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夏朝之旅一一古埃及深度游纪实(5)一一体验阿斯旺
阿斯旺大坝
原本打算每天实时写发游记,但是回到酒店时,已经累到不行,上传了几张照片后,大脑迟钝就昏昏欲睡,只好放弃每天实时发游记的念头。对推动中国人口政策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黄老师也参加了我们这次旅行团。黄老师对埃及夏朝论一直非常关注,曾在2016年初在财新网上发表“古埃及与华夏文明起源真有关系吗”的文章。第二天吃过早餐后,在酒店大厅等待集合时间里,黄老师拿出了《发现夏朝》一书就跟导游马奇开始介绍埃及夏朝论大概,马奇从未听过这样“神论”,一脸茫然,暂且按下不表。
今天我们是要乘飞机飞往阿斯旺。中巴车一出酒店不远,我们就看到街头一个有古埃及文字的方尖碑。开罗、阿斯旺等城市街头经常可见方尖碑,有真的,有假的,没有文字的方尖碑一般都是现代制作的。阿斯旺是埃及南方城市,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据说自2006年5月13日以来,阿斯旺没有测得任何降水。它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北,是埃及和努比亚之间的贸易重镇,其名据说即是古埃及语“贸易”一词的对音。开罗机场安检很严格,要过两道安检,要脱鞋、脱裤带。在候机时间,看到我们相机哥在专心致志读一本外文埃及书,我拿过来一看,看不懂,原来是德文的,这才知道我们相机哥原来是留德的张博士,会英、德、法等好几种语言,顿时给跪了。
开罗到阿斯旺大约有900多公里,大约需1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我们9点多达到阿斯旺,一下飞机,立即感到温度陡升。在开罗机场出发时,发生一点小事故,在酒店门口,服务生遗漏了我们一位队员的行李箱,导游马奇紧急电话联系酒店,找到了行李箱,并随后紧急送往机场办理托运。终于在阿斯旺机场取行李处取到了该行李箱。失而复得,大家悬着的心情一下子都放轻松了。来了一辆中巴,人和行李装车后,就直接开往阿斯旺大坝。
阿斯旺大坝最早于1898—1902年建造,是英国人修建的,用于灌溉和发电。到60年代,该坝已不能适应土地灌溉和电力供应的需要,于是埃及政府在苏联人帮助下在旧坝上游5公里处开始修建现在的大坝,于1971年完成。目前,大坝的发电量能够保证全国大部分的用电需要。阿斯旺大坝使河水向上回流500公里,形成蓄水量达164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纳赛尔湖,这是以埃及总统纳赛尔名字而命名的。阿斯旺大坝可以平定洪水,阻止了尼罗河每年的泛滥,能贮存足够用几年的富余水量。80年代尼罗河流域曾发生严重干旱,苏丹及埃塞俄比亚发生饥荒,埃及却因有此大坝而幸免于难。但修建大坝也造成了沿尼罗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由于河水不再泛滥,尼罗河两岸土壤甚至出现了盐碱化。对尼罗河下游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尼罗河的河床受到侵蚀,尼罗河三角州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也对库区内原古埃及遗迹和文物造成了灾难。其水库在1964年一期工程结束后便开始蓄水,为抢救水库区内的埃及文物及古迹,196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示下,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抢救工作,24项古迹被迁移或赠送他国。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发动了一连串救援活动,抢救回部分古迹,但仍有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惨遭灭顶。舟总为此一路上痛心不已。
在阿斯旺大坝桥头有军队驻守,导游警示不要拍照。据说曾有游客拍照军事区被拘留盘问。我在车上不小心偷拍了一辆装甲车,照片就不放了。坝头可见莲花状的大坝建成纪念碑。大坝上有荷枪实弹士兵往来巡逻。还可以看到大坝不远处纳赛尔湖上小岛上有个神庙遗迹。
(谷哥卫星地图,白色线是汽车行进示意路线)
途中路过阿斯旺大学。人民网曾报道阿斯旺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有歌曲、诗朗诵、相声、讲故事和大合唱等。为帮助阿斯旺大学开展汉语教学,中国先后派出多批志愿者教师。教师们为埃及青年学生渴望学习中文、热爱中国文化的真诚所感动,不畏环境艰苦延期回国。在笔者的“鹰蛇之夏”微信群中就有一位来自开罗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的大三女学生,艾因夏姆斯大学是中东地区著名的高校之一。中埃人民友谊万岁!
(人民网图片:阿斯旺大学“中国文化日”活动)
车子开进大坝,还需要买票。导游买好票分发给我们。下图照片可以看到大坝下的发电机组,往北看5公里处就是原来英国人修的旧大坝。
(2018.03.11 实拍:从阿斯旺大坝向北下游眺望)
从阿斯旺大坝向南眺望,就是一望无际的纳赛尔湖,犹如大海,水好蓝好蓝。库区水产丰富。
(实拍:从阿斯旺大坝向南上游眺望纳赛尔湖)
向脚下眺望不了,就贴一张图吧。主坝全长3600米,坝基宽980米,坝顶宽40米,坝高111米,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约4300万立方米,横切面呈金字塔形,其体积相当于开罗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
(实拍:阿斯旺大坝横切面)
菲莱神庙
第二天行程原来安排相对轻松,导游问我们接下来是去努比亚村,还是菲莱神庙。我们选择了菲莱神庙,这是我们埃及之行参观的第一个神庙。菲莱神庙是现在保存较好的几座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修建的庙宇之一,是为古埃及神话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女神伊西斯而建。伊西斯就是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原型,所以这个神庙就是希腊人修建的女娲娘娘庙。神庙原位于阿斯旺大坝南面的尼罗河中的小岛上。1902年阿斯旺低坝拦截尼罗河水时,部分被淹没。60年代在菲莱岛南面筑起高坝后,神庙几乎全部被淹没。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不受毁损,从1972年开始,埃及政府在神庙四周筑起围堰,将堰中河水抽干,然后将这组庙宇拆成45000多块石块和100多根石雕柱,于1979年8月在离菲莱岛约1千米处的阿吉勒基亚岛上,按照原样重建。1980年3月10日,菲莱神庙在新址上重新正式开放。最大的一座神庙是托勒密二世费拉底尤斯国王所建的伊西斯庙(女娲庙),还有一座神庙为罗马时期所建。导游告诉我们说,是意大利人帮助他们搬迁了神庙。意大利人毕竟与罗马人有关系嘛。
(谷哥地图:菲莱神庙,白线是船行进路线示意)
我们从新大坝回头,穿过老大坝后到达一个码头,坐船去菲莱神庙。
(2018.03.11 实拍 远处就是岛上的菲莱神庙)
(实拍:菲莱神庙西侧全景)
神庙大门入口上方有挂双蛇的鹰翼太阳轮即夏字符号的浮雕,这是对古埃及夏朝文化的继承。两侧塔楼上有表现托勒密二世拿权杖锤击俘虏的浮雕,这是古埃及法老经典形象表现的继承。有表现托勒密二世向伊西斯(女娲)以及她的儿子荷鲁斯和儿媳哈索尔等神祇献祭的浮雕,这同样是古埃及文化的继承。这些浮雕上面都有被凿的痕迹,导游说,这是他们科普特人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们干的。科普特人曾经被罗马人迫害,他们跟罗马人干上了。
(实拍照片:菲莱神庙大门,包红格子头巾的是罗法老)
神庙大门口有两个显眼的石狮。罗法老的《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一书对此有比较。 狮子是中国传说中的神兽,一般在皇家大院、王亲贵族门前都摆放两尊狮子,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它甚至还象征着王权。中国不产狮子,为什么中国人却喜欢在建筑大门口前面摆放两个狮子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地位可能仅次于龙凤。中国人春节还有舞狮活动。一个民族崇拜一个本土根本不存在却生活在非洲的动物,缘由何来?你可曾思考过?
(实拍:菲莱神庙大门入口处有两个石狮子)
(网络图片: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
导游马奇给我们介绍了基督教各不同分支的不同十字架形状。在菲莱神庙大门入口和里面随处可见后来科普人雕刻的十字架符号。
(实拍:菲莱神庙大门口的科普特教的十字架)
科普特人意为“埃及的基督教徒”,阿拉伯人用来指在他们占领埃及之前的信仰基督教的埃及人,是埃及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被认为是在一世纪时皈依基督教的埃及人的后裔,属尼格罗―欧罗巴混血人种。根据埃及官方统计,2017年科普特人口占埃及全国9200万人口的15%至20%。多数科普特人操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但在宗教仪式中仍使用科普特语,属闪含语系古埃及-科普特语族。科普特人由于其民族意识和科普特教密不可分,他们倾心推崇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确信埃及所以能延续至今是法老文明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缘故,他们相信自己是法老的后裔。他们格外珍视公元后六个世纪的历史-因为在这期间形成了科普特教,其教徒深受外族迫害,特别是在罗马国王戴克里先统治时期。他们不承认罗马人统治埃及史,而称之为“科普特史”。科普特人由于其历史、命运和兴衰与埃及大地紧紧相连,因此以强烈的感情认同古埃及的属性。非常幸运,这次我们导游是一位科普特人。
菲莱神庙内外墙壁全部铺满浮雕,顶棚是修复的,没有浮雕图画和文字。不再一一叙说。
(实拍:神庙内托勒密法老浮雕)
我们的张博士,今天脱下了阿拉伯服装,又戴上了回民的帽子,体验当不同民族的感觉。临走时,看到我们张博士还在抓紧最后一分钟勤勤恳恳在拍照。这成为此后几天的常态。下图是笔者远处偷拍,不要告诉他。
(实拍:菲莱神庙大门前的一处走廊)
要离开菲莱神庙了,在码头前,有好几只猫悠闲地与人玩耍。据认为家猫是古埃及人所驯化。易老师在朋友圈说:中国埃及猫不用研究肯定是一家;每只猫心中都住着一个法老。
笔者也是个猫咪控,这猫咪图是要贴的。
从易老师朋友圈盗两张图,连语言都盗,不知道易老师会不会找我要版权:
(四猫戏妞)
(每只猫心中都住着一位法老)
坐船从神庙东侧返回。水是绿色的,很干净的,拍出来的照片比天还蓝。
(这两人不知在窃窃私语啥)
好了,本区块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们在阿斯旺又将有怎样的一番经历呢?请听下回分解。
参考前期区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