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茶老街
我是一个怀旧之人,对古镇老街总是情有独钟。所以,当我跟随“江海寻梦”采风团走进如东栟茶这个千年古镇时,这里的老街便成了我最心仪的去处。清晨的老街是安宁的,却又充满了浓浓的市井气息。从西街入口,青石板路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着,一眼望不到头。许是昨晚下了雨的缘故,那些被磨得斑驳陆离的石板,湿漉漉的,泛着青幽幽的光。与有些江南古镇不同,栟茶老街中间横铺短石板,两侧竖铺长石条。据传,中间是专供官人乘轿行走,两侧则为佣人提灯照明所用。行走在这条悠远的青石板路上,时光一下子慢了下来,我仿佛看到了昔日栟茶人来车往的足迹。随行的摄影家一边走,一边举着相机寻找青石板上的图案。很可惜,大多数石板上已踪迹全无,偶尔有几块也是模糊不清了。后来,大家终于在寿圣寺门前的地上发现了一幅有趣的图案。有人说这是一朵绽放的花,有人说这是一种图腾,还有人猜测这或许是哪座古建筑上的遗存。众人一时莫衷一是。最后,有人做了一个独到的阐释。他说:“看,中间是一柄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旁边的则是如意,这个图案寓意着吉(戟)祥如意。”想来也是,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祈愿更能深入人心呢?老街两侧是低矮古旧的民居,白墙黑瓦,古朴简洁。有些老屋,门扇上贴着大红春联,门楣上垂着挂签,喜气洋洋,一派祥和。屋门随意敞开着,不时探出一张和气的脸庞来,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你朝他(她)微笑,他(她)也还你一笑,那亲切的笑容就像开在层层黑瓦片之间的紫色小花,很快地在你的心上投影出一幅画来——青黛色的老织布上浸染的花簇。或许住的时间久了,这里的人,气质也或多或少沾染上了一些老街的脾性:安静,从容,淡泊,悠远。瞧,这位满面红光的老婆婆,正在门口安闲地剔着文蛤肉。我好奇地上前问她:“老婆婆,这文蛤多少钱一斤?”老婆婆慈眉慈目,微微一笑,一口质朴的如东方言。我虽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依然能感觉到她的欣喜和热情。想起友人早上发来短信,让我一定要替他好好走一走栟茶老街,因为那里住着他一百岁的奶奶。我笑了,百年风雨,百年沧桑,友人的奶奶和眼前这位老婆婆一样,心意笃定地守护着老街,见证着它的前世与今生。老街上有一股味道,越往里走越浓郁。我不说你也知道,那是烧饼的香味。烧饼是栟茶的地方特色美食,老石板街上有好几家烧饼店,最有名气的要数“一柱楼”了。店铺不大,生意却很好。除了我们,还有好些人等着烧饼出炉呢。店里的师傅,正把一个个酵团在案板上滚得扁圆,然后放上馅料,再揉成团。“咚咚”的揉打声,在空寂的老街上传出去老远,似乎是有人在大声吆喝着——烧饼要出炉啦!终于出炉了,我的味蕾一下子绽放了。金黄色的烧饼上裹了一层黑芝麻,冒着白色蒸汽,散发着虾籽肉馅儿的鲜香,咬一口,酥脆脆,香喷喷的。吃过烧饼,我们来到大东旅社。这是栟茶古镇上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富有特色的一栋古建筑。上下两层,青砖黛瓦,砖木结构。门楼却为欧式风格,看起来别有情趣。小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是中共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听说电影《51号兵站》,就是以发生在大东旅社的故事为素材拍摄的。原以为楼里已空无一人,不曾想还住着一位老妪。与她闲谈中得知,她的子女们都在外地工作,但她舍不得离开住了几十年的老楼,觉得还是住在这里惬意自在。说话间,我抬头瞥见晾晒在二楼栏杆上的床单、衣服……顿时,一股暖意油然而生。踏着青石板路往回走,一个个小巷的名字跃入眼帘:育婴巷、留婴北巷……朝那些逼仄的小巷望去,密密匝匝的旧民居浸透着人间最淳朴的温润。我的心里像是装满了陈年美酒,每走一步,便氤氲出醉人的香气。喜欢这条老街,在这里,无论驻足、眺望或冥想,都让人心生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