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张杰:疯娘与忙食

  

疯娘与忙食

张杰

上世纪八十年代,忙忙碌碌的人们走在兴济镇的大街小巷,每每目睹一种奇观,总能看到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疯女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或竹杆,领着一个十几岁下肢瘫痪患有严重小儿麻痹的儿子,走路靠双手触地支撑身体蹒跚而行,漫无目的游走在大街小巷,或走在当时只有六米左右的104国道上。
偶尔和给各家各户送煤、送水的宋大爷夫妇赶在一起,伴随着大爷那高吭、京韵十足的戏曲唱段构成当时兴济镇一大奇观。因为有故事所以想聊聊,只是怕说不完整。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疯女人和宋大爷夫妇都已离开了人世间,受尽了人生的磨难,不知轮回到那里去了,但他们的印象深深的烙在我的心底……
据知情的人们说,因婚姻变故,疯女人神经受了刺激,因她夫家姓黄,后来人们都叫她黄疯子。什么年月发病已无从可考,可是随着时日的延展疯病越发严重,做为特殊群体政府也曾救助,有限的经济支持对她们娘俩看不出有什么改变,因为属精神病的原因,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在生活上很难改变她们的现状。
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她们特有的生活行为模式,无论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还是酷热严寒、冰天雪地,娘俩如同路边被人践踏过的好汉拔(一种野草),倔强的汲取大自然给予她们有限的恩惠,因为疾病已经改变了四大组成的肌体结构,疯女人原本应有的接受设备,在也接收不到来自大自然给予众生各种正能量的信号。
疯娘那污垢的脸上,随着岁月的流逝布满了深深的邹纹。娘俩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内容,家人更是没有能力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饿了就沿街乞讨,困了就找一个避风的地方休息,打谷场里的麦草垛、破旧漏雨的场屋都是疯娘和儿子歇息的地方,走到哪里都是家,娘俩不离不弃,在疯娘那慢慢苍老的不时睁开的三角型的眼晴里不难看出,只要有儿子在就充满了安逸的、幸福感特强的眼神。休息好了娘俩抖净麦草后又出发了,头顶的乱发还有几颗枯败的干草随着她们到处游走,被风吹着还在不停的晃动着、摇摆着……不管风吹雨打还是天寒地冰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岁月催人, 疯娘终于将儿子扶养成人,“忙食”儿子也配上了双拐,长年累月的积累使他手臂的上功力很强壮,除了身体双腿残疾外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人们出于各种动机和”忙食”交流没有障碍,家人还帮他学会了修理自行车、三轮车的技术,兴济镇建国街村委会还给他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看护土地、守护庄稼等。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普遍好了起来,物质生活也很充裕,娘俩也能享受到国家对残疾群体的政策。
二十一世纪初,家人还为他取了一位有智障的媳妇,邻居有人和”忙食”用低级趣味的话语调侃,和媳妇的生活怎样阿?他如实的和大家述说从不隐讳,引的大家轰堂大笑,也看出了”忙食”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幸福,后来听说傻媳妇还为他生了两个女儿由兄嫂为他们照顾。
疯娘老了!在也看不到她疾风劲雨式的走路,在也看不到她那极致的疯狂,她的身体越来越瘦弱,偶尔在街上看到她。
她大多都是抱着双肩,佝偻着身子,还是破衣烂衫蓬头垢面,肌内萎缩,眼神已失去光泽……她终于完成了扶养儿子的人生使命,就在前几年撒手人寰、驾鹤而去,把她对儿的爱永远留在了人世间……

作者简介

张杰:字启明、启明书屋斋主,河北沧县人。系沧州市纪晓岚研究会会员、沧县作协会员、沧州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