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文化引领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文化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群体及个人赋予教育的某种价值追求,进而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生活。理想教育文化则追求以“一个价值观、两个方法论、十二个教学策略、四大能力培养和三个真正落地”为理念的育人文化。这种文化引领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在“合作对话”教育教学活动中建构形成“合作成长共同体”,围绕“对话”主题开展一系列“对话”活动。通过“对话”弄清问题,形成新的认知;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形成新的技能;澄清一个观念,拓宽思维视野;经历一个过程,完成一项任务,或悟出一个道理等。

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课题组教师李娟的靶子课《乘法公式》教学为例,谈一谈“合作对话”式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一是建立合作对话思想。传统课堂中对《乘法公式》这一教学内容的处理一般是识记公式,配套例题,适量练习。在理想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要有意识建构形成合作成长共同体,建立与学生“合作对话”的思想。通过“对话”方式完成乘法公式的探究任务,共同经历一个完整的数学公式探究的过程,进而形成新的认知,学习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形成一种新的技能。

二是明确“合作对话”目的。建立了“合作对话”思想后,教师首先要明确“合作对话”的目标。或者是深化知识的理解,或者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或者是通过某个问题解决或某个过程完善人格培养等。如《乘法公式》教学“合作对话”的目的就是引领学生通过体验平方差公式发现的完整过程,类比研究完全平方公式,增强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学科核心素养等,达到深化知识理解、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发展思维品质和提升学科素养的目的。

三是确定“合作对话”主题。明确了“合作对话”目的后,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在充分进行学习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再将学生学习目标转化形成师生合作共同体“合作对话”的主题。如确定了《乘法公式》的学习目标后,将其转化形成师生“合作对话”主题为乘法公式的探究。要想达到乘法公式探究这一主题的目的,首先引导学生从多项式乘多项式的一般式入手,从中发现并对具有共同特征的多项式乘多项式进行分类观察,进而为探索乘法公式提供准备。

四是筹备“合作对话”活动。确定了对话主题与次主题后,教师要围绕主题选取对话内容,再把对话内容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比如围绕合作对话次主题,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学案,给出20个不同类型的多项式乘多项式习题,旨在引领学生在数学运算实践过程中观察、发现运算特征和规律,进而达到提升乘法公式探究兴趣的目的。

五是组织“合作对话”学习。筹备好“合作对话”活动就可以启动学习,学生从拿到学案那刻开始,“合作对话”学习活动就已经开始,“对话”的深浅决定了发现的深浅,反复的“实践”“质疑”“内省”和再“实践”能够促进“对话”的深度,提升认识和理解的深度。教师适时的“质疑”“指导”“评价”也能推动“对话”的深入,提升“合作对话”学习的效果,促进“合作对话”目标和成果的达成。

六是建构“合作对话”能力。师生围绕“合作对话”主题开展一系列“合作对话”活动。“合作对话”中学生逐步发现不同类型多项式乘法的共性特征,进而抽象出平方差公式、和的平方和差的平方等乘法公式。可见,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体验了乘法公式的发现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习得了观察、归纳、抽象、证明等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更在学生心中种下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种子,达到积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七是开展“合作对话”评估。评估需要贯穿在“合作对话”学习的始终,评估的目的是师生“合作共同体”一起进行反思、修订、完善、改进的过程,以期达到调整策略,改进方法,达成目标和成果。比如在学生自主对(a+b)(a-b)多项式乘法公式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对学生探究过程进行评估,找到学生“对话”中思维的起始点、发展点和目标点;要通过评估使学生思维从起始点逐步发展进而达到对话主题目标的达成。

通过对理想教育文化理念下“合作对话”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我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较大转变,不仅重组了教学内容、重构了课堂时空和重建了教学流程,也有意识建立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实现了整体变革课堂教学文化,实现了由“知识导向课堂”向“素养导向课堂”的转变,由“育分”课堂向“育人”课堂的转变,达成了核心素养落地的课题研究目标。

(作者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02日第7版

作者:管永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