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我的丁一之旅》读书笔记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我的丁一之旅》读书笔记

《我的丁一之旅》,史铁生著。这部小说除了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外,还入选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

作者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老屋小记》《我的丁一之旅》等。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虽是本家,但他的书还是没有看过。他的书最出名的还是《务虚笔记》,《务虚笔记》多次映入眼帘,这本书曾入选改革开放40年40部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共和国作家文库之一,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长篇小说32部之一,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等,也想看一看,只是,眼下看的系列没有看完,也只能忍痛割爱暂且放下了。

丁一,是谁?是什么?是人?是物?是魂?要说是人,那就是“我”,要说是物,那可说是“我”所经历的某种东西,要说是魂,那就是“我”或他人的精神所在。或者说丁一是人,“我”倒是他的魂。这部书也可以说成是人与灵魂的对话。

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我”,跟着一个叫丁一的人。“我”能看得清丁一的所有,包括思维在内。这个故事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故事,要把它还原成一个很完整的故事,很难很难。

这丁一,是个情-种,这可以从他小时候演《白雪公主》时看出来,他不按规则出牌,没有说规定的台词和做规定的动作,却以为公主真的死了,于是,大喊大叫,于是,乱作一团,于是,本该正在死了的公主不得不自己活过来,一下子抱住丁一扮演的王子,“我没死我没死!你看呀,我哪儿死了?”,于是,台上,倒像是王子死而复活,两个孩子相拥而泣。导演顿悟,再喊:“快快!音乐!音乐!”于是,一对小情---人历尽劫难,破涕为笑。于是,满场欢声雷动,经久不息。众人皆翘指相庆:好哇,好!剧本修改得也好,表演更是情真意切!

丁一却是个病身,得了癌症。实在无奈之际,也想到了所有在无奈之际的人都能想到的办法,自---杀。后来,还是战胜了自我,活了下来。开始写作,最先成功的是写戏。书中也说,丁一好了,是先有癌,后无癌,不知道是误诊还是真的好了,反正是好了。于是,后来,他的情种有了用武之地。以至于经生隔世的我也纳闷:凭什么此丁恁有魅力?凭什么,不管是纯情的、妖艳的、斯文的还是火暴的,总之有点趣韵的女孩都会看得上他?

其实,还是有一段较为完整的故事的,那就是姑夫讲的,丁一听的,姑夫和馥的故事。姑夫爱着馥,一直未表白。馥一走七年,从事地下工作,却是一条情报未提供,病死了,直到姑夫与她接头时才知道她死了。馥留下的唯一纸条就是:我到底是谁?

但是到后来,却又把这故事弄得扑朔迷离的,反正我是没有看明白。其实,没有看明白的也不止这一处,很多处都是的。就如情之一字,好像满篇都是为情所言,为情所仗义执言,用一个思想家(据介绍说是本家史铁生)的思维来和一个俗人丁一的思维相互交织着,询问着,询问着我们,询问着读者。看作者的意思,好像我们每一个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出来后,都要千里迢迢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地要去自己的夏娃和亚当,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爱是什么?其实我们哪一个说不清楚,说不明白。我们看看书中的这一段:少年丁一的萌芽正悄然地昂扬,开放,但泠泠^默不作声……直到他触到了她小巧的内衣,直到他颤抖的手指试图挤进那丝绸织物的边缘,泠泠^才猛地闪开,坐起,在流萤与繁星的群舞之中重新裹紧衣裙,似从那荒寂的天之深处问道:“你还这么小,就这么坏吗?”

是他们以为对方就是自己的亚当或夏娃?如果不是,丁一的手指为什么试图挤进,泠泠为什么默不作声?这个丁一先是这个泠泠,再是那个何依,后是那个秦娥,再后来是那个吕萨,难道她们都是丁一的夏娃?

说到底这是男人的一种臆想,或者说是男人的一种主义,那就是,我,男人,可以想自由地和每一个可以成为夏娃的女人在一起自由,而不能容忍一个我以为的夏娃和某一个亚当享受自由。这可以用书中的一段话来验证:

依,你不觉得这是多么美妙吗?依,咱们为什么不能像诗人和画家那样离开城市,远避尘嚣,到这样的地方来度此一生呢?在这儿建立一个非凡的家,你,我,还有娥和萨,我们一起,在这儿,一直到老,老得白发苍苍,永远都不会有猜忌,不会有歧视和倾轧,只有信任,只有相互的欣赏。

在这里,依,是夏娃,娥,也是夏娃,萨,不是夏娃,而只有“我”才是亚当,而只有“我“和几个夏娃在一起才是正当的。当某一个夏娃(萨)提出异议时,就出现了下面的场景:

“丁一,”萨说:“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你。”

“趁我还活着,赶紧说。”

“你不一直都在问,人间最美好的那种情感为什么不能尽量地扩大吗?那我问你:比如说商周,他能不能也参加到你们的戏剧中来?”

我听见那丁脑袋里“嗡”地一响,我感觉他心里忽悠悠地像似有个深渊,人不由得就往里坠--落,坠--落……睁大的眼前竟是一片昏黑,闭上眼睛呢,是无边无际的血红……

看到没有,萨只是说,让商周也参与到丁一那个所谓的戏剧《无墙之夜》,“我”就“人不由得就往里----坠---落,坠--落”,其实,这也是娥在书里面说的那句话“丁一,也许……也许我们都该过一种正常的生活了。”

对,正常的生活,才是人们应该过的,必须过的,可以过的。这个正常的生活是应该有衣的,有墙的,或者说是有规矩的。

当然,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可能看一遍就能明了的。作者也说,如果你不愿想象,不能想象,或轻看想象,那就干脆放弃这本书吧。于是,我粗略看完也就放弃了。但这同样可以作为我与人聊天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有一位作者史铁生,写了一部作品《我的丁一之旅》,写了什么什么,尽管我看得不明不白。

虽然我看得糊里糊涂,但也有人看得明明白白,无意在新浪博客里,发现一个看了《我的丁一之旅》后,竟然一篇不落地写下了笔记。2018年9月17日至10月14日的28个日夜,细读了我的丁一之旅,写的是一个行魂亲历一个肉体的人的成长、变化的起起伏伏,感触良多。读的时候,不止一次地感觉到,这是写我的,丁一的一生就是我的一生。一边之旅,一边体会,写了约6万字的这个之旅的之旅。视为见证之旅。

这人,比我认真。我服。

《我的丁一之旅》,没有分章节,只分1、2、3,且每一部分都有一题目。32.5万字。全书156个小部分,有长有短。人物不多,只有17个。

全书引用诗词句子很多,粗略算一下,下面都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剪不断,理还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天涯何处无芳草

埋骨岂需桑梓地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好风凭借力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上天入地求之遍【上应为升,可原文如此。】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天生丽质难自弃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为伊消得人憔悴

春风无力百花残

日暮乡关何处是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初闻涕泪满衣衫

一览众山小

望尽天涯路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众女妒我以娥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愿绵绵无绝期【恨变成愿】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君子坦荡荡

剪不断,理还乱

【精彩句子选】

自由总归是相对的,不自由才是永远。

诚实,倒不是说我们就没有隐私,就没有必要的伎俩,就可一切公开。

对生命而言,没有什么比死更可靠的事了。

何谓玄机?从终点看,每个人都只有一条路,但从起点看却有着无数种可能。

去跟任何人赌他死不了,赌什么都行,你肯定赢——他活着,你当然赢;他死了,你还输给谁去?

朋友是不能出卖的,是吗?但必须出卖时,你先说他不够朋友就行了。”

人间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现实当成戏剧,又把戏剧当成现实。

这也足见作者的功底了。

【人物表】

第1个人物:丁一【所谓“丁一”,既可入乡随俗认作我一度的姓名,亦可溯本求根,理解为我所经历的一段时期,经过的一处地域,经受的一种磨难抑或承受的一次担负。】

第2、3个人物:阿春、阿秋【那美貌女孩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就叫她阿春吧,因为那“白雪公主”醒来时大地一片春光,又因为她的姐姐叫阿秋。】

第4个人物:泠泠【丁二更名的直接冲动,如今回想,很可能是由于一个名叫泠泠的女子。】

第5个人物:丁大【丁大不比丁二满肚子歪思邪想,丁大厚道,不单品学兼优,且早早就懂得了为父母分忧。】

第6个人物:秦峨【她姓秦,秦峨。丁一悄声跟我说:“山”字边加一个“我”的那个峨,刚改的,以前是“女”字旁的那个。】

第7个人物:姑父【姑父曾经并不很老,孤身一人住在丁家对门,即我和丁一最初与世界相遇的那条小街的另一边。】

第8个人物:何依【果然果然,当那密林中的红头巾转过脸来时我看见,正是他那几个好友中的一个:依。何依。】

第9个人物:老刘【“现在,除了老刘,”姑父又说:“也没人能证明她是谁了。”】

第10个人物:馥【那女人名叫馥,姑父高中时的同学。真可谓是一见钟情,姑父说自打他第一眼看见馥他就爱上馥了,一直到现在。】

第11个人物:问问【“不,那是我女儿问问。”】

第12个人物:吕萨【“哦,真是真是!”秦汉抱歉连连:“我来介绍我来介绍,这位是吕萨,吕萨小姐,我的朋……哦,朋友的朋友。”】

第13个人物:鸥【“你认识鸥吗?”丁一转了话题。“算不上认识,”娥说:“听说过。”】

第14个人物:福爷【“福爷您好!”福爷眯缝起眼睛瞅丁一。】

第15-17个人物:诗人岛、画家丹、画家青【这一年接近末尾的时候,风传起一个消息:那个小小的“丹青岛”上发生了一场惨剧:诗人岛杀---死了画家丹。很快,媒体便纷纷证实了这一传闻:诗人岛杀---死了画家丹后投海自尽,画家青则不知去向。】

【二0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看完于北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