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解决痞呕利的好方——半夏泻心汤(精彩评论)
中医书友会第189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讲解方药要跳出现有教材的分类,从张元素'药类法象’的角度入手,先找到疾病或者药物的共性,再抓个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执简驭繁。”这是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方药教研室主任,胡浩老师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他常年工作在临床一线,是一名诊务繁忙的中医大夫。
找真正会看病的中医大夫来讲理论,一直是灵兰追求的。所以我们把胡老师讲解半夏泻心汤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就是想告诉你不一样的方药学习法。后续,我们还会邀请胡老师讲解临床必会的五大类中药和上百个方剂。激不激动?惊不惊喜?期不期待?(编辑/瓦力、居业)
讲解半夏泻心汤
主讲/胡浩 文字整理/阿珓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首方剂,半夏泻心汤。这首方剂呢,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里面又叫“大勾陈汤”,与本方略有区别。在《伤寒论》里面讲到《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里面有:“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其实就是治疗少阳病的一个变证,误用了下法,引起的一个痞证。
“痞”是什么?
这个“痞”到底是什么意思?“痞”其实源于《易经》的否卦,把病字旁去掉,里头就是否卦的否,否卦呢,是上面是乾卦,下面是坤卦,叫“天地否”。因为乾为天,在上而不降;坤为地,在下而不升,阻塞于中焦,导致天气不降,“天气”代表的就是上焦心肺之气,而“地气”呢,就代表脾胃之气,阻塞到中焦脾胃,引起的一个病症就叫痞证。
这个病呢,因为它仍然属于一个气滞证,还没有成为有形之积,所以就是“满而不痛”。胃气上逆,所以就会呕吐,脾气下陷则会下利,如果患者脾胃两个地方都有问题,那么上吐下泻可以合并出现。有的患者呢,可能会表现为一个方面的病,比方说呕吐比较明显,或者是下利比较明显。总的病机就是属于心肺之气不降,脾胃之气不升。
那么把病因病机搞清楚了,治法就可以随机确立。就是“清上温中,升降气机”,升是升脾气,降是降心、肺、胃之气。这个方法呢,我们选用的是半夏泻心汤,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半夏半升(洗),黄连、黄芩,黄芩呢,用了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人参各三两,大枣十二枚,然后甘草三两(炙)。
半夏泻心汤方解
这个方,我们要分析方解的话呢,半夏,这是一个辛温入胃的药,它主要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引阳入阴,善于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引阳入阴”的意思就是可以导引阳气,从天上引到地下,这就是“引阳入阴”的意思。那么也有“引阴出阳”的药,这个不是我们讨论范畴。那在这里,用半夏引阳入阴,真正降心肺之气,用的就是黄芩和黄连。其中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黄芩的量比黄连要大,其实根据情况,如果心火很旺,黄连可以重用;如果肺火很旺,黄芩可以重用。
有的人认为经方是不能动剂量的,这点我是不太同意的,经方是可以加减变化的。药可以变化,剂量当然也可以加减变化。在这里面呢,黄连、黄芩就是为了降心肺之气,半夏是为了温胃降气,这里面大家注意,黄连、黄芩是苦寒泻心、肺火的药,而半夏是辛温降胃气上逆的药,而人参补脾气之虚,大枣甘温益气,这两个都是温补脾气,加干姜辛温散寒。
干姜和生姜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后面有“生姜泻心汤”。这里面用的是干姜,为什么干姜呢?干姜是用母姜把它晒干变成了干姜,而生姜用的子姜。生姜是温胃的,干姜是温脾的,也就是说干姜的归经,它的靶向是在脾。那温脾散寒,然后用人参、大枣补脾气,这里面用的是辛温法,干姜的辛温散脾的寒。而人参、大枣,是甘温益脾的气。寒气一散,湿气一去,脾气一升,地气就向上升,脾气上升,胃气下降,心肺之气下降,这个气呢,就自然旋转起来了,这叫地气升,而天气降,就转否为泰,所以这就是半夏泻心汤的方解。
用方指征
那么临床用方我们有一些指征,有什么指征呢?就是这个患者心下,其实就是胃脘部这个位置,经常会觉得这个地方很胀,其实不仅胀呢,它还有一个感觉,它是凉,这个地方很凉,就是喜温喜按,同时患者有上吐和下泻的现象,这个有可能单独出现,有可能同时出现。一般来说胃寒很重,那么就会上吐。脾寒很重,就会下利。古人说,叫“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那么脾胃二阳俱伤,那么就上吐下泻,这是它的一个典型症状。
那舌象上有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这样的患者一般是舌尖、舌前1/3红,舌中间有凹陷,中部凹陷代表的中焦这个地方有气虚,同时看中间这个地方呢,苔白滑或者水滑,这是典型的舌象。另外脉象上看,这个患者通常是两寸浮,而右关弱,或者是紧。如果加湿的话,它会有一些粘涩象,总而言之是一个弱脉。这是典型的舌苔脉象。
随证加减和用法
在临床我们要根据情况来加减,如果呕吐很严重,要加生姜,这其实就是后面的生姜泻心汤;舌苔如果厚腻,人参、大枣要减量,而如果湿特别重,可以加茯苓,必要的话可以加苍术或者炒白术来苦温燥湿健脾。如果中焦的寒影响到下焦寒了,就是这个患者不仅有脾阳虚,可能还有肾阳虚,那么这时候,要坚决加附子。我们建议用炮附子10到15克,也可以用肉桂,当然附子是首选。
心火旺的时候呢,黄连可以剂量放大。夏季呢,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人体是本来就是上热下寒,也就是说夏季的时候,特别是炎热的地区,高温酷暑,非常热,这些地区的人,他可能还没有生病,但是他就觉得心和肺很燥热,嘴干鼻燥。但是天越热,人的腹腔和盆腔就越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叫“上热、中下寒”。我们的祖先说要减少温差的话,一个方法就是要“冬吃萝卜夏吃姜”,而这个半夏泻心汤,其实就是为了扭转温差而设定,这种病现在的临床非常常见。
黄连、黄芩清心和肺的热,心和肺的热可以表现为横隔膜以上,包括五官七窍的热,头上的热。但是用黄连、黄芩的一个弊端就是,这个黄连、黄芩是大苦大寒药,它很容易伤脾胃的阳气,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呢,就有点纠结。那怎么办呢?这些《伤寒论》里面给我们提示了有很多制法,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把黄连、黄芩用开水泡一下,不要煮了,用它的水,再跟煮好的药统合起来喝。这种方法就是“取其气而不用其味”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个方法非常好。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黄连、黄芩可以去掉,我们选用一个不用苦寒泻火,我们用辛凉散火法。比方说,我们用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分别散心火和肺火,效果非常好,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辛凉散火而不伤脾胃,或者说伤得很少。这就是半夏泻心汤的一个灵活加减。
在这里面呢,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一个细节,就是后面还有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把甘草加重,变成了四两,这主要是治疗“腹中雷鸣下痢”,同时有“心热而烦”的,这里面用甘草补中气,“补脾而泄心火”的意思。在以前复方里面还有黄连汤,这个我们后面再给大家介绍。
课后思考
这里面有个细节问题,就是这个汤在煮的时候有七个药,用法里面有,“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我们这里面有了一个思考题,就是这个汤,为什么也要去渣再煎?这就是个浓缩法。这个方法跟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的煎煮方法一模一样,原因是什么?请大家思考一下。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