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著名画家 蒋兆和



蒋兆和 主席像


按:积翠园主人这样一位半生戎马的革命老人,对于伟大领袖的敬慕之情,是后人无法想象和企及的,它和那个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可贵品质、操守一样令人尊敬。所以请蒋兆和先生创作主席肖像,几乎成了积翠园笔墨过从中一种可以想象的必然。同时,这件作品在积翠园的藏品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难以估量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蒋兆和就是一位肖像画家,他不仅曾长期以水墨人物肖像谋生,为他人画过大量的头像、胸像、半身像作品;又在一些肖像中寓有非像主自身的情感和意味,如《蒋风之先生二胡》中“琴音悠悠,我心渺渺”那种与画中人特殊情境中交流的情感;在50至80年代更画有《马连良像》等现代文化名人像,《杜甫像》、《曹操像》、《文天祥像》等大量历史人物肖像;其雕塑作品和油画作品亦多属肖像。这件《主席像》虽未署年款,从风格来看当属蒋先生晚年的力作,他以娴熟单纯的笔墨传神地刻画出伟人气定神闲而又和蔼可亲的情貌,从静态里揭示毛泽东这一特殊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刻思想。 












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 著名画家 蒋兆和


编辑/雨浓


作为艺术家,艺术的基本功、形式、语言、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蒋兆和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又备受徐悲鸿的爱护和帮助,他有过硬的造型能力和深厚娴熟的笔墨基本功。在他的人物画创作中表现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是他从不炫耀自己的艺术技巧,而是谦恭地研究时代生活,研究社会人物,诚挚地表达自己那炽热的感情。他作画,从来不择笔纸,兴之所至,随手拿来,皆可采用。更“不必当其明窗净几”,以修增雅兴。为他所感动的人物,所谓“登毛坑,坐土炕,傍砖依石,皆可随地作画。”他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严于规矩,对于年轻人那种缺乏耐心、随便“帅”几笔的表面功夫,批评的尤为严肃。他所痴情追求的是天地辉辉、万物浩荡、至真至善至美、情理融贯为一体的大道,与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小技、小巧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所谓秃笔,正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返璞归真,以浩然之气,夺造化之工的艺术上的大手笔。


蒋兆和具备有伟大艺术家所共有的、最为可贵的品质——真诚。他的苦难人生,使他独忠于社会的苦难,灼热而正直的良心,使他独忠于劳苦大众。“于茫茫的沙漠中,看看那慢慢奔走的骆驼”,“当炎威烈日的时候,听听那不可忍受的苦蝉。”触动他的灵魂的是人生。“于是我知道,有些人是需要一碗苦茶来减渴。”“……如果其然,我当竭诚来烹一碗苦茶,敬献于大众之前,共茗此盏。”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穷愁悲苦的难民,都有着纯朴、善良和不屈服于命运的个性,天真的儿童和纯情的少女,于美丽可爱之中总包含着苦涩。在那倾注着情与血的画幅上,或许见不到“一波三折”的优柔和“墨分五色”的绚丽蒋兆和作品《流民图》(局部),但细心的观众都可以从那频繁顿挫的勾勒中和苍劲、枯涩的皴擦中,用心灵体察到那个时代悲怆痛苦的节奏。我的一位朋友曾经把蒋兆和画中那“黝黑、粗壮的线条”比喻为“伤痕”,蒋兆和就是这样真诚地发挥着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个性。如果说现实主义的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创造的美是庄重而幽深,那么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创造的美是崇高而苦涩。如果说,法国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通过和平、温馨的日常生活表现劳动者的圣洁、纯朴,那么蒋兆和在20世纪通过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那悲壮的凄凉。


蒋兆和的艺术,为人减渴,“雪中送炭”,因此必然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艺术。蒋兆和从不自命不凡,然而他却创作了非同凡响的艺术。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著名画家,我国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是徐悲鸿学派[1]中的中坚代表性人物画家。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