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行业遭遇“减速带”,激光电视如何引领行业再回“主干道”?

对于中国彩电行业而言,过去几年国内市场环境并不友好,创新技术受阻、整体销量下滑等问题成为了摆在各大品牌面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进入2019年后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根据第三方权威市调机构奥维睿沃(AVC Revo)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和销售总额双双下降。

与整个行业整体颓势不同,激光电视品类却成为了行业一股清流,以奥维睿沃(AVC Revo)发布的《2019Q1中国大陆激光电视市场总结报告》来看,单单在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激光电视的出货量就已经达到了3.8万台,同比增长95.9%;销售额8.0亿元,同比增长52.8%。

那么问题来了,在整个行业陷入寒冬的情况下,激光电视为何能够异军突起呢?

这与其本身的产品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在激光电视成为了彩电行业最具潜力的中坚力量之前,行业主导产品品类为“液晶电视”,相比传统的CRT、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从功耗、环保、画面真实度/真实度以及便携程度等方面等更具优势,但在轻薄、屏显、护眼等方面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而激光电视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一,激光电视源于反射成像的被动发光,被动发光相当于月亮的散射光线,光感上更加柔和、丝毫不刺眼,对于眼睛干涩、疲劳、用眼过度的人士,还有儿童、老人、孕妇等需要特殊呵护的人群,激光电视是其购机首选;

其二,激光具有极高的光谱纯度,色彩准确,拥有最好的“颜色表达”能力,在实际屏幕显示方面更加具有优势,想要享受极致的视觉体验,看电视没有“假”的感觉,最好的选择就是激光电视,因为它的平均色彩覆盖可达到人眼的90%以上;

其三,省电!在液晶电视低功耗的基础上,激光电视能进一步降低功耗,同屏幕尺寸大小的激光电视比液晶电视,功耗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其四,在同等屏幕尺寸及性能指标下激光显示更经济,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大屏需求;其五,液晶电视的屏显材质为LCD面板或者OLED屏幕,其能耗巨大且生产线投资动辄百亿,而激光显示投入较小且产业链较短,能够更好的控制成本,拥有更好的行业前景。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的产品优势,激光电视才拥有了前面这一系列的成绩。而在9月19日的首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杨旭东也明确表示,百家企业合力共赢来壮大中国的激光电视产业,激光显示技术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所有激光电视品牌中,不得不提及的则是中国彩电领导品牌海信。早在2007年,面对同行各种质疑,海信毅然决然选择了一条行业前所未有的道路,即研发“激光电视”。当时强如三星、索尼等国际一线品牌在简单尝试过后都选择了放弃,原因在于技术的不成熟与庞大的资本投入。而海信选择坚持的原因只有一点:突破日韩企业对显示技术的控制,开启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定义的彩电发展道路。

“摸石头过河“,整整七年,以刘卫东为代表的海信技术科研人员在面对各种失败、质疑的大环境中坚持了下来,最终找到突破口并研发出成熟的产品。从2014年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到2019年全球首款叠屏电视海信U9,海信快速进行着产品迭代更新,每年推出一代激光电视新品,从2K进入4K,从单色进入双色。

激光电视前景非常诱人,截止到目前,海信、长虹、TCL、创维、康佳、海尔、小米等在内的国产家电巨头已经纷纷投入激光电视阵营。当然,这一行业前景同样被诸多外来品牌看在了眼里。

以LG为例,在2019年CES展会上,作为目前大尺寸OLED面板最大供应商、OLED电视坚定推动者的LG展示了其最新推出的120吋4K超短焦激光电视,同时三星、索尼、飞利浦、夏普等主流品牌也均有相应产品推出。可以说,在海信等国产品牌的带动下,LG等全球巨头合力引爆了激光电视市场。

随着研发系统、国外认证与世界工厂的发力,以海信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将推动激光电视产品成为海外家电市场的主流,向外界传递中国品牌的产品理念和价值,让海外消费者共享中国“智造”的美好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