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谈一谈2020年的这些事儿(上)

一 天道很神秘吗?

什么是天道?!

《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所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最终化生万物!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所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悟的越深,得道越深。

《庄子》说:“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所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道无言。

《天论》里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所以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那么,到底什么是天道呢?我们伟大的祖先,给我们画了一个图:

太极图

多么简洁而优美的大道太极图啊!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宇宙万物的终极智慧,莫不包含其中!

最伟大的智慧,就是这么简单!大道至简,悟透了就得道!

看不懂?我们伟大的祖先,确实怕我们不懂,更怕我们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于是又用了两张数字图,来表达这天道。这两张图的名字叫:河图洛书。

因为用的是数字,于是开始变得具体,说的就更明白了,看下图:

河图洛书

两张数字图,完美解释了太极图,把宇宙大道说的更清晰了!

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

从此,“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华夏儿女,一代代传承着这个伟大的智慧宝藏。

他们还给后人讲了两个特别优美的故事,让我们心怀敬畏之心,因为这是大道之门。

相传在伏羲在世时,祥瑞迭出。有一天,一个龙背马身的神兽,高八尺五寸,生有双翼,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伏羲氏见到后,精神受到强烈的震撼,感觉自己与整个自然一起奇妙的和谐共振。于是,伏羲画下龙马身上的图案,结合自己的观察,创立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被叫做'河图'。

到大禹治水时,有个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的数字排列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内”的图形,这就是洛书。大禹依照洛书,治水成功,后来又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记录在《尚书》中。

其实,这只是传说,真正的智慧来源于何处?不过是对天地自然的深刻体察罢了。

《周易》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然而,大道就是这样,语言描述的越多,反而离大道越远。道可道,非常道。

到后来,越说越糊涂,传到后世,就开始不知真义了!

所以,得道的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时候,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一语成谶啊!

到了后世,这么简单容易的大道图,竟然真的就没人看得懂了,各家各派各执一端,莫衷一是。甚至还有各路神棍开始胡说八道搞神秘化的。

今天我们追本溯源,就来揭开太极图的神秘面纱!

二 看懂太极图

一切智慧的起源,起于天文,世界文明,概莫能外。正如西方近代科学的发端,起于哥白尼对“地心说”的否定开始。中华文明的智慧起源,起于伏羲时代的“仰观天文”。

天文怎么看?这么简单的事情,后人竟然不知道了。一句话的事: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看月亮!

先说白天。太阳怎么看?每天东升西落,一天就过去了。寒来暑往,一年就过去了。如何把握与总结其中的规律呢?四个字:立竿见影!

故宫的日晷

河南登封古观象台

观象台

伏羲时代,用了最简单却又最智慧的方法:立竿见影!

立一根竹竿,观察日影的长度就可以了确定一天的时间了。如上两张图所示,太阳升起的时候,日影偏西,影子很长;中午的时候,日影最短,太阳最热;日落西山的时候,日影偏东,逐渐拉长。

在大地上做好刻度,观察日影在地面上的刻度与短长,这样就能确定白天的时间了。

一天的时间确定下来了,一年的时间周期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确定下来呢?

于是伏羲做了大胆的探索,立一根更大的长杆,每天午时记录日影的长度,寒来暑往,日日不辍,终于解开了这个天文秘密。

一年之中,日影最短的那个点,正好是夏天最热,一天之中白天时间最长,太阳在北半球最高的地方,阳气最旺盛,伏羲称之太阳。

日影最长的那个点,对应的是冬天最冷的时候,一天之中白天时间最短,太阳在天空的高度最低,阳气最弱,伏羲称之为太阴。

这样就确定了夏至冬至这两个点。

而在夏至冬至两点之间,日影长度居中,正好也是一天之中,白天时间与晚上时间均分的点,所以是春分秋分。

这样,春夏秋冬四季就确定下来了。

当我们把一年当中,所有的投影点连接起来的时候,赫然发现:

一个完美的太极图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下图所示:

测量方法

连接日影点

《周髀算经》中,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所测日影数如下(损益率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

夏至:晷长一尺六寸;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处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秋分:七尺五寸五分;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霜降: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立冬:丈五寸二分小分三;小雪: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大雪: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冬至:丈三尺五寸;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立春:丈五寸二分小分三;雨水: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惊蛰: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春分:七尺五寸五分;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小满: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芒种: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从伏羲开创以来,中华文明传承八千年,不曾断绝!一张图囊括大道!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在家重复这个伟大的实验。

我们用横线代表阳的众寡,用两个横线代表阴的众寡。那么夏至点阳气最旺,自然就是“☰”卦,冬至点阴气最旺,自然就是“坤卦”。太阳运动由夏至点到冬至点,阳气减少,阴气增多。由冬至点到夏至点,自然阴气减少,阳气增多。于是有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如图所示:

伏羲太极八卦图

三 看懂河图

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怎么看?

想象在一个柔美而浪漫的夜晚,繁星满天,伏羲和女娲手牵着手数星星。

漫天的繁星,数不胜数,由于地球的自转,每个夜晚,星星都在空间上不断变化。由于地球的公转,每个月星星也在做不停的变化。

天空中最亮的星星,运动最快的星星,总是最能引起人的兴趣。而地球自转一周,离我们地球最近的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总是最亮的那几颗星星之一,且运动是最快的,于是引起了伏羲的注意!

太阳系行星图

而伏羲白天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发现这几颗星星在夜空中运动的轨迹,基本都跟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大致重合。

这是一个神奇的发现!伏羲惊喜的把这条太阳运行的轨迹,定位黄道!

黄道图片

发现黄道,只是给浩瀚的宇宙找到了一把尺子,然而,还需要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位点。

智慧的伏羲,很快发现,夜晚所有的星星都在变化,每天都在变,每月都在变,每年都在变。而有一个区域的一颗星,位置永远不变,那就是北极星!

由于北极星在非常遥远的宇宙深处,而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自身转动的地轴,永远指向这颗北极星,所有无论地球如何运动,北极星的位置永远不变(事实上,北极星要在万年的尺度,上才能发觉有一点微小的空间位置变化)

于是,以北极星为定位点,以太阳运动的轨迹黄道为尺子,整个宇宙星河在别人眼中也许一团乱麻,然而在伏羲眼中,仿佛一幅无比美妙而生动的水彩画。

以北极星为中心,黄道为标尺,观察北方的星空图。不远处就有很形象的七颗星,连起来像一个斗,勺子的前端的两颗星星连线永远指向北极星。

而每天傍晚,北斗七星出来的时候,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

浪漫的北极星

伏羲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把星星连起来成为一个星座,想象成动物。再把所有星座连接起来,发现整个北方的星座就像一个玄武。而南方星座连接起来就像朱雀。而西方的星空就像一个白虎。东方的星空就像一条青龙。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图

右白虎

后玄武

左青龙

前朱雀

伏羲仰天而立,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以银河系为核心的整个宇宙,都囊括在心中!

于是伏羲以所思所悟,画出了那副包藏宇宙奥秘的河图:

河图

河图

银河系

银河系,古称河汉,河图即是银河系为中心的宇宙之图!河图即使伏羲悟道的宇宙大道图。

四 考古证据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中,考古学家发现古人用蚌壳摆塑出了一幅天文星图,其年代约为距今6500年。图如下:

左青龙右白虎

青龙

我们知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象八卦”文化,是伏羲时代的文化标志。可见这种文化至少成熟于6500年之前。

2009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李勇发表的研究成果指出:四象八卦体系,四象就是从二十八星宿图衍生出来的。而二十八星宿距今7700—7800年左右,也就是伏羲时代,二十八星宿在赤道上的分布才比较均匀,可以成为日月在赤道上的位置标记点。

有些人说二十八星宿是春秋战国以后才有的,甚至还有人说是从西方传入的,然而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二十八星宿在赤道上的分布就已经相当不均匀了,怎么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

我们八千年乃至一万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到现在,文化自信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吗?!可悲!可叹!

那么天道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洛书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老子说“三生万物”?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参透宇宙奥妙的?传统文化可以指导我们在2020年的当代生活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