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黑暗料理模式:古代军队行军打仗吃什么?
现代军队的野战食品已经非常发达,那么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古代有野战食品吗?别说,还真有。古人的军粮五花八门,其中还有一些绝对属于超级黑暗料理,令人不寒而栗。
中国古代军粮,米面是主力。
先秦时期,首选的是黍米,就是粟米、小米,也是这一类粮食作物的统称。这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谓“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做成干饼、熬粥、蒸干饭等等,都是可以的。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到了汉魏时期,稻米、小麦等加入军粮队伍。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熟悉,江东孙权以稻米为军粮,诸葛亮、曹操打仗,围绕小麦等军粮屡出奇谋。有种说法,诸葛亮南征时,杀人过多,怨气冲天,于是用面粉做成人头形状,代替真的人头献祭,称为馒头,以后渐渐成为军粮开始推广。
唐宋年间,烧饼、麻饼、杂面饼之类,也都是重要的军粮,还有明代戚继光部队发明的光饼,其实就是当时的野战食品。据说锅盔也是诸葛亮发明的,首先就是为了用作军粮。
肉类是好东西,普通士兵很难享用。
古代北方游牧部族的军粮主要是风干肉,这种军粮耐贮存、热量高。不过对于中原农耕民族,没有条件大量使用,一般是犒赏三军时才会有酒喝有肉吃。“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这里说的八百里指的就是牛,泛指酒肉。至于军纪混乱的时候,士兵抢掠老百姓的猪羊过把瘾,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比较珍贵的肉类、鱼类,古人一般是用盐腌制起来,便于行军携带,长期食用。明朝以后,随着玉米、红薯之类作物的推广种植,也逐渐进入军粮的行列。抗美援朝时我军使用的炒面,至少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明成祖北赶大元时,就有 “各军沿途炒面……每军关与小麦三斗”的记载。另外,“汤泡饭”也是明代的一大发明。
黑暗料理,一般人真受不了
古时候战乱频发,兵荒马乱之际,军中缺粮经常发生。军队饿急了可是什么都吃,草根、树皮、野菜,杀战马、吃蛇鼠、各种昆虫,饿急了都是难得的美味。
最恐怖的是人肉军粮。有记载说,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守雎阳,叛军久困长围,城中鼠虫皆尽,张巡先杀爱妾,强令官兵吃下,接着许远杀仆奴以充军粮,之后城中老弱妇孺尽杀而食。战前城中户口四万,至城破仅余活人四百。
隋末乱世,有个挺有名的狂人朱粲,据记载就是一位食人魔王,曾大量使用人肉作为军粮。唐末黄巢义军围困陈州,历时近一年,军粮断绝,令建舂磨砦,以巨碓将活人辗碎,以人肉充作军粮,齐军日食死尸三千。此事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至于是真有其事,还是丑化农民起义军,就无法考证了。不过历朝历代,在发生大饥荒时,有很多人相食的记载。就连近代二战时期的日军,也有过吃人肉的相关记载。
五花八门啥都有
福建有种名小吃叫土笋冻,是用海星虫熬煮,冷却后凝结而成,蘸以芥末酱油,本人没吃过,不知道是否酸爽。据说这东西是郑成功攻打台湾红毛鬼时,粮草紧缺,而郑成功治军甚严,不扰百姓,就让士兵到海边挖这种“土笋”煮汤充饥,意外发明了这道土笋冻。
在宋代,军队携带的军粮中有糜饼、杂饼,以及硬块的盐和酱,这味道估计好不到哪儿去。还有一种名称奇怪的副食叫做“醋布”,据说是把布泡在醋和盐水中再晒干,吃的时候剪下一块与粮食同煮,想必味道足够酸爽。明朝时,据说炊事员同志用三升豆豉五升盐,捣烂成泥,做成饼状,曝晒成干,士兵掰成小块儿食用,以之佐餐。作战期间,大酱和腌菜是必备的副食。
说起重品味,怎么能少得了老外呢?有一种大名鼎鼎的重口味黑暗料理,就是是英式咸肉。把猪肉牛肉用大量的盐腌制后,能保存几年甚至几十年,齁咸是肯定的了,得用大量的水使劲儿煮。这是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啊,所以平时就会储备。但是,如果吃到嘴里的是几十年前的“古代僵尸肉”,这感觉也是够够的了。据说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时期,战场上的英国人就曾吃到过1809年的咸肉,有品尝过的士兵形容说,这种咸肉:有种“木乃伊”的味道。
没找到合适的图,大家用这张想象一下吧。此外大英帝国的海军长期出海时,船上也会经常带一些奶酪,不知道这些年代久远坚硬无比的奶酪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
此外,各国的特色军粮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印度三哥,就是以米饭薄饼豆子咖哩汤为主。日本有自己特色的“大和煮”,其实就是各种蔬菜煮熟的浓汤罐头。俄罗斯除了面包肉食,还有伏特加、鱼子酱供应。美国最近因为疫情火起来的还有一款“末日罐头,保持期居然足足达到了...30年,额,这里面的防腐剂是不是得有半罐子啊?
好了,就聊到这里,祝各位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