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诗,写出了堪比《静夜思》的思乡情,值得一读
古代交通不便,人们要出门办事,往往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回家,比如行商与赶考,常常一离家就是半载以上,当然,还有一类人离家的时间更长,那就是在异地做官之人,故而,我们能在古代诗词中读到不少“羁旅诗”。所谓“羁旅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自己读过的许多思乡诗其实就是羁旅诗,其中最有名的当然要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实,诗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羁旅诗,虽没有《静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诗中表达出来的思乡之情并不输于李白,并且他写这首诗时还是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之后,白天越来越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故而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广东地区至今仍旧有这样的习惯)。冬至半月是喜庆气氛浓重的节期,朝廷会给官员们放假,民间庆祝方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祭祀(祭天、祭地、祭神、祭祖)、贺礼(拜贺、送寒衣)、饮食、文艺(数九)等,我们四川地区如今保留下来的只剩下饮食——吃羊肉汤。
既然,冬至有大如年的说法,古人如果不能够在冬至归家,自然也是一大憾事,诚如杜甫所言“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咱们就来读一读白居易写在冬至的羁旅诗:
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那年,白居易远离家乡,独自在驿站中过冬至节,如果这一日在家,白居易会按照习俗,穿上新衣服去给亲朋好友祝贺,而今却只能在驿站中苦熬这一中夜晚最长的日子。这漫长的一夜要如何度过呢?白居易独自抱着膝盖枯坐在灯前,能够和他为伴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形单影只,实在是寂寞与凄清。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没有自己写自己有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是用家人深夜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家中亲人今夜一定是围坐在一起到深夜,也一定会聊着自己这个远离亲人的游子。
白居易由自己深夜抱膝枯坐,写到推想亲人思念自己的场景,在空间上扩大了思念之情,也留给大家足够的遐想空间。这种表现手法其实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比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都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借空间的扩大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显得那样感动人心。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远离故乡在外打拼的人,也会在节日之时越来越思念亲人与故土,中年人或许更能懂白居易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