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套|2021年1月广东高考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解析
第1题,从左图可以看出,改造前,该街区都为上住下商的综合建筑,所以其特点是商住混合。答案选A。
第2题,从右图可以看出,改造后,该街区功能分区比较明显了,除了保留小部分上住下商的特色街区外,中间改造为商业综合体,右边改为住宅区,商业趋于集中。答案选D。
第3题,改造后,该街区的功能分区比较明显了,商业活动对居住区的干扰减少,空间格局得到优化。答案选C。
第4题,A和B明显不对,排除。雾可分为气团雾和锋面雾两大类(见周淑贞主编的《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二版第80页),气团雾是在气团内形成的,题目中有“弱冷空气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空气混合”信息,因此,这里肯定不是气团雾,答案应选D。但逆温增强、大气稳定也是形成区域大雾重要原因,所以,此题比较纠结。
第5题,雾形成需要风速较小的气象条件,A和B排除。C和D,一个是“稳定少动高压”,一个是“不稳定低压”。根据大气运动知识,“不稳定低压”应该比较容易形成降水,而不是雾。答案选C。
第6题,直接从雷达坐标图可知,东部多,西部少。答案选A。
第7题,大部分同学选了D,理由就是“老字号”能够“存活”这么久,就是因为产品品质好的原因。小部分同学选了A,理由是“影响中华老字号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的意思是它在现代经济中竞争力不够强,不如“肯××”“麦××”等有竞争力,主要原因就是老字号世代传承的技艺、服务,使得人工成本很高,产品价格很贵,影响其竞争力;联想到“全聚德”股票价格长期走低,“天津狗不理包子”从新三板摘牌;还有,老字号很少有在全球甚至全国扩张成功的,选A似乎也有道理。从最新获得的消息来看,答案是选D。
第8题,广东绝大部分沿海地区都属于南海沿海,且阳江等地也有吃咸汤圆的习惯。果断选A。
第9题,北方盛产小麦,南方盛产稻米,就地取材,形成地方习惯。答案选A。
第10题,此题应该是选择题中最没有争议的题目,算到哪个就是哪个。11°56'E属于东一区,跟东八区相差7个时区,相差7个小时;东加西减,得出北京时间是1日3:30。答案选C。
第11题,注意“减排”两个字,①增加林草种植面积不是“减排”,是增加“吸收”,在有②③的情况下,应该选②③。答案应该选B。
第12题,从统计图来看,2000-2018年,5月份次数最多,面积最大,其次是6月份。12-次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答案选B。
第13题,①主导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近岸海域气温升高,有道理;③5-6月福建已进入雨季,降水量大,降水强度也较大,径流量增加会使近岸海域的营养物质增多,也有道理;②太阳辐射增强是对的,但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会不会导致赤潮增加就不确定了,如果会的话,7、8月份的温度更高,蒸发量会更大,赤潮会更严重。所以,此题选B。
第14题,监测火灾范围一般用卫星遥感或航空遥感(拍照或扫描),答案应该选D。
第15题,直接读图可知,1949-1958年,湖泊面积缩减的速率最大。答案选B。
第16题,注意“1896年以来”,A可能性不大;B湖泊面积减小,水旱灾害应该增加;D围湖造田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减少,之前是一直增加的;所以,答案应该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第17(1)题
【分析】:此题要求分析“自然条件”。农业自然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态等方面,我们可以从这些因素中选择重点方面来进行分析。题目对苹果的生长习性作了简要介绍——喜温凉,是我国北方代表性水果。南方纬度低,大部分地方气候湿热,不适合种植苹果。但同样地处低纬地区的盐源县却例外,它是“中国南方苹果之乡”。
从图文材料可知:盐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中段,海拔高,年均温只有12.1℃,年降水量也只有855.2mm,气候温凉,昼夜温差较大,降水不太多,光照充足,与北方类似,气候适合种植苹果;盐源盆地内有河流阶地和大型洪积扇,地形相对平坦,土壤比较肥沃,水源有保障;另外,这里工业少,污染小,生态环境优越,也是成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原因之一。
【答案】:自然条件:①海拔高,气候温凉;(4分)②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分)③盆地地形相对平坦,坡度适宜。(2分)
第17(2)题
【分析】:此题要求分析“限制性因素”。这个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方面,盐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地处山区,盐源盆地周边地形崎岖,不利于扩大苹果种植规模;人文方面,离外部市场较远,物流成本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不足;人才比较缺乏,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
【答案】:限制性因素:①多高山峡谷,土地资源有限;(2分)②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2分)位置偏远,远离市场。(2分)
第17(3)题
【分析】:此题要求从“脱贫致富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可以从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柔性”引进人才;建立标准化苹果苗繁育基地;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建立电商运营中心,构建“直播+电商+网红带货”业务模式;完善交通和物流设施;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建议:①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订单生产,确保销路稳定;(2分)②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苹果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2分)③发展苹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2分)
第18(1)题
【分析】:从图6中可以看出,497-1855年,海岸线是不断往海洋方向推移的;1855年之后,海岸线则不断往陆地方向后退。
【答案】:总体变化过程:①497~1582年,自西南向东北向海洋推进;②1582~1855年,自西南向东北继续向海洋推进;③1855~1921年,自东北向西南向陆地退缩;④1921年以来,自东北向西南继续向陆地退缩。(每点1分)
第18(2)题
【分析】:应该是1855年,依据就是497-1855年江苏盐城海岸线是不断往海洋方向推移,说明黄河还没改道,不断携带泥沙从此入海;1855之后,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后退,说明入海泥沙减少,海岸侵蚀后退。
【答案】:年份:1855年;(2分)
推测依据:①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前,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河口附近沉积,导致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2分)②改道后,废黄河三角洲由沉积为主变为被海浪侵蚀为主,海岸线后退。(2分)。
第18(3)题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废黄河口现今仍有河流入海,入海河流将沿岸的泥沙侵蚀搬运到海洋沉积,形成水下三角洲;海岸线因侵蚀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向陆地方向后退,部分陆地三角洲变为水下三角洲;沿岸海流带来泥沙沉积。
【答案】:①废黄河口泥沙淤积深厚,不断遭受海浪侵蚀、搬运,泥沙不断向海堆积,扩大了水下三角洲面积;(4分)②废河道仍有径流携带少量泥沙入海,使得水下三角洲部分继续向海洋推进(2分)。
第18(4)题
【分析】:关于港口区位,我们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方面:江苏盐城近岸海域水浅,也没有大型港湾避风;海岸为泥质海岸,土层软。人文方面:没有特大城市作为依托;港口腹地不够大;江苏的经济重心不在沿海,而在南部沿长江地带;江苏的交通中心也不在沿海,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等都不在沿海。
【答案】:①江苏盐城沿海为淤泥质海岸,海水较浅,开挖港口易淤积;(2分)②没有大河入海口,缺少内河深水航道连通海洋;(2分)③经济腹地小,运输需求量少。(2分)
第19题
【分析】: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洋流、波浪和潮汐;可能带来的危害是处理过的核废水仍有多种放射性成分,其中同位素氚的含量非常高,另外一种同位素碳-14,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对人类具有潜在的毒性。这些废水排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海洋渔业,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答案】:①污染海洋水产品,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②导致海滨浴场海水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影响旅游业发展;③导致海盐等海产品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影响相关产业发展;④导致某些海洋生物变异,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给6分)
第20题
【分析】:
原因: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仍处于新冠疫情的爆发期,许多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的表面都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存活的时间比较长,使得冷链食品成为远距离跨境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消费量较大。所以,进口冷链食品成为我国现阶段新冠病毒“环境传人”的主要环节。
措施:严格落实冷链物流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举措,切实做好健康登记和监测,优先接种疫苗,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加大监管力度;对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的车辆、船舶等运载工具,以及集装箱内壁进行严格消毒;要求进口冷链物流企业详实登记货物信息、收发货及装卸货信息、司乘人员及车船信息,配合做好信息动态追踪和溯源;加强海关单证查验;制订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问题,快速启动预案;消费者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生鲜或冷冻食品,购买后要及时洗手。
【答案】:
原因:①境外疫情严重,进口冷链食品等被污染的风险高;②低温环境有利于病毒长期存活。(每点2分)
措施:①加强生产过程管理,防止病毒污染冷链食品;②加强冷链食品运输环节的病毒防范,减少冷链食品进口,降低输入风险;③加强对冷链食品的仓储管理,对进口的冷链食品彻底消毒;④消费者接触进口冷链食品时,做好戴口罩、消毒等防范措施。(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给6分)
说明:分析是本号作者前几天写的(略有修改);答案则是最新版的,有评分标准,应该是正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