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偏头痛的良方——祛风活络止痛汤
应一位听友的要求,今天讲一下偏头痛。
所谓的偏头痛,指的是头部两侧或者是单侧,动脉血管强烈波动引起的神经痛。症状除了阵发性的头痛之外,还伴有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这些症状,严重的患者会突然视力减退、眼睛看东西不全,头晕,耳鸣,别人说话听不清甚至听不见,走路不稳。
从发病概率上来看,以中年女性居多,男性要少一些。个人观察,凡是偏头痛的女性,月经都不规律,这个病一般过了更年期之后,头痛发作的就越来越少,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个规律。
那么是不是跟女性的天癸,也就是雌激素分泌异常有关呢?但从临床上来看,很难揭示这两者的具体关系。
这个病,现代医学没有找出具体病因来,有遗传性的因素,通过临床来看,也的确是如此,父母一方有偏头痛病史的,子女也容易发病。
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后天因素导致。从患者发病来看,普遍都有长期精神压抑、焦虑、思虑重、熬夜多、工作压力大这几点,不够乐观开朗。
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头两侧的血管会剧烈波动,也就是血管舒张收缩的频率加快了,导致大脑的供血出现问题,从而引起大脑神经的痛感。
也就是说,血管异常波动,影响了神经功能,从而产生痛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属于功能性的病变,也就是神经本身没有损伤。如果神经功能退化,首先是感觉异常,发麻、发木,然后是持续性的痛感,像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麻木,就是神经功能退化。
中医观点来看,偏头痛属于“内伤头痛”。通过临床来看,患者大部分都有情志因素导致的肝气不舒,所谓的气,指的就是能量,那么肝气不舒指的就是肝经的能量堵住了,经络的本质,其实就是能量的通路。气在经络里走,那么气不通了,局部的水循环也就停下来了。
时间一长了,这部分水又没办法正常气化流动,慢慢的就被淤堵的气给熬成黏糊糊的痰了,痰反过来又会阻滞经络,形成这么一个恶性循环。
偏头痛它是阵发性的,很常见的情况就是情绪一激动紧张、或者是受刺激了,就开始犯。
这种情况叫肝阳上亢,也就是肝经的阳气,一下子就顶上来了,但肝经不通,气散布出去,就导致局部的血管剧烈的搏动。这是大概病理。
个人治疗这个病,主要从疏肝气,平肝风;祛痰通经络,活血化淤三点来入手,这里我给出一个参考的方剂:
全蝎6克,柴胡6克,制附子6克,蝉蜕6克,天麻10克,法半夏10克,白芥子10克,僵蚕10克,白芷10克,赤芍15克,川芎30克,丹参20克
这个方剂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僵蚕、制附子、半夏、白芥子,这组药主要是把大脑里的痰化掉,变成能正常气化的水,中医上治疗脑部积水的药,必用的就是半夏,现在不让用生半夏,只能用法半夏来替代,不过法半夏的疗效会差很多。从现在药理上来说,半夏对异常兴奋的大脑神经有抑制作用,白芥子这里起到的也是化痰作用。
制附子热量很大,能把这部分水气化掉,变成正常循环的水。僵蚕的临床应用很多,但个人经验来说,治疗头痛,这是必用的一味药,用上之后效果就好,不用效果就差。之前用单味僵蚕治好过一例偏头痛,听友中如果有偏头痛的不妨先用单味僵蚕打粉,每次用温水冲服6克,一天三次,在发作期,当天就能见效,如果效果不明显,再服上面我讲的方剂。
第二组药:全蝎、柴胡、天麻,这组药主要是平肝风,疏肝气的,解决气不通的问题。
第三组药:川芎、赤芍、丹参、白芷,这组药主要是活血化瘀,能明改善血液循环障碍,使处于收缩状态的脑血管扩张,使紧张的脑血管舒张开,活血化瘀药都有镇静镇痛的作用,能减轻痛感。
这个方剂只是基础方,如果能在有经验的中医辩证下,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加减运用,效果会更好。不过有偏头痛的听友,也可以大胆试用,我自己统计,有效率在80%以上。大家可以先抓15剂服用,煎服的话,用1200毫升凉水大火煎开,在文火煎40分钟以上,剩下大概600毫升的药液即可,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一次。方中的制附子量很小,并不需要先煎,不用担心有中毒之虞。
从临床来看,有个别患者服用之后出现头晕乏力的情况,不过随着继续服药,症状会自行消失,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