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的实力到底究竟有多“恐怖”?

法正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他却只活了44岁,大家为他惋惜。很多人说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三分天下的局面就会打破,蜀汉就会一统天下,曹魏和孙吴将不复存在,就不一定有《三国演义》这部书了。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这话有点夸张,曹操能一统中原,在三足鼎立中占据优势,不仅仅是因为谋士太给力,而是因为曹操这个公司总裁懂得知人善任,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有亲和力、凝聚力,麾下聚集了天下最有本事的精英。

看看曹操的团队吧,谋士省略,单看武将:徐晃、张辽、张郃、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李典、于禁;武将阵容强大,堪称豪华战车。

但是法正的能力也确实厉害,连曹操都非常惋惜,为没有让把法正收归门下感到万分遗憾,他曾不无感叹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曹操把最高明的谋士挖来了,唯独没有把法正弄到手。不过注意了,曹操说的是"奸雄",就是能坏事的小人。

不过法正也不算是英年早逝,三国的时候人平均寿命也就30来岁,三国的谋士生活条件好,活的寿命长。法正活了44岁(虚岁45岁),跟诸葛亮(53岁)、荀彧(49岁)相比是短命;跟郭嘉(37岁)和孙吴智囊周瑜(35岁)相比,算是长寿了。而且法正是220年去世的,当时郭嘉都死了13年,荀彧死了8年,贾诩死了7年,许攸死了16年,周瑜死了10年。

有能耐的人都死的比他早,也没见法正有什么作为。如果说有人妨碍他才华发挥,那只能是诸葛亮了,因为诸葛亮比法正多活了14年。

程昱虽然跟法正一年去世的,但此人跟着曹操并没有多大作为,只能说他管理后方能力不错,指挥才华只能说算是二流。

法正如果说有才华,那是邪才,反复无常,见风使舵、搞阴谋的才华。

法正在建安初年,天下发生大饥荒的时候,法正跟老乡孟达一同来到蜀地避难。

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是刘璋收留了他,还给了他一个官(代理军议校尉)做。

法正不但不懂得感恩,还勾结益州别驾张松吃里扒外,蛊惑吓唬刘璋,打算引刘备狼入室。

在刘备兵临城下之后,法正假惺惺地说要报答刘璋的恩德,顾全君臣名分,迎接刘备入主成都。刘璋投降后,法正唯一的功劳就是劝说刘备起用了庸才许靖,为刘备赢得了求贤若渴的美名,再没有什么作为。

再说法正心胸狭窄,不能包容,对别人一顿饭的恩德也要报答,别人有一点点对不起他也要报复,对于敢对他提不同意见的人轻则给小鞋穿,重则杀头。(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所以大家群情激奋,到诸葛亮那里控告法正,诸葛亮也非常无奈。

法正说白了就是依仗刘备的宠爱肆无忌惮,根本就不是什么治国能手,也没有见过他指挥过什么大战役,跟荀彧、郭嘉是霄壤之别。

法正唯一的亮点,就是在建安22年跟刘备出了个金点子,进军汉中,打败了夏侯渊,壮大了刘备的势力。

不过法正充其量也只能做个参谋,在关键时刻出个主意,让他独当一面驾驭一个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无论是气度还是韬略都远远不够。要不了几天,大家都得离开他,作鸟兽散。

综上所述,若法正在,就没有三国,曹魏和孙吴就要歇菜,显然是夸大其词。

如果说,没有法正的话,刘备就没有立足的地方,就不会有蜀汉,这倒是有几分可能。

因为法正如果不出卖刘璋,曹操有可能会打进成都,刘备就没有进蜀中的可能。

而且刘备入川之后,法正作为益州本土派的代表之一,其家族势力对刘备站稳脚跟,巩固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话只能说法正要是死得太早,就不会以后蜀汉,就不会有三国。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那就是瞎掰,也许是说如果法正不是早死,也许会把蜀汉折腾死,蜀国的灭亡也要来的更早。

百姓人人爱三国,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淡定,这里是三国》的作者雾满拦江,就用犀利幽默搞笑的笔法,带领读者破解一个又一个的三国谜团。让读者体会到智力晋升的优越快感。这本书不是对古老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妙趣横生的心灵淡定之旅。

(0)

相关推荐