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高田坑古村落
说起长虹乡,我们第一印象是浙西布达拉宫——台回山,可不知道的是,在距离它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高田坑古村落。
长虹乡全境贯穿着一条河一一碧家河,沿着里河线一直向前,行至芳庄,在村中一处偏道右拐,就来到了高田坑的山脚下。到了这里,还要再开5公里盘山公路。
我有着多年自驾游经验,一向自诩老司机以及女司机中的战斗机,却在这条路上开得流汗。短短5公里,132道大弯。
从县城到高田坑村,大概开了一个小时左右。下车后,只见村口一座晚清的廊桥将水泥马路和现代文明隔绝在村外。廊桥门窗墙壁完好,经修缮后的柱头椽子也以新换旧,架设在头顶栋梁上,有“始建于大清光绪十六年(1890)吉旦”的字样,还有搁置在墙边亭角的石磨、石臼,架放在屋梁上的牛犁、耙耖等生产用具。
过了廊桥,一只乖巧可爱的小土狗跑出来迎接我们,先是瞪着眼睛呆呆地望着我,没几分钟后就开始绕着我的小腿求抚摸,那可爱的小模样让我们心都化了。
村中的行道由鹅卵石砌成,抬阶而上,石阶两旁长着苔藓及蕨类植物,黄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起伏不大的梯田间。
古村面积不大,四面环山,整个村落外形酷似一盏燕窝,南北宽700多米,一条200多米长的小溪东西贯穿全村。
开化民居风格受徽州影响较大,多为徽派建筑,高田坑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情。外形略似徽派,建筑主体却采用闽地夯土,黄泥夯筑的墙体远望为橙色,屋顶由黑灰色的瓦片垒成。如果说徽州民居是庙堂里的绅士,那么高田坑民居就像江湖上的隐侠。
村里的88幢老房子,住了132户人家,600多人,却有150多口鱼井。这里家家户户养鱼,在家门口的小溪中用石头垒一个鱼井,井底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而河水是流通的,穿过一个个鱼井。肥硕的大鱼在清水中嬉戏,因为生活在高山溪水中,水温较低,每年最多也就长一斤,美味可想而知。
山民很淳朴,遇到我们会腼腆微笑。出门劳作也不锁门,即使晚上睡觉也只是虚掩着大门。偶尔也能看见人去楼空的老屋,只剩下残垣断壁、枯草丛生,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古村身处在绵延的原始次森林中,随处可见参天大树,甚至有一株干年的古红豆杉,三个人手拉手合抱都抱不拢。
村民口口相传:先有红豆杉,后才有高田坑。原先这里有两棵红豆杉并列生长,古时有个妖怪在村里残害人畜,村民焚香点烛,乞求上天保佑,果然晴天霹雳,妖怪躲进树洞,轰隆一声巨响,雷公把妖怪劈死,红豆杉也连带遭殃,现存的这棵红豆杉也被劈中半边身子,所以每年只有半棵树上能结籽。
我们沿着弯曲村道,走巷穿弄,来到村后最高处的观景台上。远望,山林在飘忽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俯视,黄墙层层叠叠,黑瓦鳞次栉比,苍翠古朴。点点滴滴,都疑结着千安宁、现世安稳的乡居写意。
这里橙黄的乡土建筑,表面看起来朴实无华,却是浙西、浙南原生态民居的活化石。老房子与大地的颜色一致,与人的皮肤相近,正好契合我们祖先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正赶上午饭时间,村里炊烟袅袅,让我不由想起陶公的诗:“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干年前的桃花源仿佛描述的就是这个情景。
来源 在开化
图片 玄鸟文化 慢旅行
编辑 明月
审核 郑杰
监制 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