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夜,一个人聆听林子祥的复古记忆……

2011年的5月25日,林子祥发行了Hi-Fi专辑《Lamusique Vintage》。这也是林子祥截至目前最新的个人录音室专辑。如今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期待Lam在未来还会有更好的作品推出。

其实在《Lamusique Vintage》之前,林子祥已经推出过一张发烧大碟,2010年的《Lamusique》,这是他加入环球之后的第一张大碟。《Lamusique Vintage》延续了《Lamusique》的幕后班底,硬件上有刘贤德做发烧监制(有港乐处必有太极成员……),音乐上有杜自持做音乐监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大碟的质量。

上一张《Lamusique》里面,林子祥与妻子叶倩文合唱了两首单曲。这次合唱的对象换成了两位后辈歌手,张杰邦岑宁儿。三人合唱了一首《三人行》。岑宁儿应该不用多介绍了,一首《追光者》在内陆爆红,也算是香港小众音乐圈里为数不多在内陆“出圈”的人物;至于张杰邦,则是一位更偏向幕后工作的音乐人,陈奕迅“DUO”团队的和音之一。

《千枝针刺在心》基本上保留了原版的编曲结构,但是配器从原来的电子合成器改成了原声乐器。原版与“换汤不换药”的改编版,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原声乐器无疑是考验录音师水准的试金石,如果是同期录音的话,对乐手的要求也会比分轨录音高。这些幕后高手的专业性,可以通过这一点来体现。但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我一直觉得听起来很“粗糙”的合成器原版,更能体现歌曲那种“强颜欢笑”的情绪,和林子祥的人生贴合度也更好。

《千枝针刺在心》的民族小调曲风,无缝衔接到了下一曲Medley的前奏。将《月光光》《每夜唱不停》混到了一起,也是神来之笔。这首《月光光》,就是许美静《城里的月光》粤语版。比较神奇的是,许美静不是香港歌手,但她的碟在香港卖得还不错;最有名的那张“静听13”首就是普通的新歌加精选,却因为录音和压盘优质,被发烧友们炒的乐此不疲……愚以为,“发烧”这个东西应该偶然的,而不是刻意的。

在林子祥众多个人创作中,《每夜唱不停》属于那种容易让我产生审美疲劳的类型。这次Medley当中只恰到好处地截取了一段,和“城里的月光”拼成了一首全长曲目,似乎也印证了我的审美是没错的。

《石像》是来自林子祥1984年《爱到发烧》专辑中的老歌,在我对林子祥的认知当中,这首歌好像压根儿和“发烧”搭不上边儿。新版本的编曲,加入了竖琴弹奏的“BWV846”前奏曲。非常明显的大调乐曲,却融入了《石像》这首小调色彩的歌,这个跨界还是比较大胆的。

林子祥“前百代时期”的老歌《在水中央》,本是一首标准的“中国风”歌曲,在这里改成了爵士风格。众所周知,林子祥有两段百代时期,第一段从出道止于1982年的《海市蜃楼》、第二段从1996年的《缘是这样》到1998年的《现代人 新曲+精选》。《活色生香》《海市蜃楼》,都属于林子祥第一段百代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林子祥虽然还是“摩登土佬”的形象,但作品的风格、题材涉猎非常广泛,不同于后期商业气浓重的华纳时期。

不知《阿Lam日记》算不算华语乐坛最早的Rap?但至少算得上粤语歌坛最具代表性的Rap作品。新编曲版将前奏Lam领唱的段落,换成了轻柔的女声伴唱,使得整曲“软”了一些。当然,对于后面加入二胡的操作,前面的女声伴唱实在算不上惊艳。为林子祥拉二胡的人叫霍世洁,香港中乐团的二胡首席。香港流行歌手录发烧碟都喜欢找她来录二胡的声部。她本人也发行过二胡发烧唱片,依然是刘贤德担任靓声监制。

林子祥翻唱了叶倩文的《晚风》,并且加入了自己唱过的《夜来香》粤语版,拼成了又一首Medley。《夜来香》是一首很神奇的歌,很多唱功了得的艺人,稍不留神就把它唱“油”了。林子祥的粤语版也是诞生在他的“前百代时期”,所以说那段时间Lam的涉猎真的广。不过当时可能仅仅把它当成一首“时代曲”的粤语翻版,到后来林忆莲的那首“引用”《夜来香》,算是我心中流行歌手演绎这首作品最清新脱俗的方式。

林子祥这一版《夜来香》,与《晚风》穿插,好像也有点儿林忆莲那版的意思,国语和粤语的交替、以及时代的遥相呼应。总体看《Lamusique Vintage》是一张在水准线上的唱片,比较林子祥的“功力”不减当年;但似乎全碟也没有给听众带来更多的惊喜,一来是碟中的爵士,对于林子祥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二来,以林子祥的资历和地位,更需要的是一张“玩儿”出来的作品。太多以发烧碟为目的的发烧碟,缺少了“玩儿”的动机,就没意思了。

℗&©愚人音乐坊 20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