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两面派'与'黄色村庄'新策略
读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散见于工作部署和经验总结中,令人惊讶地提出和强调“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搞两面派和黄色村庄”。这种特定时期的敏感词'两面派'、'黄色村庄',究竟是何意思?有何作用?
据研究公认,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有游击战中,最为艰难困苦的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陈毅说:'赣南三年游击战艰苦卓绝,我们的全部地盘,就是这么几个‘岛子’,但是我们有着浩瀚的海洋作依托,那便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因为主力红军长征后,游击队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游击战争是长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为了游击战的长期化,要避免游击队深入群众家里后,反动派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杀人烧房,导致人民无法生活生存,支持游击队的老百姓普遍遭殃,最终导致我们的基础不牢和游击战争失败。所以,游击队必须开动脑筋,闯出新路,以争取群众的支援,巩固我们与广大老百姓的团结。
这个新思路,通俗说,就是白皮红心的“两面派”,赤白交界处的“黄色村庄”。陈毅说:“敌人根本的致命伤,就是我们与群众相结合。敌人采用种种办法来对付我们,都是白搭。”根据陈毅创造性提出的这个策略,红军游击队派了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开明人士去担任保甲长,使其名义上听命于国民党,实际上支持共产党,为共产党办事,这就是白皮红心的“两面派”。 同时,在赤白交界地区建立表面白区、内为赤区的“黄色村庄”,游击队与老百姓配合默契,一个打空枪、一个假告密,使敌人确信“黄色村庄”的可靠性。
随着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的胜利开展,项英、陈毅提出:巩固老区、发展新区,加强赤、白交界区和白区的工作,发展壮大武装力量,迎接抗日高潮。
赤白交界区的群众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不亚于游击区的群众。由于红军游击队不常到那里去,地主豪绅大着胆子逼租要债,征粮抓丁。只要听说哪个村到了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军队就以“清剿”为名,到村里烧杀奸抢,无恶不作。因此,赤、白交界区的群众既恨国民党,也怕红军游击队。他们说:“游击队是'火神',他们一来国民党就来烧杀”。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陈毅指示各游击队,对赤、白交界区的工作,可以采取隐蔽和半公开的方法开展;不要光发动少数骨干搞,要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斗争的重点是抗租、抗粮、抗债、抗税、抗丁。由于这“五抗”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得紧密,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参加。哪里的区、乡公所和厘金税卡对抗“五抗”,游击队就去把他们敲掉。
对国民党统治的白色地区,红军游击队主要是扩大影响,争取群众。韶关附近的山村,红军游击队从来没去过,老百姓受国民党的毒化宣传影响很深。红军游击队初次去时,群众都躲到山上去了。红军游击队不仅秋毫无犯,还把群众留在家里的牛、猪、鸡等喂好,吃了粮食,按价付钱,还写感谢信。红军游击队第二次去时,一些年纪大的人不走了。第三次去,几乎所有的群众都留在村里。国民党的造谣污蔑,彻底破产。
白区有些地方缺粮严重,陈毅就指示游击队实行武装分粮。把参加分粮的群众都化装成红军游击队,利用夜间远距离袭击国民党防卫薄弱的粮库,或屯粮较多的地主,迅速地没收,迅速地分配,迅速地转移,这办法深得白区群众的欢迎,参加武装分粮的群众,后来大部分成了不脱产的游击小组成员,项英、陈毅还派人到敌人统治的城市建立地下交通站。在赣州开设了钮扣厂,在于都和大余县城分别开设了裁缝铺和糖铺,在新城开设了小百货店。
党组织建设也取得了进展,新成立了大余、小江两个中心区委、3个分区委和30几个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各地也纷纷建立起来。
1936年6月,蒋介石迅速瓦解“两广事变”后,立刻调遣重兵,对赣粤边等游击区发起新的“清剿”。这次进攻赣粤边的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四十六师。该师师长戴嗣夏被蒋介石称为“碉堡专家”,他在进攻游击区时,果然使出拿手好戏,竟让碉堡上山口、进山坑,进逼游击根据地。
1936年9月,项英、陈毅召开干部会,就粉碎国民党四十六师的“清剿'研究对策,作了“九月决议”,其中的第三条,就是要求游击区放手搞'两面政权”,赤、白交界区搞'黄色村庄”,以应付敌人,保护群众和游击队。
面对新形势下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的需要,陈毅十分忙碌,调遣更多的游击队,跳出四师的“清剿”范围,到其空虚的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争,同时派一些没有暴露身份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年纪大的开明人士等去白区担任保、甲长,建立“两面政权'。
陈毅对赤、白交界区'黄色村庄”的建立,除普遍布置外,还亲自出马,总结经验。黄坑位于大余县板棚下(游击区)与池江镇(白区)之间,是油山地区最大的一个坑,也是板棚下到池江镇的必经要道。黄坑的黄保长一向以保护全坑安全为名,强迫群众出钱买枪支弹药,还设厂自造土炮,组织地方反动武装。国民党军队来搜山,他主动带路。国民党兵走后,他派地主武装封锁出山道路。他还威胁群众,严令报告“匪情”,否则要满门抄斩。所以黄坑的工作特别难做。
陈毅亲自带精干游击队员,深夜潜入黄坑,叩门直入黄保长家,义正词严地历数其罪状。一使其知道已够死罪,二使其知道国民党几万大军也无法阻挡红军出入,何况小小保长。陈毅气势夺人,黄保长完全摄服。陈毅乃给他作4条规定:一不准带路搜山,二不准打锣吆喝报告,三不准盘查扣留,四要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不得掺假。黄保长保证做到。自此,黄保长逐渐成为两面派,黄坑也成了“黄色村庄”
红军游击队在发展“黄色村庄”的活动中,也曾遇到一些极端反动、顽固到底的死硬分子,红军游击队就根据群众要求坚决予以镇压。整掉了一二个最反动的保、甲长,其余的保、甲长也就规矩得多了。
“两面派”和“黄色村庄”的策略扩大了红军游击队的生存空间,其斗争方法,是三年游击战争中项英、陈毅等共产党人的一个创造。这一宝贵经验,后来在抗日游击战争中的广大游击区得到更完善的运用和发展。在当今世界,这种斗争方法,连同统一战线等法宝,仍需要我们长持重视和巩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