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七律的格律

格律诗的格律:格律诗大体上有四种: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

这说的都是第一句,规定了整首诗的格律属于哪一种。看一首格律诗的格式属于哪种,首先看第一句的第二字。这个字是平声字,那么这首诗就是平起,是仄声字,就是仄起。为什么看第二个字呢?因为格律诗的首字,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确定的,而第二个字是必须要清楚的。这是“起”的意思。“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第一句的尾字,用平声的就是平收,用仄声的就是仄收了。来看两个例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这个就是仄起平收式了。因为“上”是仄声,“声”是平声。再看一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显然了,这是一个平起仄收式的。

因为格律诗的每一句都有格律要求,而且还相当严谨。怎么能记住格律的规范要求呢?很简单,掌握一些基本的规律就是。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规律呢?

首先要了解“逢双必返”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是“对”,一个是“粘”。

“逢双必返”的意思是,诗句中的平仄格式是两两出现的。在出现了连续两个同声字后,就必须用相反的两个字,这就是所谓的“逢双必返”。比如,用了平平,后面就必须用仄仄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两个很标准的律句格式。但是,在格律诗中,情况要复杂得多。具体怎么复杂,我们一会来看。

现在来说说“对”。这里所谓的“对”,是读音上的“对”,不是对仗、对偶那个“对”。这里“对”的意思是“相对”、“相反”。如果第一句的某个字是平声,那么下面第二句与之位置相同的字就应该是相对、相反的,就是仄声。违反了“对”的要求叫“失对”。这就是所谓的“对”。因为有了“对”,格律诗的音韵美感就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那么“粘”是怎么回事?如果说“对”规范是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的格律关系(奇句和偶句可能更准确),那么“粘”规定的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偶句和奇句)之间的格律关系。“粘”和“对”的要求正相反,“粘”要求与上句相同的位置的字音要相同。上句这里是平声,下句同一位置的也要是平声。这就是“粘”的要求。违反了“粘”的要求叫“失粘”。这就是所谓的“粘”。因为有了“粘”,格律诗就有了婉转起伏的韵律美。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个“逢双必返”。了解了“对”和“粘”后,再来看“逢双必返”,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就是在实际中,真正要做到这样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来看一个例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并不是每一个字都“对”的,因为它是仄起平收式,尾字都是平声。再看第三句,如果每字都“粘”的话,也不可能,因为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这怎么办呢?我们的先人已经给我们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格律诗另外的一个规范:每句不能出现三个同声字结尾。换言之,就是不管是诗的哪一句,都不能出现平平平、仄仄仄的格式结尾。

因为有“逢双必返”的规范,在句子的结尾,也不能出现平仄平、仄平仄的格式,即平平仄仄平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仄。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如果我们要写一首平起平收式的七绝,那么首先确定下来的格律应该是前两个字:平平。然后是最后一个字:平。那么按照“逢双必返”的规范,第一二个字就应该是仄仄,接下来必然是平平了,但结尾必须是平声,还不能出现结尾三个同声字的情况,那么结尾就只能是仄仄平。那么第五字,只有仄声了。在格律诗中,三个同声字不能出现在结尾,在句前或句中是可以的,因为不出现三个同声字,是无法安排格律的。这样,平起平收的第一句的格律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按照“对”的要求,第二句应该与第一句全面相对,但因为第二句必须要押平声韵,那么,尾字就是确定的平声字。我们按照“对”的要求把第二句的平仄位置找好。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因为尾字是固定的平声,前边就从相对的开始,也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三句呢,因为有“粘”的规定,因为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那么,第三句的格律也可以推导出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自然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了。

再看一个平起仄收式的七绝格律。平起,那么前两字就是平平。仄收,尾字就是仄。前面平平后面应该是仄仄,仄仄后面应该是平平,结尾是仄声,正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按“对”的要求,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结尾要仄声,还要符合“粘”的要求,那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了。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了解“逢双必返”的规范的,有助于我们理解格律诗的格律;
       2、因为格律诗基本上是五字句、七字句,所以,会出现三个同声字相连的情况;
       3、三个同声字不能在句尾出现;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四个同声字相连的情况。其它两个格律诗的格律形式,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应该很容易推导出来了。
       这是七绝的格律。五绝更简单的,它是把七绝前面的两字裁掉,或者说,五绝的句子,前面加上格律相反的两个字就是七绝的格律。如五绝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前面加相反格律的两个字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是绝句的叠加,两个七绝的格律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律。只要我们知道了第一句的格律,其它句的格律可以很容易的排出来,就是更长的排律,格律也不会出错的。

知道格律诗的格律知识,可以让我们在欣赏前人优秀作品的时候,更好地把握作品形式上的美,这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个实用的例子,高考时,曾经有把一首古诗的句子排序的题,知道了格律的基本知识,这类题目就很简单了。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说的都是格律诗的正体。没有涉及格律诗的变格、拗救等。而变格、拗救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是屡见不鲜的,更丰富了格律诗的表现力,使格律诗的美千百年来始终供我们所欣赏。

七律的格律有四种,想记住它很容易,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不难。七律是由七绝变化而来,是四种七绝相加的结果,所以记住七绝的格律,七律的格律也自然在胸了。七绝格律有四种:
一是首句入韵的,又分平起和仄起两种;二是首句不入韵的,也分平起和仄起两种。
以首句入韵平起为例:因首句入韵又是平起,按照音步的要求,必然是这样的:平平仄仄 仄平平。  第二句和上句相反,但是因为是韵脚,所以要调整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和上句相同,但因不是韵脚,所以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和上句相反,但因是韵脚,所以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这个规律,可以写出其余三种七律的格律,如首句不入韵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和上句相反,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和上句相同,但不是韵脚则为:仄仄平平 平仄仄,第四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依此类推,可得四种。将首句入韵的和首句不入韵的合起来,就是七律,也可得四种。和七绝不同的是第三、四句,第五、六句之间要对仗。关于平仄音的问题,见傻瓜写的《浅说平仄》一文,在对联栏目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