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中“香炉”到底是什么?诗词大会20位高手答错

相信喜欢古诗词的朋友都有一种感受,有时候我们平常经常读到并且使用的诗句,我们理解的意思其实和这句诗原本的意思并不相同。就像苏轼在《春宵》一诗中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现在被广泛用来形容男女情爱,但实际上这句诗在原诗中就是字面意思,说的是春夜短暂而可贵,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我看来,一来是因为流传过程中的引申。像这种其实并不能说我们现在理解和使用的意思就不正确,毕竟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人们已经认可并接纳了它的引申义,已经算是“约定俗成”了。不过为了不闹出笑话,我们也应当知晓它原本的意思。

二来则是很多人都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经典诗句,其实都只是一首诗中最出名的一两句。如果我们不知道原诗,脱离原诗单独去理解这两句诗或者其中的某些字眼,就很容易产生理解错误。

就像诗词大会便曾考过苏轼那首著名的咏月词《水调歌头》,问经典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长久”指的是什么长久?因为这两句中有“婵娟”二字,所以当时现场有大半选手都选择了“爱情长久”。但实际上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所以它压根不可能是爱情长久。当时的苏轼和弟弟相隔千里,他寄希望于未来相见,而想要得见就需要活得健康长寿,所以这里的“长久”其实说的是“寿命长久”。

这样的情况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已经屡见不鲜了。最近我在重温这档节目时,便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次出错的诗句,竟然是我们在小学便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望庐山瀑布》。诗词大会当时考察的题目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香炉”指的是?

A.焚香用的器具 B.香炉峰 C.香炉殿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香炉峰,但是当时现场百人团却有20位诗词高手答错。对于一首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诗,错误率这么高,着实让人没有想到。

只要对这首诗原诗熟悉,即便是没有去过庐山,这道题也很容易作答。因为李白全诗描写的都是远景,是大的自然景观,所以这里的“香炉”其实应该是和全诗保持一致的,这样才符合常理。从这个角度出发也不难猜出正确答案是“香炉峰”。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答错呢?

其实答错这道题的选手,他们的问题并不在“香炉”二字的意思,而是在后面紧接着的“生紫烟”。很多人都会认为山间的云雾是白色的,所以这里的“香炉”指的不应该是山,可能是“焚香的器具”或者是“香炉殿”,其中燃着某种散发紫烟的香料。

但实际上,山中的白色云气在阳光的照射下,蓝天,青山的掩映中,同时还有瀑布激起的水汽的作用下,从某些角度观察确实是会呈现出紫色的。可能李白当时所处的观察角度看上去山中云气恰好是紫色,这是完全能够成立的。

再者,抛开物理上的紫色形成。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一生寻仙访道,对于道家是很尊崇的。而道家中“紫烟”其实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中便有诗句“驾鸿乘紫烟”。当时的庐山也算是名山,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将所见云气用紫烟表示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所以,李白笔下的将云气写成“紫烟”,不管是从物理角度,或者是文化角度,其实都是成立的。我们品读古诗词的时候,不能仅仅拘泥于其中字眼的表明意思,还需要挖掘其背后的典故和深意,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一首诗的真意。

其实在我看来,这么多人答错“香炉”的意思,小学语文老师真得“背锅”。毕竟如果当年能够将这首诗中的字眼都解释清楚,那么这些答错的选手也不会始终带着自己“理所当然”的错误理解去看待这首诗,自然也就不会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答错。

对于李白的这首诗,大家之前是否理解有误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