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找找家里的老物件,时光有味

家乡话,眷与转同音,比如亲眷、转药方。母亲讲,亲眷亲眷么就是转转的啊。家谱里,宗规第九条讲:“亲邻当恤。亲邻近则朝夕相见,远则情义相关,须通有无,恤患难,勿以强侵弱。”古人其实活得挺通透的,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不过三代。想想也是,时间会抹去很多,大水难免冲了龙王庙。转个念想,西出阳关无故人,但天下谁人不识君,可又须谁人来识君?

人多偏爱群居,人多了可以比势,老子厉害,老子祖上厉害,老子家门口那棵树都长得大一圈。所以,亲眷不过如青苔,浇点水,就会长出来。所以,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不要落井下石就已经很好。

阿太手里造了大间青砖瓦房,码头翘角,灰瓦白墙木结构。当年填地基用土,离房子几百米的地方,挖出一个大泥坑,放上水,能养几百斤鱼,抵得上一个大池塘。砌墙,还用了不少糯米作浆,黏啊,在当年也是大手笔。

老屋的码头墙,十多年前拍的

我给它取名《龙抬头》

前些年,一场大火,只留得四面危墙。后门路边一棵五层楼高的大椿树,都烤得枯死了。水火无情,祖辈心血化作火焰浓烟,不过饭后闲谈。怕雨天墙倒伤人,全扒了。母亲留了我家那份两堵墙,借墙造了间小屋,放些杂物,也曾作狗窝,现在养了五只鸡在里边。

若没有这场火,老房子就赶上了新时代,外墙上能贴一块牌——桐庐特色民居。稍稍修整,就是几间好客房。站二楼窗口,眼前是大片良田,油菜花开,黄得艳,香得腻,一条富春江,静静东流水。

老房子里有两个老物件,石臼和石磨。

每年清明做青果,冬至做麻糍,乡邻都来我家舂青舂糯米。这是个体力活,也是技术活,男人用力舂,女人手蘸水眼疾手快清石臼壁,拢青团糯米团。热热闹闹。用来舂的那根大木棒,叫杵臼,两头粗圆,向中间渐细,刚好双手一握,用得出力,使得上劲。

网上找图,这个形体饱满

较像我家老屋里的石臼,就个头小太多

石臼用大青石凿出来的,“每一块木头都是一尊佛,只要去掉它多余的部分”——大青石去了多余部分,成了石臼,内壁光滑,外壁见得千锤万凿的痕迹,虽无花饰,但也精致,好手艺。

大火时,杵臼旺了火,石臼炸裂。属于它的时代结束了,乡邻去别处舂青舂糯米了。时间就这么过去,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没有了房子,便不会再有什么事,以前的事也少了盛它的器皿,随风散了。

我特意去找石臼,屋基上碎石瓦屑,炭黑土焦,荒草及腰,杂树几米高。

火烧屋基,大门台阶,碎石瓦砾黑炭

石臼不见踪影,只寻得一块月牙残片。母亲一眼就认出了它,“这是石臼上的啊。”它的外壁依然保持凿痕,内壁依旧光滑,仿佛可见当年它也是有包浆的啊。

石臼的月牙残片

我很清楚地记得,大火后,破石臼就在大门青石条门槛旁的,它一直就在那个位置,磐石不移,只是裂成几块,多了满身烧痕。现在不见了,大概被人捡了或卖了,修补了,作装饰了,虽然不值钱,到底也算个沉淀了时间的古董嘛。

对石磨的印象很浅,年久淡忘,但家门口地上随意放着上下两片磨,上片已缺了一块,也没了磨芯,没了磨柄——这些用木头做的嘛,不似石头这般坚硬。总体上,两片石磨保存较好,能多个话题,与母亲谈几句天,让过去的日子多一个标签,戳一下记忆,能记久一点。

一副石磨

石磨下片,上面

石磨下片,像圆圆一层蛋糕,正中间有方孔,外圆内方铜钱样。它的上面,有浅浅凹槽,与石磨上片的下面相合,如螺纹般匹配,磨碎五谷杂粮。这方孔是用来插磨芯的,磨芯将上下片磨盘稳在一起。只是石磨上片插磨芯的孔是圆的。

石磨上片,下面

石磨上片,从上面看,一圈宽约三四公分的边,内里凹陷一二公分,是个圆形大平面,若画个阴阳八卦图,在八卦的圆点位置有一个穿透的圆孔,是用来放入要磨粉的五谷杂粮的。从下面看,则有两个圆孔,一大一小,大的似逗号,有一定的空间,方便谷物进入磨面。小圆孔在正中间,是用来插磨芯的。

石磨上片,插磨柄的方孔

在石磨上片的侧面,偏下位置,有一个方孔,用来拴磨柄的。磨柄长什么样,没印象;这石磨怎么磨,我能想象,但没什么印象,似乎家里从来没用过,毕竟有了加工厂,电一通,机器一开,磨粉磨浆分分钟的事情,省时又省力。老物件,有智慧,但终究时代不一样,先进的、方便的会替代原来的。

对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总是好奇。这石磨到底怎么磨呀?巧了,刚在朋友圈看到一视频,正是磨磨,恰是这样一副磨,吱嘎吱嘎,开磨吧。

“竹姑娘”的视频,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磨是放在一个木槽上的,从上下片磨之间细缝中出来的粉末浆水,就汇集起来,流进盆子里接起来。若想磨得更细腻些,多磨几遍就是了。我在想,会不会把石磨自己磨成粉混在食物中?青石硬,两片磨之间又夹着五谷,石磨本身的损耗应该不大,但多少应该有一点磨损吧。

有的石磨,槽也是青石凿成的。

网上找图,磨米粉

啰啰嗦嗦讲了这些,收个尾。想起鸡年过年随手写下的一段话:儿子入睡。站院子里看会星星,好多星,抬头便是北斗七星,比刚才偏西了五六米。如富春江对岸的灯火,虽不是手可摘,但很近,不过千余米。飞机一架架闪过,像星星,只是灯有红色。黄狗在旁摇尾,打火机一响,它又跑开去,四处巡逻。夜不深,狗在吠,听不见虫鸣,偶有烟花,新年第一天就要过去了。也是平常日子。(2017.1.28)

对啊,哪一天不是平常日子呢。

今天大年初四,有空就找找家里的老物件吧。可能也没多大用,找与不找,老物件总会不见的。找了,至少多个闲谈,花一点时间,反正都是平常日子嘛。平平静静地尝尝老物件的味道,也是“平尝”。

公众号“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QQ群:528037856

(0)

相关推荐

  • @汝城人,这些曾经使用过的工具

    文|何优秀  图|郭应华 犁耙 "稻田里拉犁耙----拖泥带水",答案就是犁耙这一农具的歇后语.它也有点像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犁是把地翻开的,耙是把土弄碎的,钉齿多.犁田时,黄牛在前 ...

  • 捣年糕

    (朗读者:原野风) 在我童年时代,有许多值得怀念的记忆,捣年糕,也许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不管穷的富的,每家每户都会捣一些年糕,以作为方便的食粮长久储存. 一过农历十月,年关即近,母亲们就开始为捣年糕 ...

  • “耐饥丸”微头条

    清朝有一种方便食品叫"耐饥丸",做法如下:整半锅糯米,炒到发黄,倒石臼里晾着,再整半锅红枣, 蒸熟后,去皮去核,也倒到石臼里晾着.然后用大杵使劲捣,把石臼里的糯米和红枣捣烂捣匀,捣 ...

  • 悠悠艾粿香

    上周日下午,约了几个同事到家中喝下午茶.当天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晒清明艾粿的纯美女和艳子过来时,不约而同都顺手拎了几个刚刚出炉,还微微带着热气的清明粿. 姐妹们一边煞是开心地吃着富有诏安特色的清明粿,一 ...

  • 老物件《石磨》

    岑春徽/摄

  • 【岁月流金】老物件·时光(系列散文之一)/赵文卿

    编者按:岁月流金,曾经的老物件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它们的余温尚在,仿佛如昨.握着这些余温,打捞起一些闪光的记忆,是对它们最好的纪念.从本期开始,"西平文学"公众号将推出赵文卿老师的系 ...

  • 【老物件·时光】赵文卿系列散文之二:木拖车·木风箱

    编者按:岁月流金,曾经的老物件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它们的余温尚在,仿佛如昨.握着这些余温,打捞起一些闪光的记忆,是对它们最好的纪念.从上期开始,"西平文学"公众号将推出赵文卿老师的系 ...

  • 【老物件·时光】赵文卿系列散文之三:水缸·水瓢

    水缸·水瓢 司马光砸烂缸的故事尽人皆知.一段时间以来,我曾对有关这一故事的儿童启蒙读物表示怀疑.因为我总觉得读物插图里,司马光所砸的缸的位置画得不对头,它不应该在花园里,而应该摆在厨房里.后来我想,插 ...

  • 【老物件·时光】赵文卿系列散文之四:灯盏·鏊子

    灯盏·鏊子 文/赵文卿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灯盏的解释是:没有灯罩的油灯(总称).从括号里的"总称"二字可以看出,"没有灯罩的油灯"应该是有许多 ...

  • 回味旧时光——商都老物件

    [黑墨镜]样式古老黑墨镜,防晒效果就是硬.雪后戴着黑墨镜,不怕反光晃眼睛.风天戴着黑墨镜,走路不怕风沙盯.电焊戴着黑墨镜,不怕刺眼焊火星.骑车戴着黑墨镜,仰着脖子比较兴.相亲戴着黑墨镜,显得小伙有个性 ...

  • 回味旧时光——农村的老物件

    旧暖壶,竹皮皮,均匀编织好工艺,又轻便,又透气,实实在在好东西.水烧开,灌进去,温度保持人满意. 小石臼,不算高, 表面好像疤核桃.臼子里,却很好, 光滑疑似把光抛.顶端大,底部小, 一凿一斧石匠凿. ...

  • 随时光一起消失的15个老物件,用过最后一个,说明你真的老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渐渐的占据了人们的生活,记忆中村后面的小河现在也是浑浊不堪,时间不仅把我们逼得越来越成熟,也带走了童年里的一些回忆.今天小编整理了15件老物件, ...

  • 家里不能丢的几样老物件,第八个人人都有,小心错过一套房!

    中国红木产业影响力微媒体! 传播红木文化, 交流红木知识 发布供求信息, 关注市场动态 分享国学智慧, 品读百味人生 红木  |  木材  .  家具  .  工艺品 每个老物件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 ...

  • 农村家里五种老物件不要扔,现在很值钱,尤其是图五

    篦子,一种竹制品.当时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一些孩子头上会长虱子,这是就会用到这种篦子了,十分有效. 纸币:纸币是时代的货币,每个时代都是更新换代,这些老纸币在过去的农村中流通,但是随着国家的变迁,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