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真正的太极拳,首先要明白的几个问题

阅读提示:近期有不少爱好太极拳的读友,私信问我,如何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才能学到真正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并且少走弯路?本文就这一问题,向广大初涉太极拳之门的朋友讲解一下,如何从拳谱拳诀中的太极拳,变为可循序渐进练习的太极拳。

是不是真正的杨式太极拳,首先要明白“手眼身法步”是行拳的基本要求,对于“手身法步”好理解,但是对“眼”来说,不好理解,其实“眼”是神意的内外联系窗口,将收到的外部信息,传回大脑,产生应对行动支配的“意”,这也是太极拳强调意的主要原因。其次,对于“手身法步”来讲,关于“手”,班侯九诀有云:“十字手法变不尽”一语,道破了手的变化是非常的多。对于“身”的要求,更是具体:“提顶、吊裆、沉肩、坠肘、涵胸、拔背、敛臀、护肫”等身体八个部位的具体要求。对于“法”的要求,是所有要求(包括意和“手身步”)运动方法的一个总称,其实质是:是行拳过程中,身体相互协调运动的一个总的系统方法,也就是太极拳要求的“整”。对于“步”的要求,也有明确的讲述,如“迈步如猫行”,“前足夺后”,“收脚不蹬、落脚无声”,“重里现轻勿稍留”等,无不体现出对步伐的轻灵要求,注意重点来了,太极拳的轻灵是由脚步实现的。最后,对于太极拳的行拳来说,拳诀中讲“行拳如坐高櫈”,太极拳是坐在“高櫈”上练习的拳,那么,行拳中如何坐在高櫈上呢?坐高櫈会形成什情况?情况是裆和臀不能下落,也就是讲太极拳“沉”的位置极限就是到裆和臀部,裆和臀部就是高櫈的櫈子面,从这里回到身法上来,裆和臀不下落,就是要吊住裆,让裆不能下落,所以,身法上要求“吊裆”,也就是说:没有“吊裆”,讲“行拳如坐高櫈”,就是一句人云亦云的废话。而杨拳家传拳谱的《三十二目》中【身形腰顶】目这样讲道:“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更是将“吊裆”(只有吊住裆,才能形成腰顶)列为了判断是不是“太极拳”的基础标准。流行的说法什么“裆走下弧”、“裹裆”或“圆裆”、“松沉到脚”等流行说法,不是杨家家传太极拳的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真正的杨家家传太极拳应具备的东西:沉肩坠肘、涵胸拔背的要求,在太极拳传承中的应用,是“掤手两臂要圆撑”的来源;提顶吊裆、敛臀护肫的要求,是“行拳如坐高櫈”的基础,是太极拳轻灵的来源,同时护肫还是自我保护的基础。所以,学一套好的太极拳,并不是学了多少式,而是每一式中,是不是有身法的存在和加持。同时,在杨家家传拳谱《三十二目》之【八五十三势长拳解】中讲道:“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在此目中,重点强调了“用成之后,合之为长”,能应用以后,合在一起叫“长拳”,但是,“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是说:“太极本无招,无招胜有招”,主要是强调身法基础上的变化,而不是一定的拳架,现在流行的的“拳架说”和“掰架子”与杨拳拳谱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原因是长期练习“一定之架子”,会导致“太极拳”陷入“滑拳”或“硬拳”的“窠臼”。

文章到此,归纳出学习真正的杨家传统太极拳的几个关键问题,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了,第一是学习身法。第二是学习以身法为基础的运动之法。第三是学习行拳过程中的变化之法。第四是学习以上之法要符合《三十二目》所讲的理法。当然,本文所讲述的太极拳,不包含其它品种的太极拳。

有读者来信或留言,希望看到视频展示或讲解,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内家拳,其中的“骨胳”对位,就是用身教的方式,才能学到的,也称之为“摸骨”教学,曾有一位女的,为了学习杨家太极拳,曾被师父收为女儿,才得以学习太极拳。但是正因为如此闹出很大的风波,这是题外话。

感谢读者朋友的关注、点赞、转发收藏和评论。同时,欢迎朋友们的私信交流。

“文论辩理莫诡辩,武论擂台把招现。本人文论——也就是纸上谈兵。”这是我头条上你个人简介,意思是:我就是嘴炮。但是,我更是杨拳太极拳拳理地搬运工。但是有些读者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目前只是想为大家传递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而非网上实操教学。至于有朋友提醒我,网上有照搬解读进行教学的,特声明一下,不是作者本人所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