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水古镇网红:精准扶贫搞得好
寻访扶贫故事,倾听百姓心声
——恩施高中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武陵有五溪,流经来凤的酉溪今名酉水河。碧波荡漾的酉水河支流众多,其中的一条洗车河孕育了百福司镇安家堡村1680名土苗儿女。
安家堡村交通闭塞,产业发展滞后,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等“三留”人员居多。在安家堡村安家的386户村民中,有90户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2015年,恩施州发改委、州环保局、恩施高中、州物价局等四家州直单位在安家堡村展开了扶贫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都有了明显改善。如今,很多困难家庭已经成功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张林玉:“这两年变化大”
从百福司集镇出发向西北方行驶5公里,就是安家堡村的地界。2015年以前,这里不通客车,村民出行困难。
为此,恩施高中驻村精准扶贫的第一件实事就是出资5万元修建了错车平台和候车亭。11月3日上午,恩施高中扶贫工作组成员沿着洗车河边的公路上行,发现村里来来往往的车辆不少,但道路十分通畅。
要想富,先修路,要改变,抓党建。为了加强安家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阵地建设,恩施高中等四家州直单位还从新修公路、公路硬化以及新修党员服务中心等方面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
“以前基础设施太差,这两年变化大”,谈及安家堡村的发展变化,当了27年村支委书记的张林玉老人最有发言权。据他介绍,除了党员服务中心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之外,安家堡村近年的巨大变化还包括五路一桥的修建,并且已经硬化了4条。
两年以来,安家堡村精准扶贫工作有了较大突破。
张于凤:“生活搞得过去”
安家堡村精准扶贫取得了哪些实效?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11月3日,恩施州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一行5人以及恩施高中扶贫工作组严鹏程一行3人,深入安家堡村寻访扶贫故事,倾听百姓心声。
在安家堡村脱贫名单中,今年61岁的张于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1月3日中午,恩施高中扶贫工作组在安家堡村见到了张于凤老人,他正在忙着耕田。已是将近立冬之时,刚刚从水田归来的这位年届花甲的苗家汉子身披单衣、一双赤脚,吓了大家一跳。
“哈哈哈哈,上坡下田一般不穿鞋,习惯了。”在我们提醒张于凤老人要多多注意身体时,他一开口就大笑起来。“他的身体好得很,一年四季都这么过。”村干部杨勇也在一旁解释说。等大家从惊讶中刚刚缓过神来,只见张于凤又卷起裤脚,站在了凉水中清洗生姜。
张于凤有八亩耕地,种植了雪茄烟、水稻、玉米和红薯,生活自给自足。儿子在外打工,补贴家用。去年,恩施高中又为其提供200只鸡苗,帮助他发展起了养殖业,再加上低保和慰问金等收入,他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哈哈,一天三餐酒,生活搞得过去。”张于凤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寻访插曲】:酉水码头的扶贫山民歌——《精准扶贫搞得好》
走访工作结束后,恩施高中和州环保局扶贫工作组成员来到了百福司集镇。
这时,夜幕降临,风光旖旎,酉水码头上飘来了阵阵歌声。沿着清水走廊慢慢地踱过去,大家才从一掌孤灯之下模糊辨出了几位歌者的面容。原来,他们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因为同样爱好山民歌而聚集在那寒夜凉亭之中。得知来人是恩施州扶贫工作队的成员,且对土苗民俗文化又有浓厚的兴趣,几位老人唱得越发投入,我们久久地陶醉其中,充分感受到了酉水古镇上的土苗遗风。
(歌师傅简介:李玉莲,今年64岁。曲目:三句歌《包小脚》)
临别之际,歌师傅周二姐还即兴作词,演唱了一首原创山民歌《精准扶贫搞得好》,我们用手机录下了一段,成为了这次寻访扶贫故事的美好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