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成功的共同点,不是运气,也不是才华,而是持久的激情
各位书友大家好,上一节,我们共读了【 】今天我们继续共读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今天一起阅读本书的第125-167页,进行第四个主题的阅读:无论从哪里开始,重要的是不要停下来。
中国有句古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环境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技能的学习也是如此,髓鞘质不会一夜长成,而作为动力的激情也不提供质量保证,想维持源源不断的燃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很多内容,环环相扣使激情得以维持下来,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十年。
就如当年的米开朗基罗,因为某种契机涉足绘画与雕刻。在当时弗洛伦萨街头,遍布着著名艺术家们工作室,就算是平常的饭后散步时间,就能拜访十多位名人巨匠,还有一大群忙碌的学徒、师傅。
这些人每天都在为抢订单、出新意而竞争,一派积极而繁忙的景象,给人以心潮澎湃的活力,提醒米开朗基罗快点投入进去,最好马上忙起来。
这为技能提供了完美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精深学习。
再比如,中国的唐朝时期多诗人,像王勃、杨炯、李杜、白居易等,都出在唐朝,一时间出现了人才扎堆现象。
除了国力方面外,就是当时的科举制度以诗词歌赋为主。诗,成为了人出人头地的阶梯。
人们高兴时以写诗祝贺,伤感以诗抒发;国家强盛要写诗、动乱、衰败也要写诗;赞美爱情写诗,人民疾苦也写诗。
全民都在研究诗词,连歌姬、路人都能出口成章,又岂能不出诗人?
环境的影响就像一串霓虹灯,不停的闪烁,提醒人们不要让自己的激情停息,提醒技能的动力马上燃起。
除了环境的影响,激情持续还需要另外一些因素。
书里记述的库拉索岛和阿鲁巴岛的故事,再一次诠释了激情不止的原因。
两个小岛环境相同、人口密度相似、语言相通,连国旗都一样,但是库拉索岛却出了很多棒球明星,还有很多后起之秀在跃跃欲试,而阿鲁巴岛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形。
除了安德鲁·琼斯这个榜样的力量,就是他们组成了激情的梯队,掌握了技能的大孩子去争取荣誉,然后协助教练工作,把荣归故里的荣耀感传递给小一些的孩子。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明确的看到螺旋上升的天堂阶梯,一阶一阶地就在眼前,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就能一步步走向巅峰。
未来已经不是模糊不清的梦想,而是一幅幅清晰的画卷。为了这具体的、可触碰的未来,他们甘愿时时刻刻琢磨棒球,各种技艺不停的在脑海中萦绕。
而阿鲁巴岛却没有这些幸运,岛上的棒球明星西德尼·庞森本有着无可限量的前途,但他却开始酗酒,又攻击别人而被管教。
这里的偶像幻灭了,那盏信号灯黯淡下来。岛上再没有耀眼的光芒,没有榜样的力量,也没有激情的场景提供连续不断的激情燃料,没有一套具体的信号体来指引和规划他们的未来,当然髓鞘质也就平熄了热情。
于是,这里只是一座平凡的小岛。
榜样的力量加上场景的浸染,像是一根根天线,稳定发送着有力的信号与画面,组成令人心动不止的低语:去做!我也可以!
叶芝说:教育不是在填坑,而是点燃照明之火。
教育在技能练习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教育语言,则能最直接地触发激情开关。
一些挑战的、肯定的、赞扬的话,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重要的是,要能树立信心,一旦信心被点燃,它就能一直燃烧。一些有用有、力的话,也能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动力。
对于正确地使用语言,书里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测试:
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收到的表扬是赞美智力——你很聪明;另一组收到的则是赞扬勤奋——你很努力。
经过三番测试,结果很明显:
被赞扬智力的这组学生进步不大,他们讨厌难一点的试题,坚守着自己“聪明”标签,不愿意去突破,觉得犯错是他们不够聪明的证据。
而另一组被赞扬努力的学生,则更积极地钻研学习,不断尝试解决新问题,并沉迷其中。
这就是教育语言在技能动力中的作用。
书里说:人们敏锐地适应被告知的价值观。我们都会在一个环境里寻找,试图找到定位感:在这个环境里,我是谁?在这个框架里我应该是谁?所以,当一个明确的信号出现,就迸出了火花。
赞美之词很多,但重要的是要明确,要那些鼓舞人向前的语言:关于希望、理想。
而那些高动机的语言却被证实并不能给人以帮助,而是提醒人们无需努力、无需痛苦挣扎这些必须的过程。比如:“你是最棒的”、“你最聪明”等。
而另一些语言比如“你很用功、“你很努力”、“干得不错”这类语言则直达学习的核心。希望激情之火熊熊燃烧,没有比这更有用的了。
在技能学习的路上,无论你从哪里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那些可以使激情持续的人、环境、语言,不停的给我们力量,使我们热情饱满地继续向前。
各位书友,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明天我们继续阅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第五部分:沙里淘金,天才才能发现天才。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