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大不一样!——我想和你聊聊“双重心律”

双重心律这一心电现象,从有心电记录时即已存在,然而在心律失常分类中,至今未占有一席之地。这主要与学术界对它的认识不足与关注不够有关。实际上,双重心律有着丰富的临床内涵和心电表现,以往它们的各种表现是被割裂地放在不同的心电知识中予以介绍的,以至众多心电专家忽视了其共性———双重节律性,且更未从规律的层面对其加以诠释。为此,我们邀请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韩卫星教授组织本期“双重心律心电图”专题,包括如下4篇论文,今分享第一篇。

  1. 拓展新视野,深入研讨双重心律

  2. 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逸搏心律心电图分析

  3. 分支性逸搏心律心电图分析

  4. 双重心律的发生机制与常见心电图分型的探讨

题  目

拓展新视野,深入研讨双重心律

作 者

韩卫星, 方炳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021)

第一作者简介

韩卫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内科诊疗及心电心功能技术应用研究。

摘  要

双重心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电现象,但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目前尚未被纳入心电分类系统。随着心电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移植技术的应用,对双重心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双重心律具有丰富的临床内涵和心电表现,因此有必要正确解读其临床意义,深入研究,拓展新视野。

关键词

双重性心律失常   双重心律   双重心动过速

引用格式:

韩卫星, 方炳森. 拓展新视野,深入研讨双重心律[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 24(2): 77-80.

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是双重心律的重要检测手段,前者因其无创性、安全性、便捷性和较高的性价比而普及,成为最有效和最实用的检测技术。运用心电图技术进一步深入研讨双重心律,具有广阔前景。《双重心律心电图与临床》一书的问世,预示着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双重心律的心电图表现绝不仅限于该书所涉及的内容。

实际上,双重心律这一心电现象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心电图表现。仅以起搏心电图而言,近年的研究进展便已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自1952年Zoll首次在临 床上应用电刺激法开创了心脏停搏的有效急救方法并成为人工心脏起搏的先驱以来,起搏器的应用日益广泛,因其起搏节律的加入而导致心脏双重心律多发且多样,为双重心律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工具。至于VOO起搏作为室性并行心律模型、AOO工作方式的人工心房内起搏作为房性并行心律模型已成为经典。并行心律作为双重心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业内所公认。

实际临床工作中见到的双重心律常和疾病相关:室室脱节(分离)往往是患者临终前的表现。随着CCU、ICU的广泛建立,此类图例日趋增多;心脏移植术的不断开展,也使这种案例大为丰富。临床需求永远是心律失常研究的重要动力,双重心律的研究也不例外。心电工作者应紧扣医疗事业的发展,从中找寻自身学术研究的方向与发展动力。

主编:韩卫星,齐治平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定价:42元

中国图书网购买链接:http://www.bookschina.com/6376019.htm

一位德国著名诗人曾说过:“你只能‘见到’你知道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可进行阐发:借助逻辑推理,便能够在“已知”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进入人们尚未深刻认识的领域,从而开拓“新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窦房干扰脱节(分离)”这一心电学诊断,尽管当时并无心电案例作为实证,但他们从“干扰性房室脱节”概念的基础上推导:既然房室交接区可以发生脱节,那么窦房交接区也可能发生。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创新性认识,最终为临床实践所证实,尽管有记录的第一例窦房干扰脱节的发现者并未做出“窦房干扰脱节”的诊断。此后,这类报告不断涌现,窦房干扰脱节的诊断标准在实践中日益完善,纠正了某些文献报告中不确切的诊断。这便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与创新性。

众所周知,心律失常中除了单源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各类早搏等),大多数在基本主导心律(通常是窦性节律)以外,存在异位起搏点,组成了有两类或两类以上不同起搏点的心律失常。所谓“双重心律”(double rhythm)是指由两个起搏点同时分别发出激动,控制心脏不同部位时所形成的心律。1982年心电学大师Schamroth在其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Electrocardiography中把双重心律定义为,心脏内并存的两个相伴随的起搏点,各自独立地发放激动并控制心脏的一部分;由双重心律引起的心律失常则称为双重性心律失常(double arrhythmia)。

在理解双重心律的定义时,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1)两类起搏点同时并存。临床上众多心律失常都可见两类起搏点同时或先后出现,但并非都是双重心律,原因在于其并非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当两类起搏点并存于某一时段内,必定有干扰(或阻滞)机制存在,或干扰、阻滞机制兼而有之。发生双重心律时,两类节律并不会在频率优势规律的作用下发生节律重整。

(2)双重心律的两类起搏点既可由心脏本身的各级起搏点构成,也可人工形成;随着起搏器和心脏移植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后者已成为双重心律重要的组成部分。起搏器植入所引发的双重心律,其临床内涵更为丰富,极大地拓展了双重心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3)定义中的“不同部位”,不仅是指心脏的四级起搏点,也不仅是心房与心室,还可以是心房、房室交接区或心室中兴奋程度不同的任意两部分。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不同起搏点的心律不都是双重心律。

为了更好地深入研讨双重心律,提出以下建议供广大医界同仁参考:

(1)在双重心律内在机制的基础上,从其已知的外在表现出发,不断认识双重心律其他丰富的外在表现。

(2)深入认识双重心律规律,识别各种心电改变,拓展双重心律的研究领域。

   以上仅为论文节选,欲查阅原文,请直接点击本微信号下方的菜单“期刊在线”—“论文检索”,自助检索阅读。您也可以登陆本刊官网http://zzs.ujs.edu.cn/syxd 免费下载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