,可能就是很少的一些房子和设备,我估计它固定资产就是一个扫地机,洒水车啊,这些固定资产,没有厂房,没有生产设备。

再看流动负债,应付账款有几千万,附注中说明是一些材料款和应付职工薪酬是最大的,有1亿多。流动负债里一分钱贷款没有,长期负债也没有,非流动负债没有。

因此,我们看一下所有者权益中,12个亿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有8亿多,资产负债率很低。所以我就觉得这家公司根本不用上市,它上市干什么?上市要募一笔钱来投新项目,投什么新项目?它的扩张模式很明显,它就是一个轻资产的扩张,不需要投入固定资产就能扩张。只不过它和那种住宅型的物业公司还有一点区别,住宅型物业公司就连应收账款都没有。今天业主都要先交钱才行,对不对?住宅型物业公司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把自己旗下的楼盘优先给它,那是另外一码事。

因此,我觉得这公司上市,目的就是让前期的投资者能够在二级市场高价退出,而不是企业扩张差钱,哈哈!

而新大正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是专业做物业管理的,不是房地产公司的子公司。接的一般都是公用项目,公园、学校、政府、机场等这些物业的,所以下游偏强势,需要有垫款,但是这个量是不大的。因为做物业管理的话,对方不可能拖多少钱的,再加上它做的是公用事业单位的物业,这种行业大部分是做了预算的,只要列入了预算的话,是不会拖钱的,有资金在后面兜底。可能一般一个季度结一次,所以这公司唯独需要用钱的地方就是应收账款可能需要垫一点,其它的话,不断地去接新项目根本不需要大投入,就是找几个人,买点扫地机之类的就行了。

第二家公司就是再升科技。

我们看一下再升科技2020年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可以体现出来公司的商业模式。

在流动资产当中,货币资金有4个多亿,应收账款有4个多亿,存货有一个多亿,流动资产总共是十三亿多。

我们再看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一共是14个亿,也就是说公司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占一半左右,我们再看一下固定资产有7.98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这家公司的成长就是靠这种固定资产推动的。总资产27个亿,净资产18个亿,然后固定资产占8个亿,所以这家公司的成长需要持续不断地投新产能。

我们再看流动负债,短期借款有三个多亿,应付账款有2.26个亿,这两个加起来就有6个亿了,所以公司的负债8个多亿中,这一块负债都有6个亿了。

这些数据说明了些什么问题?

我们能看出来两点。第一,这种工业制造企业必须要不断增加产能,没产能就不能够成长,需要很多的钱来持续地投产能,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公司属于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但是公司对于下游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再升科技给牧原供货,牧原肯定不会先款后货的,总是你供过来,我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给你支付货款,这是制造型企业隐形冠军的一个通病,重资产推动型都是这样,再加上还需要垫钱。

再升科技代表了一大类型的企业,就是重资产推动型。搞8个亿的固定资产,每年都要折旧,然后才能驱动公司成长。投新产能还要找钱,要么找银行借,要么是股权融资,要么是债权融资,否则就不能成长。不过投再升科技这种公司有个秘诀,其实这种模型在过去反复出现,投资的秘诀就是我们一定要找好行业、好赛道的这种细分行业的冠军,这个行业赛道够长,天花板够高,它的空间非常大。它缺的就是钱。它只是要有了钱,那么它就可以快速地拓展下游客户,它只要有了钱,就可以快速地投入产能,从而驱动公司快速成长。

最典型的就是牧原股份,它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重资产推动型企业,一年要投几百亿,你说只靠养猪这样慢慢积累能赚这么多钱吗?牧原除了这一波猪周期赚了一波钱,你回过头去看,它以前赚了多少钱?猪周期在下面的时候它几乎没赚钱,猪周期上来的时候赚了一点点钱。如果它不是因为上市的话,牧原这种公司是长不大的。回过头去看一下,牧原陆陆续续在资本市场上拿了上千亿的资金。最近这一两年更是变本加厉,从资本市场穷尽一切手段拿钱扩大规模。

所以对于这种好行业、好赛道的上市公司,它只要上市解决了资金问题之后,它就可以在管理舒适半径前快速成长。

因此,这样一看,上述两类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区别就很明显了,新大正的商业模式易于复制,属于非重资产的一种扩张模式,理论上来说可以快速复制和扩张。只有应收账款这块需要占用资金,所以新大正这块估值很高。七八十倍PE,1亿净利润,给了七八十亿的市值。

理论上来说,它是可以快速复制和扩张的。那我们去看一下公司是如何快速扩张的,它的快速扩张过程中是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如果不需要,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

但是这种公司存在的一个问题,问题就在于获取新项目的进度以及公司的管理。一个是单个项目的金额,有一次我去到一个区的政府大楼,我看到正好是新大正在给政府大楼搞物业管理,一年能收多少钱?我估计几百万了不起了,然后公司就靠若干个项目堆积形成了十几亿的营收。因此公司管理的项目非常多,员工2万多人,大部分中低层都是知识文化水平不高,都是在外面做清洁卫生的。

因此,像新大正这种,第一不清楚它公司的管理,它快速膨胀之后,管理跟不跟得上?如果它管理跟不上的话,它的营业成本会快速吞噬它的利润。现在2万多人,扩张一倍4万多人,如果它做到百亿营收的话,大概20多万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管理问题。如果管理失控的话,利润很快就给吞噬掉了。另外,百亿营收,20多万低工资的人,哪里去找呢?

最后,总结一下,上述两个案例,并不是要评判两个公司谁好谁差,而是通过公司的核心信息给公司来快速画像,判断公司是否有进一步跟踪的价值,如果要跟,如何跟,跟哪些重点,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