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轻型卒中和醒后卒中的患者,如何对他们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上,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何俐教授对《小症状大隐患:多维度思考轻型卒中和醒后卒中静脉溶栓策略》进行了系统地讲解,本次讲解中包含了轻型卒中的概念、轻型卒中危害、轻型卒中如何静脉溶栓、醒后卒中概念、醒后卒中的相关研究、醒后卒中静脉溶栓指南推荐等。
由2010年发表于Stroke的“What is minor stroke”这篇文章提出,轻型卒中的定义纷繁复杂,指出了两种类型的实际意义的卒中患者:(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每一项必须是0或1,意识各项必须是0;2016年,我国《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诊疗指南》指出,由于标准尚不统一,根据以往临床研究结果,轻型卒中可定义为:
NIHSS评分≤3分;
NIHSS评分≤5分;
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
以上的任意一种。
人们普遍认为,轻型卒中患者预后良好,急性再灌注治疗的风险明显大于获益。但这些患者的预后其实并不那么好,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卒中后90天残疾或死亡(mRS评分为2-6分)。
目前,对于轻型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还存在争议,不溶栓,是否影响患者预后?溶栓,患者是否获益,且是否增加出血风险?
何教授指出,轻型卒中静脉溶栓的研究,如WSO研究、PRISMS研究等发现,非致残性轻型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并未获益。WSO研究:奥地利全国队列研究,共纳入80634例卒中严重程度初始评估较轻(NIHSS 0-5分)的卒中患者,根据入院严重程度(NIHSS 0-1分和NIHSS 2-5分)和静脉溶栓使用情况比较,发现,在NIHSS评分0-1分的患者中,静脉溶栓并不增加极好预后的可能性。
PRISMS研究,是3b期、双盲、双安慰剂、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2014.5.30-2016.12.20纳入NIHSS 0-5分且非明显致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美国75家医院分别接受阿替普酶与阿司匹林的治疗,结果发现,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患者发病3h内静脉溶栓并不能改善短期预后,且有更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
中美静脉溶栓科学声明分别对致残性和非致残性轻型卒中发病3h内的溶栓治疗进行了推荐。2018AHA/ASA指南也对轻型卒中的治疗根据是否致残进行了区分。2021年《欧洲卒中组织(ESO)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指南》,对非致残性但存在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进行思考。所以,在2021年《欧洲卒中组织(ESO)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指南》中指出:
发病时间<4.5h的急性轻度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我们建议使用静脉溶栓(强推荐,中质量证据);
发病时间<4.5h的急性轻度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我们建议不静脉溶栓(弱推荐,中质量证据);
发病时间<4.5h的急性轻度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且已证实存在大血管闭塞,没有足够证据提出循证建议(相关证据不足)。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是指患者入睡时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但醒后被本人或目击者发现卒中症状的患者。约占全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1/4,甚至更多。由于卒中症状的实际发生时间不确定,因此WUS患者通常不具备静脉溶栓的条件,被排除在大多数临床试验之外。(1)临床诊断为发病时间不明的缺血性卒中(醒后或不明发病时间卒中);(6)能够完成急诊MRI检查,包括DWI和FLAIR,MRI显示DWI-FLAIR存在mismatch(DWI高信号,FLAIR阴性)。纳入503例,254例溶栓组,249例对照组,溶栓组患者良好预后(90天mRS 0~1)的比例为53.3%,而对照组为41.8%;90天时的死亡率(4.1%vs 1.2%,P=0.07);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orrhage type 2)(4.0%vs 0.4%,P=0.03)。
(4)CTP或MRP显示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体积>1.2,且绝对差值>10 ml,且梗死核心<70 ml(低灌注区域定义为rCBF较对侧下降30%以上,梗死核心定义为Tmax>6s,由RAPID软件评定)。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患者良好预后比例为35.4%,对照组为29.5%,校正后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4;静脉溶栓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0.9%,校正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随机效应meta分析,纳入ECASS IV、EXTEND、Michel和WAKE-UP四项大型临床研究,评价采用先进影像技术筛选发病时间不详或发病时间超过4.5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校正混杂因素,静脉溶栓仍与较高的3个月良好功能预后、功能改善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有关。
对于发病时间未知或发病时间超过4.5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筛选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尽管sICH风险增加,但仍可能实现完全再通和3个月时功能改善。2021年《欧洲卒中组织(ESO)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指南》中指出:
最后,何教授总结讲课内容,对于轻型卒中:小症状,大隐患,且易被忽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从患者症状、影像学及血管情况等多维度进行思考,指定溶栓策略。对于发病时间<4.5h的急性轻度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致推荐使用静脉溶栓;对于发病时间<4.5h的急性轻度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不进行静脉溶栓。对于醒后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主要是多模态影像评价。如果最后被见到正常的时间大于4.5小时以上,且在9小时内,CT或MRI核心/灌注不匹配,并且不适合或未计划机械取栓,建议进行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