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钱伟长:从物理5分,到力学之父的三个秘诀
清华毕业,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出国留学,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他是研究员、是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奠定了我国现代力学的基础,被称为“力学之父”。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驾齐名为“三钱”。他,就是为国从理的钱伟长。
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句话近来却遭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他们说“大多数人缺的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
但如果你了解过这位力学大家钱伟长,你就会知道当年他刚进大学时,数理化总分加起来也不过25分。如果说你们是那缺乏百分之一灵感的大多数人,那么钱伟长也一定归属你们那一类,那么,他又是如何在生来缺乏这百分之一的天赋灵感的情况下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呢?
一,万丈高楼平地起,目标是学习的基底
当年钱伟长与同学一起去参观了被列强毁掉的圆明园后,便坚定了一个目标,他要为祖国造坦克,造飞机,造大炮。
当时的他,数理化总分才25。他的叔父老师劝他,吴有训教授甚至给他设置了学物理的门槛——数理化每门至少要七十分。但他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达到了教授的要求。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学习的本质一定是枯燥无趣的,尤其是对于没有目标的同学来说,如果学习永无止境,那么她们的痛苦也一定是永无止境的,更不用说有进步,有优异的成绩,因此制定目标至关重要。
当然目标不是随随便便一时兴起而定的,我们要通过反思自己的内心,“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目标是我最渴望的,如果我达到了会怎样?”并且我们要制定好一个终极目标,和一些短期目标。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件事使我们的目标更容易更快达到时,我们会有更大的动力。目标就是方向,就是道路。
正如宫崎骏说“只要我们走的方向正确,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二,做行动上的巨人,我们与大多数人只需比谁更努力
当吴有训教授给他提出了数理化的成绩要求后,钱伟长拼了命开始恶补数理化。那段时间天天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他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早晨5、6点起床到科学馆去读书,晚上学校10点熄灯后,他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看书,直到凌晨才悄悄返回宿舍。
许多人都在怀疑自己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时,却没有好好反思,自己又是否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不起努力的人,实干的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动脑子的方法。然而事实是,努力的人实干的人,才是真正动了脑子的人。人脑的潜能是无限的,大家都同样拥有无限潜能。高考比的是什么,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比谁更拼命。你们有没有发现呢,比你们更厉害的人,都比你们更努力,更踏实。如果你只是列出一个个的目标,那么你和它只会止步于纸上。
三,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关键,每个人都要寻找
当年,虽然吴有训教授给钱伟长设置了这样一个看起难以到达的要求,但同时,他也在不断地帮助钱伟长,教授了他不少正确的学习方法。
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往往忽视。其实这与当今社会现状有很大关系,当今的学习大多为应试型学习。所以大家都在赶路害怕被丢下,而不能先停下脚步来先找找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必然是需要时间去探索的。
首先,我们要学会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都说当局者迷,这不无一定道理。尤其是应该向老师前辈那里听取,并且是主动询问。因为我们当今的学校还做不到对人人因材施教,因此他们不能来找你,但你一定可以去找他们。聪明的人是决不等待机会,而是攫取机会,运用机会,征服机会,以机会为仆役。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得学会自我探索。当我们自己探索自己,自己找到应对方法,我们是最容易施行的,同时自我的成就感是极高的。现在各种各样学霸学习方法,数不胜数,但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不能让你借鉴来的方法与自己融合,那方法再好,它也不适用于你自己。青年期完全是探索的大好时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