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黄大仙”不能吃,真是因为迷信吗?李时珍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如果是出生在农村的读者,或许会听到老一辈人这样的告诫,“黄大仙”打不得杀不得吃不得,他们口中的“黄大仙”,指的自然是黄鼠狼。
作为出生亚洲的一种小型食肉动物,黄鼠狼广泛的分布在中国平原、沼泽、河谷、村庄、城市和山区等地带,在农村则更为多见,它们以啮齿类动物为食,物质紧缺的时候,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是农村的鸡鸭。
而在千百年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史上,秉承着“住哪吃那”的精神,很多国人见到的东西,基本都被搬上过餐桌,唯独黄鼠狼却是一个例外,难道真的是因为迷信吗?
在中国东北农村民间,曾经有着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黄鼠狼能够操控人们的心智,导致其精神错乱,举止异常,被黄鼠狼“附体”。
长期以来,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歇后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一直被赋予了一个机智狡猾的形象。而在民间也逐渐被妖化、仙化,甚至摆上庙宇进行供奉。
农村当中又有着“五大仙”的说法,指的是狐仙(狐狸)、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以及黄大仙。
或许是宗教的缘故,导致黄鼠狼一直备受尊敬,其实这和其本身的逃生技能,也是息息相关的。黄鼠狼十分凶猛,当遇到比自己大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敌人,也敢于舒适反抗,它们的臭腺发达,并且善于用分泌物熏退敌人。
在腺液中,实际上有着致幻物质,并且会散发出强烈的臭气,而受到攻击的对象,有时也会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甚至精神暂时性错乱,严重的还会倒地昏迷不醒。
相信在过去的农村,也有不少人受到过黄鼠狼的攻击,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紊乱,除此之外,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有着精神病史的患者更容易被诱发这种病状,结果这被不知道原理的古人,理解为“黄大仙上身”了,另外一部分史料表明,农村当中不少受到黄鼠狼影响的对象,有过精神病史,这一切,加上黄大仙的神秘,因此也而被笼罩上了一层迷雾。
不过黄大仙不能吃的原因,其实古代李时珍早已经给出答案,为了研究医学品尝世间万物的他,在《本草纲目》对黄鼠狼有着如下注释:“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亦,其气极臊奥”,“鼬鼠心肝,气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杀虫”。
黄鼠狼因为臭腺的原因,导致其其味道本来就不好,而肉中的生物碱,同样也对人体有害,因此不适合食用。
而到了如今,黄鼠狼在农村依然若隐若现,但是因为皮毛价值等关系,其数量已经是大幅度减少,被列为了二级保护动物,对黄鼠狼的捕猎,同样也是违法的哦!希望在将来,这位在中国民间文化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黄鼠狼,也能够继续健康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