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57岁行书《斗鹿赋》用笔圆润,结构严谨端庄,乃乾隆最高成就
当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感受的是这幅作品的气象。作品的气象代表了一幅作品的艺术形象。讲某幅作品气象好,就意味着这幅作品表现出了一种高雅超凡的艺术形象。
继承传统,着眼用笔,注重造型,表达性情,是行草书学习创作的支撑点。把握了这些支撑点,就能够掌握行草书创作的金钥匙,进而登堂入室。但要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充分表达性情、高质量、高品位、富有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的行草书作品。
斗鹿赋介绍:
《斗鹿赋》书于乾隆32年,正值乾隆57岁年富力强之际,用笔圆润,结构严谨端庄,代表着乾隆体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此十条屏书于宋代金粟山藏经纸上,宋代金粟山藏经纸为后世所推崇,而乾隆帝在十条巨幅的金粟山藏经纸上所书御笔则甚为罕见,更何况所书为其得意的《斗鹿赋》这样的长篇巨制呢
目前见到的乾隆皇帝使用宋代金粟山藏经纸最多、最大幅的书法作品;二是此十条屏关涉到乾隆王朝的军政大事,是康干盛世时“军事演习”的重要历史物证;三是此十条屏代表着“乾隆体”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四是乾隆皇帝的《斗鹿赋》是乾隆文学才能的体现,是清代文赋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乾隆斗鹿赋书法欣赏
斗鹿赋原文品读
有序。或问:“哨鹿之义,已具于前后二赋。若夫鹿之所以致哨,其义亦得闻乎?”曰:“善哉问。”苏子不云乎: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鹿不相哨,何以致人之哨哉。而其相哨也以斗,作斗鹿赋,其辞曰:有八叉之角兽,当五月而解旧,既新茸之渐生,至仲秋而始就。其角之未就也,牡自牡而牝自牝;其角之既就也,牝随牡而牡相斗。其牡自牡而牝自牝也,有男女异路之风;其牝随牡而牡相斗也,有夫妻相庇之救。虽或以豪相欲,以力相寇,谅其事则无曲,故其义有可究。然鹿之相斗也,不于九衢之市,不于百亩之田。必其深深林里,迥迥山巅。车马之所不至,虎豹之所远迁。于是呼群别队,防后突前。互争雄而较力,不略逊而顿旋。虽猎骑亦罕遇,则文士固无从而见焉。吾尝从山庄而游矣。是地也,虽避暑之离宫,实绝尘之仙境。外遮逻以延城,中耸峙以峻岭。陡涧冷而泉清,虚谷深而林静。于是麌麌之族,祁祁之等,既日孳而日緐,乃时背而时并。夫其寥寥秋令,霅霅金飔。景清兮气霁,岩额兮峰眉。值万几之馀暇,携数骑而相随。或舍马以更进,岂由鹿之为欺。则见两雄贾勇,夸匹敌强。角如戈利,目似电光。蹄卓立以择胜,胸凭恕以当场。奎踽则林壑为之摇荡,嘤咿则风露为之飞扬。竦体则高膺鹗厉,待触则强项猬张。九天九地之机,莫穷其壮;三出三入之态,愈奋其刚。吾因之思其神趣,观其猛势,而从禽之意,有时而相忘。虽然鹿之斗也,可见人之斗也。虽知彼其牟然相鸣,悍然相持,是即斗而已矣,亦易得窥之。若乃机械巧构,城府深为,笑中之刀,莫测暗里之穽,不期翻手云而覆手雨,谷可陵而岸可池。其斗也,固不若鹿之声色相陵,而吾实有感于斯。丁亥(1767年)仲秋上澣,御笔。
书者介绍
乾隆帝弘历(1711-1799),高宗纯皇帝,姓爱新觉罗,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建元乾隆。游艺笔墨,兼擅山水、花草、兰竹、梅花、折枝。喜用董其昌笔法,作平远小景。间写佛像,亦只以数笔勾勒而成。然散在民间者,以松梅花果之属为较多。纵情翰墨,肆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赵孟俯,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