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三亚梦”:哪个东北人没有套海南房?
在三亚,一个有文化的东北老哥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如果你读过历史,一定会发现,北方的游牧民族们,穷尽一生都是要往南方打的”,最后加了一句,“咱东北人也一样”。
据说,每一个东北人心中,都有一个三亚,那是苦寒之地对温暖的极致想象。
三亚,是东北人的“圣地”。在三亚,几乎每个行当,你都能看到东北人的身影,开餐馆,开旅馆,开出租,开公交,卖房子……甚至海南黎族特色餐厅,老板也是东北人。
从长春专程来三亚过冬的张家齐老两口这么说的,“东北那嘎太冷了,一到冬天风湿病就犯。到了这,腿也不疼了,天天都能穿大裤衩子。而且哪哪都是红花绿叶,看着就开心,艾玛老喜欢这了。”
一个开出租的东北小伙儿跟我唠:“在哈尔滨,冬天在屋里,裤衩背心儿。出门得穿:线裤、薄绒裤、厚毛裤、牛仔裤、衬衫、绒衣、羽绒服、帽子……这一套下来,门都不想出了!在三亚呢?同样裤衩背心儿,媳妇儿瞅我一眼:遛狗去? 我二话不说,穿鞋就走!”
但寒冷,并不是东北人南下的原动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发生了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一是国企职工下岗潮;二是海南的房产热。
曾经的东北重工业,是共和国长子。曾经的“北大荒”也逐步变成了“北大仓”。在那个时代,作为一个东北人是充满自豪与满足的。
但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东北首当其冲。1997年底,东北国企员工下岗的数量达到了259万,同比全国下岗人数占到了22%,等于说是全国每5个下岗工人,就有一个是在东北失业的。王千源主演的《钢的琴》,就是那会东北下岗工人生存的一个写照。
此后,东北虽然经过一系列国家的大力扶持,但经济起色不大,大量人口外流。
在响彻全国的“从头再来”歌声里,下岗的东北人却真实上演了一出“出东北记”。
在中国的另一头,在东北人出东北的时候,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破了,全岛上下,烂尾楼遍地,每平米300元的房子无人问津。
那会,在东北,“走出去自谋生路”的呼声此起彼伏,在海南,“走出去寻找出路”的共识一浪高过一浪。一个要“谋生路”,一个要“寻出路”,于是东北、海南一拍即合。
东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海南卖房传单,“包机票”,“包吃住”的看房团一个接一个。此时东北人就像当年闯关东一样,拿着从东北带来的工龄买断资金去了海南,出现在海南的各个售楼处。这是东北人第一次南下买房潮。
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东北选择了海南,而是海南选择了东北。
三亚有很多个上了年头的“东北宾馆”,这是很多个东北人来三亚落脚的第一站。“东北宾馆”容纳了一个个东北人的“三亚梦”,很多人从这里开始,走出了自己在三亚扎根的第一步。
最早进军三亚的东北人,随着三亚旅游业的发展,站稳了脚,从地产,餐厅到住宿,再到关于旅游的一切,三亚的成功成就了东北人。累计了资本之后的东北人,继续买房,深度开发了渔村三亚。
而在东北老家,三亚能发财的消息随着衣锦还乡的东北人一传十十传百,更多的人接踵而至。
在竞争激烈的三亚楼市,更有开发商发出了灵魂拷问:哪个东北人没有套海南房?直戳戳扎中了怀有“三亚梦”的东北人的心。
根据海南省住建厅的数据,2014年海南省的购房者里,外地购房者占比达到了87%。而在三亚,东北客户占到了79.6%,相对其他省份的人来说构成了碾压式的优势。三亚副市长李柏青说:“如果北方的几十万外来人口撤出三亚的话,这个城市可能一夜之间变为一座空城。”
据统计,三亚的岛外籍人口,有67.12%是东北籍人口。在海南三亚养老的异地老人近40万,其中东北哈尔滨籍的老人就占20万,站稳了半壁江山。
在三亚街头,金手勺、金掌勺、金碗勺、金厨勺……等诸多“勺字辈”东北饭店,明明白白地告诉抵达三亚的游客,东北人在三亚的密度。
同时,三亚也一步步坐实“东北省三亚市”的说法。很多持有东北医保卡的东北人,如今已经可以在三亚直接刷卡买药,并且在三亚的医院刷卡就医。2018年,因为三亚的东北人太多,哈尔滨公安局在三亚开设了警务站。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异地警务站。
最北的人和最南的人交汇在了海南。二者之间巨大的地域文化和习性差异,在社会融合上,一直冲突不断。
据说,“粗鄙”、“嗜酒”、“吹牛”几乎是三亚本地人眼中,东北人的标准形象。在他们看来,这些东北人,在三亚凌晨的街头巷角大排档,喝着廉价啤酒,扒着蒜,吃着大腰子和烤韭菜,彼此宽慰失意、相互吹捧牛逼,一阵阵不加节制的大笑响彻天际,间或一两声“我们不一样”的变调歌声,混杂在徐徐吹起的海风里,是不能忍受却又被动接受的现实。
据说,三亚当地人面对汹涌而至的东北人,还编了一首顺口溜:
美丽富饶海南岛,
来了一群东北佬,
下了飞机脱棉袄。
胖的多瘦的少,
老的多小的少,
冬天来夏天跑,
称自己是候鸟。
吆三喝四嗓门高,
翻脸就要动拳脚,
候鸟一到物价高,
脱吧脱吧洗海澡。
轮椅的拄棍儿的,
上气不接下气的,
有钱闲着没事的,
迅速站满海南岛,
当地人烦的,受不了!
但这毫不影响东北人的生存意志。抵达三亚的他们迅速入乡,并把自己的习俗铺开,让当地适应。前两年或者还在打工,第三年就开始琢磨咋弄个小买卖,第四年,亲戚朋友闻风而至抱团发展。就这样一点点扎下根来,开枝散叶。这是走出东北后,东北人的“生存哲学”。
因此,很多走南闯北的普通东北人对温暖的三亚是有感情的,这是“混到最差,也不担心自己会大半夜挨冻”的地方。
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东北人如今也在逃离三亚这座城市。
“三亚”已经不是他们熟悉的“三亚”,随着三亚旅游的深度开发,这里的房价持续走高,物价也日益高涨,无法承受的生活成本,开始让相当一部分东北人逐步溢出三亚。同时,2018年,海南省全域限购政策的升级,也逐渐让“待不下去了”成为共识。
走出三亚的东北人没有回老家,但也没有走远。
对海、对温暖的执念,让他们“往北稍了稍”。广西的北海、防城港,广东的湛江,惠州,阳江等城市挤入了诸多从三亚溢出的东北人。
在防城港,当地房价也一时间由此前的5000元/平方米攀升至7000元/平方米左右。部分楼盘一度在2018年中达到了近年来的高位,站上了8000元~9000元/平方米的高点,对这个西南边境城市来说还是首次。
防城港,龙马明珠广场上,一个小男孩说:“我和爸爸、姥姥过来看我们的房子,过两天就回去了,家那边既不能看海,还很冷。”
来自黑龙江的刘姐是一家酒店的服务员,因为老家几个朋友在北海置了业,她也在去年买了房,现在在北海边打工边享受20℃的冬天,夏天再回老家。
“三天一层楼”,是北海当地人形容本地房地产汹涌进化的说法。在背后,是蜂拥而至的东北人,以及他们“穷尽一生往南方打”的“生存哲学”。
或许,两广的这些城市会成为他们的“新欢”,或许,是东北人“三亚梦”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