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与贾探春
文/归途如虹
贾探春和薛宝钗,都是《红楼梦》里很有见识,很有能力的女性。她们二人身份不同,性格也不同。贾探春是庶出的小姐,性格犀利,泼辣,而薛宝钗则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温柔敦厚,克己复礼。可是,贾探春却很欣赏薛宝钗,薛宝钗也十分欣赏贾探春。
首先,贾探春对薛宝钗的文学才华是很欣赏的。贾探春是诗社的发起者,她在写给贾宝玉的花笺上就写下“兼慕薛林之技”这样的话。这里贾探春还是把薛宝钗和林黛玉并列在一起的。可是,在具体评论诗作的时候,贾探春就明显对薛宝钗的作品更加偏爱。第三十七回里,贾探春说:“到底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托出来了。”薛宝钗也说:“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可是,是贾探春夸耀薛宝钗的诗作在先,薛宝钗是投桃报李。而且,薛宝钗本人对于女子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华并不重视。因此,我们可以说,贾探春的确十分欣赏薛宝钗的文学创作才华。
而且,贾探春十分欣赏薛宝钗的心机。贾探春本人是一个“脂粉英雄”,对薛宝钗这样的女中诸葛也十分欣赏。第二十九回里,贾探春说:“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贾探春这是在赞赏薛宝钗能够注意到史湘云戴着一个金麒麟。这和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打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探春敏锐地注意到了薛宝钗是一个有心的人,可见,她本人也是一个有心的人。
最重要的是,薛宝钗和贾探春在协作管理大观园的时候配合默契。贾探春提出在大观园里进行经济改革。薛宝钗对这个建议十分欣赏。她提出了朱熹的《不自弃文》,还和贾探春对讲学问。薛宝钗觉得学问当中是正事,薛宝钗这是在让贾探春的改革有依据,不流于市俗。不过,贾探春要有个性一点。贾探春对于经典,是活学活用,而不是照单全收。薛宝钗则相当尊重程朱理学。薛宝钗不仅支持贾探春的改革,还对贾探春的改革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成。
贾探春的改革措施是找出几个老实本分,懂得园艺的老妈妈料理大观园,她们不需要交租,只需要一年孝敬一些什么就可以了。贾探春这样做,既可以节省开支,也可以为大观园创收,还可以让那些老婆子们得到利益,也利于大观园的管理。薛宝钗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可以保证贾府“三年之内无饥馑”。不过,后来,薛宝钗还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贾探春觉得既然这个办法自己的创意,那么年终归账的时候就不要归入账房,干脆归到里头来。薛宝钗就觉得,里头也不用归账。薛宝钗觉得这样不仅可以省事,还可以让责任细化到每一个负责人的头上。薛宝钗的策略是“问他们谁领这一分的,他就揽一宗事去。不过是园里的人动用”。之后,她代表所有人对那些老婆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些老婆子觉得有利可图,就十分赞同贾探春的改革。不过,她们最感激的人却是薛宝钗。
可以说,薛宝钗和贾探春在合作的过程中,配合默契。两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展现出来了不俗的能力和胸襟。
在《红楼梦》里,最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就是薛宝钗和贾探春了。尤其是贾探春,她是一个出色的改革家。可是,贾探春的改革并没有拯救贾府的危机,反而造成了一些矛盾。不过,这不是贾探春的错,而是因为贾府内部实在是积攒了太多的矛盾,也是因为那些老婆子实在是过于见利忘义,尖酸刻薄。
可是,当大观园里发生抄检大观园这件事之后,贾探春伤透了心,她看透了家族的本质,觉得家族内部矛盾重重,不可救药。于是,她居然对薛宝钗这样说:“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不明白贾探春为什么对薛宝钗这样说,觉得她是在撵亲戚。其实,薛宝钗是主动提出搬出大观园的,贾探春并没有撵她。贾探春会这样说,是因为贾探春太心寒了。抄检大观园在她眼里是“自杀自灭”。她觉得,薛宝钗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是明智之举,以后都可以不用来。而且,抄检大观园也让贾探春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这对于“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探春来说自然是打击。
总体而言,贾探春和薛宝钗都是女中豪杰,不过,她们处境不同,心态也不同。薛宝钗还是很传统的,对于女性的自身地位有很清醒的认识,也没有丝毫女权思想。而贾探春的性格则要张扬许多,她身上更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