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抗日战士,为救八路军战友,自愿留下拖延日军剿灭20多名敌人

引言

提到战争,人们能联想到的就是淋漓的鲜血,灰暗的世界,无尽的痛苦哀嚎。托尔斯泰在《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中写道:”战争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战争从未停止,却从未被欢迎。

01

或许战争是帝王的娱乐,纯良的百姓永远是站在反战阵营。《山坡羊·潼关怀古》有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的直观感受最能反映国家状态,也是代表大多数人心声。所以不论政权如何争斗,百姓都是最无辜的存在,任何时候都不该将政权斗争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战争影响下的穷苦百姓

1937年,国内爆发“全面抗战”。日本军队的铁蹄踏遍中国河山,为这片原本平静的大地造成了不可修复的创伤。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不可饶恕,也将永远是两国民众的心结。

从客观上来说,侵华日军的确可憎,但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是这样的穷凶极恶,

代表军国主义的只是信奉日本天皇的那群人,还是有不少日本人爱好和平,厌恶战争。

在抗战期间,在日本的我党党员组建"反战同盟",呼吁和平,反对日本的不正当侵略。

在抗战战场上,也有日本士兵调转枪口,指向自己国家的士兵,只为拯救无辜的中国战士,救赎自我。

▲日军侵华部队旧照

这个心怀大义的日本士兵就是福健一夫,1918年出生于日本,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在日本启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被强制应征参军入伍,来到中国。

1941年7月,福健一夫所在的日本军队败给了八路军,沦为俘虏。

八路军优待俘虏,没有给予这些战俘丝毫非人待遇,就此感化福健一夫,自愿加入八路军,成为一名优秀的日籍我党党员。

02

1940年,日本人野坂参三成立"反战同盟",呼吁和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福健一夫成为八路军中的一员后,被八路军送到“反战同盟”,在这里,福健一夫加深了对我党纲领的了解,更加信服我党。

之后,他回到战场,不再是一位日本士兵的身份,而是一位反战人士。

他再也不愿意屠戮善良的中国人,当然也无法对自己的同胞下杀手。他能做的就是在战场上宣扬反战精神,呼吁和平。

▲中国抗联战士合照

1940年11月,福健一夫随抗战部队辗转来到营地,希望在此找到秋天收割的粮食度过冬日。在抵达营地后,只找到了少许稻谷。营地的前连队长贪生怕死,已向日军投降,营地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或者摧毁了。

为填饱肚子,战士们决定偷袭日军所在的伐木场,抢夺那里的粮食。于是,战士们一鼓作气直接端了伐木场,获得大批军粮,

虽然他们因此得到足够的军粮,却也暴露了部队行踪,在撤离之前,遭到日军的反击与围追堵截。

战士们在多日没有进食的情况下(被日军追捕无法正常进食),本就体力不支,部队行军速度异常缓慢,眼看日本人就要追上来了。

▲抗战前线旧照

为保护队友,福健一夫决定借着自己日本人的身份掩护队友撤离,他选择了独自一人停留在原地,掩护其他队友前进。不过,凶神恶煞的日本士兵并没有理会福健一夫,加快速度向大部队追去。福健一夫在情急之下举起机枪,扫射日本士兵,成功把日本士兵引向自己。这次扫射,福健一夫一共剿灭了20多个日本士兵。随后,日本士兵开枪扫射大部队,在子弹将要射中连长陈超凡之际,福健一夫以自己的身躯为他挡住这颗子弹,而福健一夫也因此牺牲,时年26岁。

03

此次战役结束后,福健一夫的战友返回战场,想要找到福健一夫的遗体进行安葬,却看到令人震惊的一幕。

福健一夫的遗体被日本士兵当场肢解了,被肢解的残骸被分散扔在各处,为换取和平落得如此下场。

▲八路军旧照

战争难免会有伤亡,但这些信奉日本军国主义的士兵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对同胞进行残忍报复。战友们清点了福健一夫身边的日本士兵尸体,共计超过20具。我方战士见此一幕,当即失声痛哭,他们从四处寻回福健一夫的尸骨,在现场进行简单的火化处理,之后,全体战士致敬默哀,举行简单葬礼。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敌对双方都是上层政权代表,并不代表普通百姓立场。

日本的军国主义不仅可怕,而且可憎,但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信奉军国主义,还有很多百姓,甚至士兵中也有人在反对这场战争,而这些反战声音,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语

虽然反战之人包括日本人,也同样值得尊敬。尤其是福健一夫这样的日本人,心怀大义,为了世界和平,为了救赎自己的同胞,不惜在战争中作出牺牲,这样的情怀实在令人敬佩。

参考资料: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山坡羊·潼关怀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