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趋势

林中说:“中国房地产在高速发展阶段,上半场已经踢完了,现在开始踢下半场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变化。”

旭辉集团董事长 林中

1月12日-13日,由博志成举办的“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与战略总裁峰会”在上海召开,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先生出席峰会并发表《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趋势》精彩演讲,为在场的参会嘉宾解析当下及未来中国楼市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的发展趋势,以及房地产企业应对未来的发展之道。

 01

上半场——下半场

中国房地产的萌芽期是从改革开放1978年到1998年,真正的房地产市场是从1998年到2017年,这20年是典型的上半场。

从2017年以后,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成熟期

下半场的踢法不一样,比赛规则也不一样,它表现出来的规律和现象差不多和美国、日本一样,因此,下半场要把握好机会,因为下半场球一踢完,这个比赛基本上就结束了。

进入一个新赛季,已经是变成另外一种市场竞争,游戏和竞争模式。但是下半场有什么变化?林中认为看下半场的变化就是一个长周期的变化,20年是一个长周期。

 02

长周期的变化

1998年到2017年,中国房地产在这个周期是高速增长。从1998年,大概是在一亿平方米的交易量,到2017年大概有15、16亿平方米的交易量,市场快速的增加,全国均价在过去二十年增长了六七倍,但是盘均价肯定在十倍以上。

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高频波动,1998年到2000年处于低迷状态,低迷到什么程度?上海买房可以退税,这个待遇后面都没有的。然后三年一轮的周期,2002年、2005年、2008年、2015年、2018年,但是在未来的二十年里规模再增长15倍不可能了,市场已经接近顶部,只不过是在顶部的高位平台期。可能15亿到17亿平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十几亿平米的量会维持比较多年,所以这个行业的规模已经不那么增长了。

但是这个行业里面的很多企业规模还在增长,那就是因为分饼的人不一样,大饼没增长,但在里面分饼的人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到房价,北上深目前的房价均价报出来是5万5,未来还能长十倍吗?林中认为不可能了。如果这个结果不可能,那意味着这个过程会发生很多变化,

未来的长周期典型的表现就是平稳增长,低频波动它带来很多行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包括对自己整体经营节奏的把握会改变,过去高频波动的时候,拿错一块地,过两年资产就快速上涨又回来。但是2016、2017、2018年拿错地可能就不容易回来了,每年房价的涨幅可能不够付10%的利息,那就是说亏损是注定的。

林中认为,房地产行业平稳增长,低频波动,会对很多公司过去的策略、节奏、经营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个行业长周期的变化,去及时调整投资布局。

长周期第二个特点,从短周期的波动变成一个中长期的波动过去看的是三年,急速的下跌然后急速的拉升,那种波幅非常大。但是未来不是三年,这一轮已经不会是三年了,有没有可能是十年呢?目前来看至少是五六年,但是有可能是十年,2019年虽然是过冬,但可能不会太冷,从十年来看,未来国家希望房价平稳增长,你会看到房价每年涨6%到8%,十年涨一倍,然后回调两年,非常有可能变成这种中周期波动的模型,这种中周期波动对很多企业的经营要求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说我们从短周期到中周期的波动?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人口、经济,长期看国运。因为这个行业长周期的变化,是一个历史,是一个必然,就跟中国的经济一样,GDP在初期的时候可以高速的增长,房价在比较低的时候会高速的增长,但是增长到一定量的时候,量变到质变就不可能再维持高增长了,包括房企。头部房企过几千亿以后,增长率都会放慢,十几二十亿的增长率肯定是很快的,拿个项目就能翻倍。

长期政策有哪些?

房住不炒:它有很多因素,比如行业发展的规律,宏观经济的变化,社会民生的变化,人口的变化,但是其中核心的就是政府对这个行业的长期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政策变化 “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林中认为未来二十年政府都会坚持这个定位,意味着房子要回归到以居住为目的的属性,也就是一定要关注自住需求。投资需求会有一部分,但投机需求基本上没有。

保障与市场、租售并举:如何去选择区域,选择产品,一定要跟政策大势相一致,未来的住房市场是一个保障与市场运行的机制,未来几年保障的比重会增加,比如,深圳已经出台文件,租售并举,所以国家在大力推动租赁市场。

行政调控加宏观调控:以前为什么有巨幅的波动?因为大部分还是以中央调控为主,10号文、8号文、国十条,最近几年有看到吗?现在都叫窗口指导。更加的灵活,频率更加的快速,对市场作出更快的反应,也就是说2019年虽然是下行,但是它跟以前的下行不一样,也许从中周期来看它只是一个波折而已。

分城施策,中央定方向、地方负主责:以前是一刀切,中央发文只能一刀切,但分城施策,中央定方向,地方负主责,现在中央的权威到了,未来房价是地方在控制,中央给考核指标,年底进行考核,做的好可以晋升,做不好就撸掉,所以地方政府一定会善用这些措施,保持平稳。

价格管制,上下封顶:价格管制是长期的,不要指望市场复苏的时候会涨30%到50%,未来可能涨幅不会超过10%,跌幅也不会超过10%,在一个狭窄的箱体中震荡,保持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增长。但是这些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也带来巨大的变化。

长周期的第三个特点,城市分化未来的城市分化只会加剧,所以很多投资者来问涨还是跌?因为不同的城市会不一样,有的涨,也有的跌。这对精细化的要求非常高。行业布局是大趋势,已经不能用行业周期去看投资布局,其实更多看的是城市周期,已经不能把它做一个决策,比如说2019年是冷还是热,今天大家说冷,可能你做的决策不一定是对的,因为这种大趋势对你所在的城市不一定是这样,所以一定要深入研究所在城市的城市周期,它的小趋势。所以,未来整个行业的竞争在精细化层面会要求很高,去看行业的精细化程度。

 03

城市化后半程黄金时期

房地产行业的下半场其实有巨大的机会,是中国城市化后半程的黄金机会,这个20年不抓住,基本没机会了。那时候的房地产几乎没有从小做大的可能性,甚至不可能有太多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

上半场上对应中国的城市化率是30%- 50%,下半场对应中国城市化速度还是很快,大约50%-70%,70%以上是中国高速城市化结束的标志。因此,50%-75%的城市化率其实还是有巨大的机会,因为中国每年的城市化率增长还能维持在1%左右。一旦在70%以上,城市化率的增长会变的非常缓慢,虽然它还在增长,像日本80%多接近90%,美国的城市化率80%多,但是可能从70%几增长到80%几花了几十年。所以城市化后半程还有巨大的机会,包括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城市化后半程走完了以后,很多三四线城市基本上不需要盖新房了。

四好城市的标准:

第一,看财富,财富是什么?财富其实就是经济,人均收入,GDP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均存款,拥有的金融资产,这些其实都代表着财富。所以会看到财富多的城市房价一定会涨,全球金融中心为什么房价都比较贵?因为资金太密集了,融资太容易了。

第二,看人口,人口的因素有很多,人口的存量、人口的结构、新增人口的量、流入人口的速度、人口的平均年龄,为什么大家比较看好深圳?一线城市里人最年轻,年轻意味着未来消费能力很强。是流入还是流出?

第三,看资源。中国特别关注的是行政权力值,是省会城市、直辖市还是什么?很多公共服务资源是归这种配置,省会城市能配置的公共服务资源一定比县级市强,所以看到中国的城市特点跟国外城市不一样。一个省里面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体育场馆一定是在省会城市,或者是在副中心城市。一般的省会就一个,安徽的省会就是合肥,江西就是南昌,湖北就是武汉,个别的地方省会是两个,山东的青岛、济南,福建的福州、厦门。而且有些城市比如说四川成都,成都叫一骑绝尘,像一个黑洞把其他城市的能量吸光,这种城市的量级,也就是说它拥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行政资源,公共资服务资源,好的城市未来一定是好的。

第四,看政策。土地市场的政策,房市的政策。

这四好城市有两好的就可以去,有四个好的城市一定可以去,四个纬度都没有的建议就把握住机会,打一枪就跑,因为这种城市没办法长期的让你耕耘下去。

 03

高手对决

行业增速拐点未来三年后会出现,从高速增长开始回归到高质量发展,其实头三年企业的增速已经开始出现,为什么三年以后呢?因为中间那一批TOP10到TOP30的企业在三年后的增速就会放缓,这种放慢就是不可逆的拐点,因为以后不会维持100%、70%甚至50%以上的增速了。龙头企业的增速一定会降到10%,所以三年以后会看到整个行业的马拉松跑就会结束,这个行业剩下的就是高手对决。

高手对决拼的就是内功和速度,最后赢的就是一步半步,未来在产品层面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什么叫制造业?制造业的特点是什么?制造业的精细,管理的精细化,成本控制的精细化,零库存、高周转,制造业的高度标准化,高质量,还有制造业的低利润。

中小企业竞争在主流城市为什么处于劣势?

第一,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纵深,缺乏时间跟空间的腾挪。中国未来是差异化的,比如,如果2010年到2016年,重仓布局在浙江就会很麻烦,因为整个浙江板块塌陷;如果那个时候在成都、重庆都比较麻烦,因为很多城市六年没涨,虽然是三年波动,但是那个波动应该说是很小的。

第二,风险集中度。比如,杭州以前为什么很困难?2016年的房价还没有2010年高,如果在2010年拿了大量的地,基本上六年伤脑筋,所以很麻烦。但是又不可能在鸡蛋没那么多的时候布局东西南北,就把两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定要保证这个篮子开始摇晃的时候,能够把风险控制住。

第三,中小企业跨周期的能力。为什么大企业能增长?特别是在波动的时候它能增长,就是跨周期的能力。

第四,容错能力。大企业一年成交一百多块地,背后是拍了十倍,一千块地,看了一万块地,对市场的敏锐度一定会强,大企业本身的销售就代表着市场,它可以从自己的楼盘里面预测出市场的变化。大企业一年可能拍错20块地,一年买200块地就错10%,从20块地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已经非常多了。

由于细分市场的竞争,中小房企的格局、要素跟主流市场城市不一样。

林中认为中小企业要突破,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能力,独特的拿地能力,中小企业做的是拾遗补漏,聚焦深耕。即使在香港也有很多中小企业,他们也在做大企业不愿意做的事情。还有四五线是个蓝海,这个蓝海最大的好处是竞争不激烈,除了碧桂园恒大,要回到一二线,根本做不过,前五十强全在里面。

大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拥有几千亿以后都在看重未来方向发展,从房屋的制造商成为一个综合的运营商,有住宅开发、有商业、有办公,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典型的就像长江实业,不仅有房地产,还有基建,周期性行业,零售业。未来方向还有地产金融,美国有非常多的房地产公司变成REITs,变成一个地产基金。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