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升陷汤治疗杂病的临床应用

清末民初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医家张锡纯,反复推敲《黄帝内经》中的宗气理论,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大气(大气即宗气)下陷之说,并创立升陷汤。近年来,许多医学工作者结合现代医学的思想,用升陷汤来治疗心肺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如张万义等用升陷汤为主治疗老年性心脏病,曹洪欣等用升陷汤为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均收效甚佳。不仅如此,升陷汤用于治疗其它临床杂病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概括如下。

1升陷汤治疗眩晕

魏勋等从大气下陷论治1例眩晕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刘某反复治疗无效,现头晕,耳鸣,烦躁,神疲懒言,乏力少动,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药用黄芪30g,柴胡、升麻、桔梗、知母各10g,当归12g,熟地黄、龙眼肉、桑堪各15g。3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大便成形,头晕、耳鸣减轻,守原方继服而愈。张毅用升陷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一女性患者,用升陷汤加减益气升陷:黄芪60g,党参lOg,知母10g,柴胡3g,升麻3g,桂枝6g,当归10g,川芎6g,地龙lOg。连服18剂,患者头晕明显减轻,肢体麻木未再发作。李公文也以此方为主加减治疗3例眩晕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宗气位于上焦气海,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为一身诸气之统宗。《黄帝内经集解》中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若宗气不足,则一身之气皆受影响,心肺功能也不能得以正常发挥。心肺无以鼓动气血运行至脑部,而出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发为眩晕之症。

2升陷汤治疗遗尿、尿频与癃闭

张建坤等接诊一患者,方药以升陷汤加味:黄芪40g,升麻3g,柴胡4g,知母4g,桔梗4g,桑螵蛸15g,金樱子15g,肉桂12g(后下),附子10g(先煎),益智仁15g,乌药9g,山茱萸25g。连服9剂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卫嫒平以醒脾升陷汤加味治疗老年人夜间尿频16例,其症状为白天小便次数正常,夜间排尿次数在3次以上。用醒脾升陷汤加味:生黄芪15g,炒白术15g,桑寄生9g,川断9g,山茱萸12g,生龙骨、牡蛎各15g,川草薅6g,升麻6g,柴胡6g,甘草6g。并随症加减,每日l剂,水煎服。16例中,9例服药6~9剂,夜尿次数减少到1~2次;6例服药10剂以后夜尿次数减少到1-2次;l例服药15剂,夜尿次数减少到2~3次,都有明显改善。

升陷汤也可用于治疗癃闭。王慧生治疗一男性患者于某,其面色苍白无华,言语低微,时太息,舌淡,苔白厚而燥,脉弦数,右寸微弱,两尺实大。用升陷汤加减:生黄芪30g,升麻3g,白芍15g,柴胡10g,桔梗6g,枳实lOg,青皮15g,猪苓20g,车前子10g,生大黄10g(后下)。日1剂,水煎400ml,频服。复诊:上方服l剂后,6h内排小便4次,行大便2次,小腹膨胀感明显解除,前方去枳实、生大黄,人牛膝、桃仁、干姜、泽泻各10g,继进7剂,排尿如常。

《黄帝内经》有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又“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若宗气不足甚或下陷,就会影响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致使膀胱气化失司,小便失常,或发为遗尿尿频,或发为癃闭,二者虽然临床表现大相径庭,但皆可因大气下陷而致。

3升陷汤治疗妇科疾病

孙锡高曾治一白崩患者,患者带下3年余。近半年来,带下量多,色自如米泔,淋漓不断,无臭味。甚则若崩,稍事任重即一泻而下。默默不欲言,常觉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努力呼吸,有似乎喘。面色苍白无华,四末欠温,精神萎靡,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拟张氏升陷汤合清带汤加减:黄芪、山药各30g,党参、白术各15g,山茱萸、茜草各10g,升麻、柴胡各5g,鹿角霜、乌贼骨、龙骨、牡蛎各20g。服上方5剂,白崩已止,精神好转,但仍淋漓不尽,气短不足以息,守方随证化裁,调理月余,数年沉疴告愈。夏兰以升陷汤治疗一崩漏患者叶某,月经行经期延长,淋漓不断3月,并伴头晕、气短、乏力、心慌、少腹坠胀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遂疏方:生黄芪30g,当归18g,知母9g,桔梗9g,柴胡8g,升麻6g,党参15g,阿胶10g(烊化),熟地黄20g。服2剂诸症俱减,又续6剂而痊愈。

白崩多责之于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而崩漏多由于脾肾阳虚,血热血瘀,治疗上大都采用补肾健脾,清利湿热或凉血祛瘀等方法。虽然有从补气而收效者,但从大气下陷论治者却少之又少。气主摄纳,宗气又为一身之气的统宗,宗气一虚,诸气的摄纳功能就要受到影响,表现在妇人就可能出现崩漏、带下等症。

4过敏性鼻炎

患者出现鼻塞流清涕4年,遇寒犹甚,且逐年加重,伴体倦乏力,动则气短,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曾用抗过敏药,但只缓解一时,继而复发,亦用过宣肺理气之品未效。辨证:大气下陷,脾肺气虚,肺窍失和。药用黄芪30g,升麻10g,知母10g,桔梗10g,柴胡10g,白术15g,党参20g,五味子15g。日服l剂,水煎服。用药l周,诸症减轻,继续用药2周,诸症消失。继予补中益气丸,连用1个月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该患鼻塞流清涕,但无发热恶寒、头痛等,古云:“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故知不为表证,而为里证;遇寒犹甚,伴体倦乏力,动则气短知为气虚证,即“气虚则脏寒”;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为气虚之征。“肺为气之主”,“鼻为肺之窍”,“涕为肺之液”,故大气下陷,则窍为之不利,即“有诸内必形诸外”。治以升举大气正合升陷汤之理,配五味子以敛肺气,白术健脾益气以助气之源,诸药和用,大气得升,肺气通利,鼻窍因和,病因而获愈。

5肾淀粉样变性病

患者肾病病史2年,曾用强的松口服治疗无效,2006年经肾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肾淀粉样变性病。症见:极度消瘦,肢体痿软乏力,动则气喘,头晕,泄泻每日lO余次,食少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BF70—80/40—50mmHg之间波动。尿常规Pr3+。辨证:大气下陷有欲脱之兆。治宜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法。药用黄芪40g,升麻15g,人参15,知母10g,桔梗10g,柴胡10g,山茱萸15g,五味子15g,补骨脂15g。日服1剂,水煎服。用药2周,头晕症减轻,BP80-100/60—70mmHg之间波动。上方加减继续用药4周,泄泻减轻,每日7—8次,食欲好转,现仍在治疗中。

该病属罕见疑难重症,西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灵枢》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极度消瘦、肢体痿软乏力、动则气喘、头晕、泄泻皆为大气下陷有欲脱之候。故治以升陷汤升阳举陷,加人参助益气固脱之力,五味子、补骨脂涩肠止泻。通过前期治疗,目前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血浆蛋白定量较前提高。

《灵枢·决气篇》中记载:“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宗气作为一身诸气之主,对于人体更是尤为重要。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可影响到宗气的功能,宗气不足又可导致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生。从以上病历不难看出,均属于大气下陷证,所以临证时,当谨记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的一句话:“愚愿业医者,凡遇气分不舒之证,宜先存一大气下陷理想,以细心体察,倘遇此等证,庶可挽回人命于顷刻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中药——大气下陷与升陷汤

    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的升陷汤是根据李东桓补中益气汤改进而来的. [补中益气汤]主要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是用于中焦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及其气虚发热的症候,重在补中气,中气是脾胃清阳之气. [升陷汤]主 ...

  • 关于桥本氏甲状腺炎

    晚晴医家张锡纯有个方子叫升陷汤,北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这个方子很有意思,大剂量北芪配以知母,防止北芪过燥,所以用知母滋润.这也是张锡纯很喜欢用的药对. 柴胡.升麻分别从左右两侧升发,桔梗载药上 ...

  • 气,不能塌!张锡纯的“提气方”,治气不够用、喘气难、胸闷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医方精要>.<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

  • 升陷汤治疗饿着肚子干体力活导致的胸闷等症状效果显著

    橘皮半夏 16小时前 笔者在没有研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前,因为比较喜欢用"补土派"医家李东垣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在李东垣的<脾胃论>一书中读到过升 ...

  • 一个补气名方,专治大气下陷!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个方子,非常了不得,出自于民国神医张锡纯先生. 大家都知道,张锡纯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做"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对当代学中医的人影响非常大,几乎人手一本.在整本 ...

  • 升陷汤小节

    张锡纯所制升陷汤,对大气下陷颇有奇效. 可是,该方要想用好,必须首要明确大气下陷的具体体感和位置. 大气下陷,肺气可下陷至胸膈,也可以是中气下沉至小腹丹田. 整体感觉呢,前者是呼吸时提不起气:后者则是 ...

  • 能治气短头晕,尿路感染,五官疾病一张神方告诉你!

    以前我还在乡下逢集市坐诊,曾遇到一个老年女性,自述胸闷憋气,需要深呼吸才能舒服一些,看舌淡红,脉象软无力,开了一方给她.大概黄芪柴胡升麻桔梗知母炙甘草这几味药,服用五剂,第二个集市患者又来说好了大半,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小儿病

    宋人王硕所撰<易简方>,在柴胡汤(即小柴胡汤)的一大段主治中有一句:"小儿温热,悉能治疗."如此不起眼的一句话,被日本经方家汤本求真在编著<皇汉医学>时所引 ...

  • 『古方新解』辨证治疗风湿痹证的临床观察

    2006-2011年,笔者辨证治疗风湿痹证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l6-58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26天,最长l2年,平均 ...

  • 『古方新解』蒿芩清胆汤治疗内科杂病临证体会

    蒿芩清胆汤源于清代名医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青蒿4.5-6 g.竹茹9 g.半夏4.5 g.(赤)茯苓9 g.黄芩4.5-9 g.枳壳4.5 g.陈皮4.5 g.碧玉散9 g组成,功 ...

  • 『古方新解』炙甘草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导读:炙甘草汤是<伤寒论>中一首重要的补益剂,并且一直是治疗心脏方面疾患的常用方剂,现代一些临床报道亦多从此方面研究.但是在本文中,作者却另辟蹊径,根据炙甘草汤的应用证,将之用于脑外伤后遗 ...

  • 『古方新解』左金丸治疗湿热中阻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建忠 左金丸可治肝火胁痛,可治肝火犯胃之吞酸.脘痞.嗳气.嘈杂等病症. 那么,左金丸可不可以治疗与肝火无关.由湿热中阻所致之吞酸.脘痞.嗳气.嘈杂等病症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 ...

  • 『古方新解』甘草干姜汤治疗血证

    后世医家每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中焦虚寒之血证. 宋代医家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把理中汤作为治疗"伤胃吐血"之专方:"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者,以其功最理中 ...

  • 『古方新解』大青龙汤治疗小儿外感

    <伤寒论>第38条:大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run(目+闰),此为逆也.其误用常有过汗亡阳之虞 ...

  • 『古方新解』归脾汤治疗神经官能症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梁某,男,49岁,2011年6月28日初诊.患者在煤矿工作,较为劳累,因头痛头晕,焦虑不安,心悸失眠健忘数日,入某院住院治疗,未检查出 ...

  • 『古方新解』防风通圣散治疗热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防风通圣散方出自刘河间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原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