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小时化成素颜,现在化妆已经卷成这样了?
上半年,不管是“纯欲风”还是“伪素颜妆”“妈生大眼”,都昭示着自然似有若无的妆容正流行。
图源:微博@刘浩存
最新一例可能是受刘浩存启发的“钓系妆”。它和纯欲风的共同特点是清淡但又有无辜的勾人感。接近自然肤色的轻薄底妆上无色彩,或者只有单一色彩的妆容。这些年流行的“无眼影化妆”“无粉底妆容”都是裸妆类似的例子。
裸妆从1990年代流行传播开来后,似乎就再也没有消失,而且近期越走越盛。TikTok上也出现了不少对比2021年裸妆和5年前浓妆的视频。
裸妆是如何出现,又如何成为一股风潮?有哪些品牌因它而起?为什么过了二十多年依然有市场?
彩妆品牌能用“似有若无妆效”来卖货吗?
裸妆的盛行和一个成功的彩妆师品牌有关——Bobbi Brown。1990年代它成功让裸妆跻身主流,并且给之后一系列的主打裸妆美妆品牌,比如Laura Mercier等奠定了基调。
“自然健康美应该成为一种选择”这种理念的由来从Bobbi Brown小时候说起。她从小就喜欢玩妈妈的化妆品。但是发现自己并不适合1970年代当时流行妆容——比如厚厚的假睫毛,类似金发碧眼芭比或者拉拉队长似的妆容和打扮。
在读中学时,一部热门电影《爱情故事(Love Story)》的美学风格启发了她。女主角Ali MacGraw是和Bobbi Brown长相风格相似的深发女孩。
电影《爱情故事》剧照
“她看上去像没化妆似的,你甚至能看到她脸上的雀斑。她眼睛上有层自然的阴影。我也分辨不出她是否有画眉……我突然意识到,世界上不只有一种美。我也能是其中一种……我希望搭建一个平台,去帮助其他女性,不是让她们像Ali MacGraw,而是让她们自有神采。”
她发觉美应该是做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打扮得像别人。
当时的审美和社会风潮在变化。1970年代女权运动、嬉皮士运动曾经让自然风格的妆容流行过一阵子。一些女权主义者认为化妆品是物化女性的帮凶。
而化妆品公司为了迎合这些追求进步的女性,开始推出自然妆效的产品。下面CoverGirl的广告算是其中一例。不过,1970年代除了极其自然的妆效,也曾流行过绿色蓝色的眼影的烟熏妆。
1980年代,似有若无的妆容依然比较小众。当时有化妆师前辈对Bobbi Brown 表示“你这样的妆容永远不会流行”。
有一次,Bobbi Brown为名模Jerry Hall(鲁伯特·默多克现任妻子)化妆后,对方并不太满意.可能是因为觉得太淡了,Jerry Hall自己重新化了妆(从Jerry Hall的照片来看,她的确比较喜欢浓颜妆容)。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商品就自己做了一个”。不少初创品牌的故事都由此开始。Bobbi Brown也是这样。
1990年代,Bobbi Brown开始和配方师合作,接近嘴唇本身唇色的口红。她推出了10种颜色的口红,都是基于不同肤色消费者本身的唇色。最初是作为化妆工具自己使用。
该系列口红被时尚杂志Glamorous报道后,引起了纽约的高档百货Bergdorf Goodman买手的注意力。Bobbi Brown的唇膏入驻后,试卖时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原计划一个月卖完的100支口红一天内就售空了。因为在Bergdorf Goodman卖得好,同一集团的另一家百货Neiman Marcus很快引进了Bobbi Brown。
不少化妆品大公司都注意到了这个简约、强调自然妆效的品牌,包括雅诗兰黛、资生堂这样大集团和几家美国资产管理公司都想收购Bobbi Brown。
1994年,品牌创立4年后,雅诗兰黛以7亿美元收购了Bobbi Brown。Bobbi Brown本人留任在品牌内担任首席创意官。在高档百货里,Bobbi Brown一度打败了雅诗兰黛本品牌。雅诗兰黛的CEO Leonard Lauder表示这是他们决意收购的原因之一。
“新时代”裸妆恨不得把底妆都省了
有趣的是,没有收购成功的公司资生堂在这之后买了类似Bobbi Brown的标的:Nars和Laura Mercier。
这两个品牌身上,能看到不少和Bobbi Brown的相似之处。比如简洁的包装(还都是黑底白字),创始人彩妆师的背景。
可以说是Bobbi Brown开创了彩妆师品牌的先河。在这些品牌之后,陆续推出自有品牌的彩妆师还有Charlotte Tilbury、Natasha Dedona、Pat McGrath等等。在亚洲则有毛戈平同名品牌和河北裕介创立的&be。
彩妆师品牌既有浓墨重彩的视觉艺术风格(比如Pat McGrath和Nars),也有日常淡颜风格,比如毛戈平和河北裕介的品牌。
毛戈平做影视妆容起家,强调明暗光影和骨相的改变,可能不算完完全全的“裸妆”。倒是成为了“中国妆”的代名词(“雾面妆效”等)。而河北裕介擅长给日本女星(包括石原里美、长泽雅美)和杂志模特(包括森绘梨佳等)打造“帅气又妩媚”的自然妆容。
图源:微博@河北裕介
如果你看过河北裕介的化妆视频,会惊叹于他给模特用到的底妆之少。他在模特脸上用的颜色往往也比较简单,妆容的重点在眉毛和唇妆。
他也经常表达类似Bobbi Brown的化妆理念。“化妆不是伪装,而是通过化妆绽放每个人独有的美,展示真实的自我……从男性的角度来说,一切很假的东西出现在脸上都会让女人味消失。”这可能也是他基本上不给模特贴假睫毛的原因之一吧。
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自然、裸妆风依然盛行,甚至越来越轻薄。美国的美妆DTC(Direct-to-Consumer,可以理解为直销)品牌Glossier更是把“0感化妆(No-makeup Makeup)”发扬到了极致。
品牌理念是“护肤第一、化妆第二、永远记得笑”。它彩妆产品的很多是“多合一”的使用方法,而且能直接用在无粉底的素颜上。
“产品应该给你选择,而不是把你伪装起来,或者把你变成别人,更不应该让你的化妆护肤步骤变得复杂。美妆产品应该是让你自我感觉更好。”它彩妆产品的介绍是这么写的。
Glossier吸引的是青少年还有喜欢“素颜”的年轻人。品牌常用的模特就是自己的消费者,所以呈现的图片都比较健康、自然,或者说原生态。这家创立于2014年的美妆品牌目前估值达到了18亿美元,总融资金额达 2.69 亿美元。
另一个例子则是Bobbi Brown离开雅诗兰黛集团后,于2020年新创立的品牌Jones Road。除了同为DTC品牌,它和Glossier在美学上也有诸多共同之处。
这一次Bobbi Brown提出,好的产品应该能一物多用,像瑞士军刀一样经典。它主推的两个产品是“奇迹膏”(miracle balm,类似腮红和修容)和“修容笔”(face pencil,类似遮瑕笔)。是的,没有粉底。它的示范方式是,直接上脸涂(可能涂个防晒吧,而不是打好底妆)。除了极简和一物多用,清洁原料也是它的特色。
“美妆产品不仅要让消费者好看,还要让她自我感觉更好”。在裸妆派眼中,化妆是为了扬长避短——尤其是突出个人特色和优点,而不是为了换头成为标准美的符号。
繁复或精简?裸妆核心其实是“不用力”
除了个人表达,影像技术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化妆的浓淡。在黑白电影时代,演员要化比较浓的妆。脸上的明暗对比才会足够强烈。现在,摄像机依然会吃妆,不过随着屏幕显色度越来越好,除了艺术摄影,大部分生活场景的妆容颜色都趋向于淡色。
“化了妆像没化一样”——似乎从过去一种中性(甚至略带负面)的评论,变成了一句夸人的话。
“我们观察到的历史趋势是浓妆、淡妆然后又是浓妆,”M.A.C的高管Philippe Pinatel在2019年接受时尚媒体BoF采访时表示。 “现在最新的趋势是,年轻的消费者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平时不喜欢化妆,这是一个他们很明确、很响亮表达的选择。”
与其说现在的消费者不爱化妆了,不如说一部分人(可能还不少)更注重自然美,在妆容上逐渐放弃了“用力过猛”。一些人断舍离了不必要不适合自己的化妆步骤(极简化妆);而另一些人不一定省去步骤,而只是在颜色和妆感上选择柔和清淡。
“化淡妆”和“不(怎么)化妆”虽然在视觉上都是“裸妆”,但本质上是两回事。在“完全素颜”和“化全妆”之前是一道很宽的光谱。每个人在其中有不同的选择。
其中一端是不断精简化妆步骤。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未必愿意花时间化妆。美妆视频中,“5分钟”或“10分钟出门妆”大行其道,也说明不少人在做减法。“化妆太费时了,我觉得涂了口红就算化了妆”——这是我朋友的看法。她虽然爱看美妆视频,但是觉得没有必要天天化妆。“夏天还要担心妆花,多麻烦啊。”
而另一端是比较繁复的裸妆。比如,一根根地描出“妈生眉毛”,徒手画出并不存在的卧蚕,或者人工加雀斑等等。或者在手法或后期上隐形毛孔和磨皮。
4k显示屏、超清显示屏的发展,让一些人更容易揪着脸上的细节不放。手法好,技术到位,这些也是“裸妆”。至于属不属于自然美,或许是个哲学问题?
不久前,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刮起来的“无效化妆”vs“有效化妆”的pk,讨论点也集中在如何让妆感自然、提升自己的优点上。“手重”“用力过度”“色彩不自然”被认为是“无效化妆”。也有人认为化妆开心就好,“无效”“有效”的争论加剧了容貌焦虑。
无论是不(怎么)化妆,或者是化似有若无的裸妆,这背后的“哲学”可能是“不用力”。化妆不仅色彩上不能用力,妆感上也要有不用力之感。没有人想听到你精致但不过分用力的妆容化了1个多小时。这可能不太酷。
就像从十年前流行至今的不用力的时尚(effortless chic)。化妆最好也能像鸭子划水,表面至少是轻松愉悦的。至于辛苦和烦恼,不应该留在社交媒体时代。
裸装更好看吗?
点击在看
有个好气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