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理清中国古代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史是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初中教材,新高中历史教材于各单元均有分布,且知识细节更丰富。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习难度。为此,今天螺蛳君为大家梳理古代思想模块的主干知识线索……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各派主要观点:
▲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实践精神
具体人物及主张
代表 人物 |
学 派 |
主要观点 |
孔 子 |
儒家创始人 |
1、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礼:“克己复礼” 3、德治:“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孟 子 |
战国儒家代表,后世称“亚圣” |
1、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2、仁政 3、民贵君轻 |
荀 子 |
战国儒家代表,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
1、礼法并用 2、天行有常(早期唯物主义思想) 3、制天命而用之 |
老 子 |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1、道是世界的根本 2、事物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3、无为而治 4、崇尚小国寡民 |
庄 子 |
战国道家代表人 |
崇尚自然、“逍遥” |
韩 非 |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1、法、术、势结合 2、加强君主集权 3、顺势改革 4、严刑峻法 |
墨 子 |
战国墨家代表,代表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 |
1、兼爱、非攻 2、尚贤、尚同、节葬、节用 |
【规律认识】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② “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秦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儒家思想遭受重创(焚书坑儒)
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原因
(1)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需要为之服务的思想(根本原因);
(2)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维护统治的需要:
A.“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三纲”和“五常”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2、影响:
(1)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3)促进了文化教育的进步,开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四、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三教合一趋势加强(了解)
五、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成为理学
1、代表人物和主张
代表人物 |
主 张 |
程颐、程颢 (北宋) |
1、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存天理、灭人欲 |
朱熹 (南宋) |
1、理是世界的本源 2、格物致知 3、三纲五常 4、整理四书并作注解(《四书章句集注》) 南宋朱熹全面总结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成为理学集大成者 |
陆九渊 (南宋) |
1、创立心学 2、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3、方法论:“发明本心” |
王守仁 (王阳明) |
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致良知,知行合一 |
4、影响:
(1)积极性: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局限性: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了人的自然欲求。
五、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等主张,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1、原因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理学占据正统,统治者实行文化高压政策;同时西学东渐注入新气息。
2、代表人物和主张
(1)李贽:离经叛道,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继承发展以往唯物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评价
对传统儒学的批评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规律认识】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君主专制;
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⑤三位进步思想家尽管激烈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文案:李佳滨 | 编辑:廖 璐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感谢耐心阅读,喜欢一定要“在看”
每天5分钟,成为朋友圈的历史百科小达人
“星标”置顶不仅准时还不迷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