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谝戴家湾

戴家湾名字的由来,竖立在戴家湾村村头界碑写的很清楚:“明初以戴姓居住渭水故道河湾,故名戴家湾。1958年成立大队,以‘戴’、‘代’同音改为代家湾,辖文家庄、苏家塬、代东村、代西村4个自然村。1966年更名为‘东方红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可见戴家湾的名字至少可追溯到明代初年。

这方宝地自古人杰地灵,宝鸡历史上发生的许多大事,都与这儿有关联。1957年,戴家湾被陕西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遗址。百度词条检索戴家湾遗址,便可看到“戴家湾遗址位于宝鸡市东7公里处的渭河北岸,是一处内涵比较丰富的大型古代遗址。现已发现,自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于此,遗址中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周文化及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以至三国、隋、唐等都有大量遗存,说明该遗址上人类已经活动了万年以上。”

戴家湾还有秦汉时期比较著名的陈仓古城遗址,也曾经是宝鸡境内28个古渡口之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典故发生在西汉,当时的陈仓城,就是指戴家湾这一带。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戴家湾三面环水一面塬,即南有渭河,东有千(汧)河,西有金陵河,北为蟠龙塬(古称“陈仓山”)。远眺渭河南是逶迤起伏的秦岭,西边是狭窄的渭河川道,渭河南岸是一片缓坡地,戴家湾地面开阔、平坦,北面塬坡平矮。临近的多条河流,给这里带来了天地间的勃勃生机,多样的地形地貌,四季分明的暖湿气候,造就了戴家湾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代,戴家湾名字映入世人眼帘,皆因自上世纪 初以来,陕西宝鸡戴家湾斗鸡台一带先后发生了四次重大的文物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宝鸡戴家湾和斗鸡台的名字便引起了历史、考古和文物界的密切关注。

一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代家湾村村民王奎在村北坡地取土时,发现包括1件青铜禁在内的30余件青铜器,其中,青铜禁属首次发现。二是戴家湾盗宝案。主角是盘踞西府凤翔的土著军阀党玉琨(又名党毓坤,绰号党拐子)。1927年秋天至1928年春夏之交,他征发宝鸡、凤翔、岐山等县的民众上千人在戴家湾持续进行了8个月之久的大肆盗掘文物活动,共挖出青铜器上千件,其中举世罕见的青铜禁再次出土(共3件)。一次在一处发现青铜器的种类、数量这样多,历来罕见,立即在海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戴家湾的名字再一次大震,引起了世人的刮目相看。三是1934年至1937年,由民国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和陕西省政府联合组建的考古会,在中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苏秉琦先生主持下,对戴家湾及斗鸡台进行了为期4年的考古发掘。尽管因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发掘和整理工作被迫中止,但它毕竟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学的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使宝鸡戴家湾和斗鸡台的名字和中国考古学的诞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次考古被誉为陕西考古“第一铲“。四是因陇海铁路改造,1983年市文物部门对陈仓城遗址再次进行了清理挖掘,出土文物800余件。

商周时代,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青铜禁,只有王室才能用,是一种倡导节制饮酒的青铜器,只在宝鸡地区出土过。戴家湾的青铜禁发现以前,人们还不认识这种器物,只在文献中见到过记载。戴家湾1901年出土的青铜禁被陕西巡抚端方收藏,端方死后被其后人卖给美国人,现被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1927年党玉琨盗戴家湾宝时出土的3件,2件下落不明,留存的1件,先由党玉琨带回存放在其凤翔府住宅(今周家大院),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围剿打败党玉琨后收藏,带回天津,曾损坏修复,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宝鸡戴家湾村出土的2件青铜禁,宝鸡石嘴头村2012年6月22日出土的1件青铜器,分别从天津、纽约、宝鸡启程,享受着特级安保待遇,漂洋过海,于2014年11月12日齐聚上海博物馆展出,一时轰动海内外。也许这3件青铜禁在宝鸡老家也未曾谋过面。

何尊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铭文中“中国”两字作为词组第一次出现。何尊与戴家湾出土的青铜器有相似的地方,有学者推测,何尊可能是当年参与斗鸡台盗宝的人私带出来的秘藏之物(何尊出土地贾村塬离斗鸡台仅4、5公里)。不管如何推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戴家湾能出土大量的高级别商周青铜器,在西周,一定是贵族的群居之地。

历史上,戴家湾最鼎盛时期,当属秦文公四年(前762,周平王9年)在戴家湾建陈仓城。古人选城都的原则是“枕山、环水、面屏”。戴家湾正好具备这三个条件,是绝佳的宝地。秦文公在陈仓城建都48年,使秦从此走向霸主,统一六国。这也是迄今为止被学术界认可的宝鸡市建城时间,按这个时间推算,宝鸡建城历史今年正好2780年。宝鸡历史文化学者霍彦儒老先生,在《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一文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考证及论述。

宝鸡名字源于秦文公时代所建的陈宝祠。相传,秦文公狩猎获一赤色宝石,名若石(即,陨石),以为神,携回陈仓城中加以供奉和祭祀,建起了陈宝祠,久而久之,这颗宝石竟变为“宝鸡”,后又成为美丽贤惠、法力非凡的陈宝夫人。这一幕幕动人的传说,从遥远的先秦时代传来“宝鸡”这座城市名称的远古回忆。

唐肃宗(李亨)二年(公元757)二月,唐肃宗途经陈仓县时,改陈仓县为宝鸡县。有史佐证。《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乾元元年改为宝鸡,以昔有陈宝鸣鸡之瑞,故名子”《大明一统志》“宝鸡县……唐至德初以秦文公获若石之异,改宝鸡县”。这样算来,宝鸡城市的名字也有1261年历史了。

陈宝祠成了“陈仓”与“宝鸡”的当仁不让的交接点。陈仓城和陈宝祠的历史沿革为戴家湾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今日之行政中心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渊源。

陈宝祠曾多次毁坏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1994年,由戴家湾村民杨居林提议,村民集资重建,市政协也给予了支持。市著名书法家任步武先生撰写了“陈宝祠”匾牌和楹联。陈宝祠2016年冬因意外烧毁。

在戴家湾生态公园,应选一个地方,复建陈宝祠,或建一个宝鸡城市始建纪念碑或纪念亭,记录城市发展的脉络,让人们记住城市发展的根。

在秦文公后,陈仓城在政治上的重要性远不如在战略上的地位。秦的政治经济中心转到凤翔。秦统一六国后,又在戴家湾这儿设立了陈仓县,归属右扶风管辖,直到后赵建平二年(公元331年)废弃。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重新设立了陈仓县,归属岐州管,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归属扶风郡管。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陈仓县移治留谷城(今宝鸡市区中山路一带),随即,戴家湾作为一个都城结束了使命。

1937年陇海铁路的开通为宝鸡奠定了新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陕西省第二大城市的重要地位;1941年陕西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由凤翔迁到宝鸡,使宝鸡成为关中西府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解放后大批“三线”重工业企业的入驻使这座小城人气倍增,城市化步伐显著加快。

戴家湾的再次腾飞,是2002年陕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宝鸡要建大城市”,宝鸡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做出城市“东扩、南移、北上”决策后迅猛发展的必须结果。原宝鸡县撤县设区成立陈仓区后,宝鸡城市骨架一下子向东延伸了20多公里,宝鸡市党政机关从老市区迁出势在必行,于是,历史又一次锁定了戴家湾,戴家湾作为行政中心成了不二选择。

宝鸡市行政中心,2005年5月26日奠基开工,2007年12月24日机关搬迁。总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广场绿化面积近9万平方米。集市级党、政、群等1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在此办公。政令法规从这里发布,经济文化政策在这里决策……。这里成了宝鸡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之地。

2009年,宝鸡市抢抓国务院《关天规划》机遇,提出“一带一轴五组团”城市布局结构。这个规划拉大了城市的骨架,为“四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轴”围绕戴家湾,沿南北展开,北接蟠龙新区(蟠龙塬),南至高新区、高铁南客站。西宝高铁2013年12月20日顺利开通,宝鸡南客站随之投入使用,使宝鸡跨入高铁城市行列,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通车,宝鸡人的出行更方便了。戴家湾大转盘现在成了宝鸡城市的交通枢纽,是宝鸡最忙碌的转盘。

值得一提的是宝鸡市行政中心的新建,完全采用城市经营的模式,整个建设实际上是原政府部门用地、设施腾挪置换的结果。由于戴家湾本身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适中居中。加之宝鸡厚重的周秦文化积淀,在建筑外形设计、建筑布局、广场布局上置入了不少传统元素,刻意安排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机关单位摆布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落成后的宝鸡市行政中心没有院落,呈全开放式,整个建筑群高大巍峨,庄严肃穆,层次分明,左右对称,开合有度,浑然一体。当人们站在正南广场或站在蟠龙塬顶全视行政中心时,有一种大气、宏伟、端庄、正规、对称、厚重、威严的视觉享受。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一过蟠龙大桥,路东侧,从高速公路辅道从南至北,建国饭店,行政中心广场,“凤飞九天”雕塑,行政中心建筑群(1-7号楼),鹏博商务中心,仿制大克鼎,戴家湾大牌坊,盛世广场,食尚街,戴家湾生态公园,1179阶的大踏步,蟠龙塬大牌坊,蟠龙塬文化公园,一溜拾阶而上,到蟠龙塬顶,皆是精品建筑,精品园林,精品美食,精品物业,展现了宝鸡城市的形象。

行政中心的建设,使戴家湾村,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城边变城中,戴家湾村一至六组村民全部搬迁住进了政府统一建设的戴家湾小区,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孩上学更方便了,特别是初中生、高中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老人的寿数增加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更健康、更文明,幸福指数更高。同时,带动了行政中心以东三迪小区、兰宝小区、朝阳花城等生活小区建设,使陈仓大道很快繁华了起来。

现在,戴家湾真正成了宝鸡城区的东西南北中心轴线及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成了宝鸡城区渭河北,经二路、陈仓园、东岭后的第四个商圈。行政中心建筑群、“凤飞九天”雕塑、两个大牌坊、大踏步,已成了宝鸡市的标志性建筑,白天气宇轩昂,晚上灯光灿烂,特别是蟠龙塬大牌坊特别的高大醒目,成了晚上宝鸡的地标。

两个大广场、两个大公园,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早晨,到处是晨练的人们,来得早的公务员,也自觉加入了溜圈的队伍。到了夜晚,广场舞此起彼伏,临路边,一年四季雷打不动的交际舞,已成了广场的一道风景线。每年一到10月,行政中心广场就成了菊花的海洋。从2016年开始,宝鸡金秋菊展的主展区已移至行政中心广场,方便了群众观赏。每年结合菊展,都有各行各业的成就展,广场也成了展现宝鸡发展变化的一个窗口。

食尚街名符其实,几年功夫,成了戴家湾最时尚、最舌尖的一条街,也是一条网红街。既有宝鸡的传统美食名店:民族饭庄、三好食堂、李四羊肉泡馍、王军扯面,还有全国著名的美食连锁店:鱼厂、花田煮臻牛锅、一品粥火锅、花溪王,至少有30余家店铺,美味多多。时常隔三差五打打牙祭。

戴家湾村一直归金台区陈仓镇管辖,曾为西北有色金属七一七地质勘探队、宝鸡工业学校、西北油漆厂、宝鸡棉纺厂等国营、民营企业及行政中心广场到蟠龙塬文化广场建设提供了土地资源,为宝鸡的社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戴家湾村主要以坡地为主,为改善生产条件,从1940年至1962年,戴家湾人先后在“脚劳”杨生昌、杨高升、杨海等带领下,从联盟村开渠引水,引洪漫滩,利用渭河水泥沙,淤地造田,把渭河主河道向南推移了近450多米,造出滩地近1500多亩。这种愚公移山式的战天斗地精神,可敬可赞。现在的行政中心、棉纺厂占用的地,浸润了戴家湾几辈人多少汗水。

改革开放后,戴家湾村一至六组陆续由坡塬地带及铁路北搬迁到现在的盛世广场,6个组沿东西摆布,是典型的城边村。行政中心落成以前,戴家湾人生活消费,一直在斗鸡。据宝鸡县志记述,陈宝祠历史上总称为祀鸡台。秦文公为祭祀鸡峰山的石鸡和陈宝夫人建立祀鸡台,斗鸡台即祀鸡台。斗鸡的名字源于斗鸡台,斗鸡名字因当年修建斗鸡隧洞、设立斗鸡火车站逐渐成名,斗鸡因抗战期间建设的十里铺厂区而繁华,是宝鸡最早的工业区。1985年第一次来宝鸡,就跟同学寄宿宝鸡中医学校,第一次在影剧院看电影,就是在斗鸡影剧院。

戴家湾生态公园及上塬路,使宝鸡峡引渭渠戴家湾段成了引渭渠市区段最美的一段,交通便捷,位置适中,干净整洁,生态养眼。站在渠边,南眺,行政中心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秦岭千山竞秀,北望,塬边林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周原堇荼如贻。

2017年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分别入选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不久的将来,戴家湾生态公园东边将建设长乐园神州文化体验先导区,武汉荣氏家族企业申新纱厂的“西迁精神”,宝鸡申新纱厂(现陕棉十二厂)的窑洞车间,将把宝鸡红色工业再次展现给世人。《西迁!西迁!》,申新厂子弟冯驱老先生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行政中心这一块,原来就是戴家湾村民的菜地,是一块待开发处女地,也许戴家湾的繁华就等着千年后的轮回。宝鸡这块神奇土地的都市梦,穿越千年,在戴家湾又一次相聚,贯通融化,发展壮大……

戴家湾的沧海桑田,见证了宝鸡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这真应了蟠龙塬大牌坊正面的长联:七千年历史开卷凤舞陈仓真宝地;八百里秦川入怀龙腾华夏仰鸡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